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道德修養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摘要:大多數人一提起《周易》就會想到算卦、算命之類的街頭術士。說到《周易》和道德修養的關系恐怕許多人會搖頭,但仔細探究《周易》就會發現,在《周易》卦爻辭中有大量的有關君子修身養性的論述;孔老夫子在《周易系辭》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專門談論道德修養之方法,且層次分明、方法明確;這些論述對今天的人仍具有非常切實的參考和指導功能。
摘要:《周易》道德修養方法
《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中國古代儒教五經之一,是古代讀書人的必讀數目。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和價值自不待言。按照《周易系辭》中的講法,《周易》的成書經歷了三位圣人,歷時千百年,即所謂摘要:伏羲畫卦、文王演易、孔子作傳。圣人之道,一言以蔽之,即“仁”。
《周易系辭》中孔子講摘要:“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那么什么是圣人的憂患呢?《論語述爾》篇中孔子講摘要:“德之不修,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p>
由此可見圣人擔憂的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擔憂的是人類道德水平的淪喪。這正是圣人“仁愛”之心的體現。
圣人之道一以貫之,不論是《論語》、《孟子》,還是《大學》、《中庸》,以至《周易》,圣人都在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教導世人積善修德、提高道德修養,建立和平美好的世界。
《周易》64卦中有29卦談到君子德行修養,《系辭》下傳中又有九卦專門論述道德修養之方法??梢娫诳鬃有闹械赖滦摒B對于個人、社會的重要性。國民道德水平之高低,關乎國運興衰,關乎民族復興,天下太平,不可小視。
《易經.系辭下傳》第七章講摘要: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于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后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下面就《易經系辭》中所提到的九卦,結合筆者個人的理解和心得談一談道德修養的方法。
1、履(天澤履)為鞋、為踩,引申為實踐、實行。
道德修養入手之處在于身體力行、親身實踐。修身養性在于修理自己的缺點、弱點,努力實踐圣人的教誨。
履卦還有“禮”的意思,即孔子所講的“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禮”,這是君子道德修養的基礎。
《禮記曲禮上》中講摘要:“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夫禮者,自卑而尊人?!?/p>
故孔子云摘要:履,德之基也。
履卦(天澤)的錯卦為謙卦(地山),內心謙和、心平氣和才談得到有修養。同時也只有心平氣和才可以實行、實踐圣人之道。故曰摘要:和而至,以和行。
2、謙(地山謙),心中容得下大山才稱得上謙虛,即人常說的虛懷若谷。
孔子云摘要:謙,德之柄也。柄者,權柄、方法、手段之意。
沒有虛懷若谷的境界,難以學習美好的品質,難以吸收別人的優點,當然也就無法增益自己的道德水準。
謙虛的人能夠獲得別人的尊敬,能夠和人和平共處。故曰摘要:尊而光。
謙卦初六象辭曰摘要: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在基督教《圣經》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節的登山寶訓中耶穌講摘要:“虛心的人有福,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由此更可以看到,修道的人必定是一個謙卑的人。
3、復(地雷復),回歸、回復、反省之意。
道德修養的根本在于能夠隨時反躬自省,不斷的檢討自身的缺點錯誤。
故復卦初九爻辭曰摘要: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論語》中曾子講摘要:“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贊嘆顏回(孔子最自得的弟子)摘要:“不遷怒、不二過。”
知錯即改,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是具有高度的自制力、警覺性的體現,是內在精神境界時時刻刻處于清醒狀態的體現。古人云摘要: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沒有反躬自省的精神是無法修身養性的。知錯不改,甚至文過飾非,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越陷越深,那就非常危險了。那就失去了道德修養之根本。故此,孔子講摘要:復,德之本也。
小而辯于物。不放過任何一點細小的過錯,對自己真誠,才能夠反躬自省,不斷的進步。
《中庸》講摘要:“誠者,勿自欺也。”就如同現代人所講的,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
故曰摘要:復,以自知。進步不進步,我們自己心里最清楚,最明白。
以上履、謙、復三卦所講的道理是因果遞進的關系,宋代陸九源講摘要:“得罪于《履》,得罪于《謙》,難以言《復》矣?!睕]有履卦的“禮”和“踐行”,無從考察是否謙虛;沒有謙虛和實踐的功夫又如何談得到反躬自省,如何做到知錯能改。
4、恒(雷風恒),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意思。
恒,德之固也。
好的行為、做法要持之以恒,長期堅持才能使道德穩固,意志堅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談何修道?
