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七位一體小學數學教材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教材分析是進行教學設計及教學活動的前提與關鍵。數學教學以教材為基本載體開展,教師以教材為基本憑證備課,制定教學方案。教材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與深度,深入理解教學內容的數學實質。準確解讀教材,從七方面闡述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材分析,多角度全方位做到不遺不漏。以“七位一體”的方式鉆研教材,更好地為教與學服務,提升教材作為教與學這一中介資源的功能與作用。
關鍵詞:教材分析;七位一體;鉆研教材
鉆研教材是教師備課的首要工作,教材分析是進行教學設計及教學活動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教材是上課的根本資源,學生手里拿著同樣的教材,但學生從教材里能得到的知識遠遠不足,這就需要老師深入研讀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等。教學活動過程中,可遵循教材,也可改編教材,增減教材中的知識,甚至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否定教材,但無論如何,教學活動不能脫離教材。本文從七方面開展教材分析,用“七位一體”的方式全方位鉆研教材,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1分析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現行小學數學教材是按照《數學課程標準》[1](2011版)的要求編寫,審核通過的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簡稱“人教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版本(簡稱“北師大版”)、新世紀小學數學版本、江蘇省教育出版社版本(簡稱“蘇教版”)等七種[2]。無論哪種版本,都應該分析教材的編排特點及知識結構。
1.1分析教材的編排特點及地位作用[3]:
七種版本的教材,最大區別在于編排特點,使用現行教材,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和特點,有助于我們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更好地發揮教材的優點,克服缺點和不足,有助于以整體為背景來分析和處理各部分教材。甚至有時還需結合各版本的教材比較本課題的編排誰更適合于當前所任教的班級。
1.2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
同一內容和程度的知識,可以有不同的教材體系。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必須清楚地認識教材的體系或知識結構,明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確教材是怎樣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來編排的,教材內容是怎樣按思維過程一步一步來展開的,并思考知識所能夠達到的深廣度。把握住教材的知識結構,才可能更好地分析各部分教材,根據教學實際和自己的經驗,重新組織教材體系,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2分析研究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從不同角度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便于確定教材的重點、難點及關鍵之處。教學重點是那些貫穿全局、帶動全面、應用廣泛、對學生認知結構起核心作用、在進一步學習中起基礎作用和紐帶作用的內容,是由教材本身的性質和功能決定的。通常教材中的定義、定理、公式、法則、數學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的訓練等,都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指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點,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思維規律和特點決定的。往往是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接受水平與新老知識之間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學新知識時,所用到的舊知識不牢固造成的。知識過于抽象,知識的內在結構過于復雜,概念的本質屬性比較隱蔽,知識由舊到新要求用新的觀點和方法去研究,都是產生難點的因素,如有理數商的符號的確定。重點并不一定都是難點,難點從知識的重要性角度看也不一定都是重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主要抓住教學的關鍵點,找到突破的教學策略及手段。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重視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分析,重視思維障礙的表現與成因。
3分析研究教材中選配的例題、練習題及思考題
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編排情況選擇典型的例題及練習題[4]。數學概念的形成,必須反復在應用中強化鞏固,所以,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課堂中的例題、練習題、思考題,才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智力的同步發展。各版本的教材都設計了例題及練習題,還在知識的探究過程中設計了思考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維過程的遷移。進行教材分析時,須仔細分析教材選配的例題及練習題,研究習題的難易程度,結合學情分析,確定開展教學活動時是否采用,且明確選擇的目的是什么。教材中以對話方式出現的思考題,又該如何引導學生遵循嚴密的邏輯思維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4分析教材中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
分析本節課突破重難點時要用到哪些數學思維方法,教師如何組織教學,以便體現數學思想。小學數學教材已經逐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在教材分析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主要介紹采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抓住學生理解此方法的難點,老師應該采取什么教法突破難點,讓學生理解數學思想,并能夠熟練運用。
5分析教材如何體現課程目標
教學目標都要通過掌握知識的過程來實現,故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的確定與知識的價值和功能的分析緊密相關。知識具有理論、應用、能力和教育價值。確定教學目標,即明確知識所要發揮的各種具體功能的要求。教材分析應把握三維目標[5](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總目標具體還從四方面分析: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活動組織中,應同時兼顧這四方面,并反復思考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體現。
6挖掘和分析教材的德育、美育等非智力因素
如何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進行德育與美育,這是教材分析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對于這一點,要提高自覺性,認識到它是教學自身的一項要求,還要掌握內容和方法。這種教育應該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反映中華民族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對人類科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還要注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相信科學和熱愛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7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醞釀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法與學法
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是要根據教學中的多種因素來決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師生狀況和教學條件與手段。對這些因素既要進行具體分析,又要注意各因素的相互配合,進行綜合優化處理。可見只有在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設計的教學過程、確定的教法和學法才是可行可靠的。結合《數學課程標準》,全方位把握教材,參考教材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出的教案才是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實踐過程中,從學情分析出發,大膽對教材內容、編排順序和呈現方式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組合優化或重構[6]。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奠宙,宋乃慶.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27-37.
[3]仲順年.小學數學教材分析的幾點“注意”[J].云南教育,2000,11:16-18.
[4]吳立寶,秦華.例談中學數學教材例題的功能[J].教學與管理,2013,04:53-55.
[5]吳立寶,曹一鳴.中學數學教材的分析策略[J].課程與教學,2014,01:60-64.
[6]葉建云,林高明,朱其珠.說課實戰訓練教程(小學數學卷)[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7):26.
作者:楊敏 單位: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