雜而不厭
正如同劉備在遺囑中對劉禪所講的摘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毙奚眇B性要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事無巨細,都要能認真對待。這也是檢驗有沒有恒心、有沒有德行的方法。
恒,以一德
古人云摘要:君子立常志,小人常立志。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恒卦的卦辭講摘要: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講的也是同樣的意思。
5、損(山澤損),損上益下,損外益內。
道德修養在于清靜為本、淡泊物欲;如同今人所講的摘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為了內在境界的進步,外在的物欲、牽掛越少越好。
故曰摘要:損,德之修。
孔子講摘要:“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边@句話正是圣人超然物外、安貧樂道境界的寫照。
孔子在贊嘆顏回時講摘要:“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該其樂。賢哉,回也!”
顏回淡泊物欲、安貧樂道,不愧為孔門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之首,堪稱圣人。
外在的物欲實際上都是在損害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使我們遠離內在清凈、和平、快樂安閑的境界。所以說摘要:損,以遠害。
老子在《道德經》第48章中講摘要:“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p>
正如同上面所講過的摘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6、益(風雷益),卦辭講摘要:風雷,益;君子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改正錯誤、修理缺點要果斷果斷,雷厲風行。這也是檢驗人有沒有修道的誠心的方法。有了錯誤不立即去改正,反而借故拖延,找借口掩飾,那一定不是道心高強的人。
孔子云摘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辈粩嗟叵虮茸约旱滦懈叩娜藢W習才能增益道德,提高道德水平。故曰摘要:益,德之裕也。
同時一定要有自省的精神,要有改過的精神。《論語學而篇》中孔子的門徒曾參講摘要:“吾日三省吾身摘要:為人謀而不忠乎?和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有過則改才可以增益道德,提高修行水平。故曰摘要:益,以興利
7、困(澤水困),困難、困苦。德之辨也。君子以致命遂志。
在困境中才能顯出人的道德修養,沒有考驗如何了解道德修持的水平。逆境出人才,正如孟子所講摘要:“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闭驗橛锌嗥湫闹?、勞其筋骨的各種磨練,而后才可以降大人和斯人。所以孔子講摘要:困,窮而通。
困卦中各爻用酒食、金車、官位、世俗繁雜瑣事來說明各種情況的困擾,來考驗君子的心性。在各種困難面前、在各種誘惑面前都能堅持自己的志向,頂著壓力、勇敢的面對困難,方可謂真君子。
故曰摘要:困,德之辨也。
在《論語子路篇》中孔子還講摘要:“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窮困是對君子心志、德行的考驗,在困苦之中能夠保持心平氣和、堅守正道是非常不輕易、非常難得的。因為“君子上不怨天,下不憂人”故曰摘要:困,以寡怨。
8、井(水風井),通也,下水上達。德之地也。
井是用來汲水的,人的生活離不開水的滋養。井應當穩定、不可以遷移,《周易》以此形象來告誡人們一定要有道德修養,強調道德修養對于人的重要性。假如到了必須變改的時候,也要堅守正道,善始善終。因為人活著不單依靠飲食,還要有道德,否則雖生猶死。如同基督教《圣經》中耶穌所講的摘要:“人活著不單靠食物,乃是要靠神所說的話?!保R太福音第四章第四節)。神所說的話就是誡命,也就是儒教所講的道德仁義。
故曰摘要:井,德之地也;井居其所而遷。
井卦象辭講摘要:君子以勞民勸相。井者通也,下水上達。
通者,通民意也,將民意上通于治國者;治國者要尊重民意,順應民意,這樣才能夠恒久保有天下。所謂“勞民勸相”即今人說講的移風易俗,改變社會風氣,要順應民意、合乎時代潮流,才有可能收到效果。故曰摘要:井以辨義。這里說講的“義”即深明大義的義。
9、巽,同“遜”,謙遜、隨順、退讓之意。
如同古人說講摘要:隨遇而安。巽卦教人遇事不要主觀意識太強烈,要順其自然。當然隨遇而安并不是一味的謙讓、隨順,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則,那就成了隨波逐流、同流合污了。在關鍵的時候、關鍵的新問題上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做事要合乎潮流,合乎時宜,但又不被外界牽著走,這樣才合乎中道。即孔子在《論語里仁篇》中所講的摘要:“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和比?!?/p>
故曰摘要:巽以行權,德之制也。
以上九卦從道德修養的具體方法、有道之士的行為表現、提高道德修養的方法、考驗道德水平的方法、為人處世的變通原則等關乎道德修養的各個方面談論道德修養的方法,是孔子一生修身養性、致力于道德修煉的經驗總結,誠為過來人的見解。這些論述對有志于修身養性、提高道德水準的人有非常具體和切實的參考、指導功能。
以上粗淺、簡略的談了一下我個人對《周易》中有關道德修養的熟悉,希望能夠對大家在生活中碰到的相關新問題有所幫助,有助于加深對圣人作《易》之目的的理解。本人學識淺薄,文中牽強、錯誤之處在所難免,祈望高明之士賜教、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