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網絡平臺下高校心理健康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平臺下高校心理健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網絡平臺下高校心理健康論文

      一、高校營造以網絡為平臺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模式具有優勢

      1.有成熟的經驗和專業的團隊

      高校本身具有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職能,從大學創立發展至今,教育者們時刻關注著當代青年群體的心理狀態并研究教育對策,積淀了豐厚理論和實踐經驗。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理論,他認為除了基本生存需要外,人還有自我實現需求,有關自尊和自我價值確認的觀念深入人心。弗洛伊德有關“超我、自我、本我”的精神解析、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行為療法、格式塔學派的格式塔療法等,這些人類心理學研究的豐碩成果都被成熟地應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系統的心理衛生理論和心理咨詢方法。高校有一支思政教育的專業團隊———輔導員團隊深入大學生中,與他們朝夕相對,時刻把握思想動態,進行答疑解惑。此外還有思政、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的專業教師關注著他們的健康成長,從專業角度提供理論方法指導。

      2.大學生是一個文化素養較高的群體

      大學生是青年群體中文化素養相對較高的一個群體。經過十幾年教育的洗禮,承載著自我、家庭和社會的期望,校園里的人文熏陶和專業培養也為人生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們有著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的需求,并愿意朝這個方向努力,渴望成為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也是網絡的主要使用人群,學習、休閑、工作處處都離不開網絡,他們既利用這個媒介來汲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同時也易受到網絡各方面的影響。隨著數字化媒介技術的普及,這個群體也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這些都使得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成為大眾輿論的焦點。由于青年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反省能力,他們迫切需要厘清這些問題,進一步加強網絡行為規范,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3.校園網絡相對單純的環境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功能不斷完善,環境也日趨復雜,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了網絡所產生的正面、負面影響,并稱之為雙刃劍。相對于復雜的社會現實,學校被稱作象牙塔,那么相對于眾聲喧嘩、全民狂歡的網絡語境,校園網絡也依然是個相對單純的環境,保持了昂揚的青春氣息和青年學生特有的思想性、文化性和批判性。在喧囂蕪雜的社會網絡環境影響下,校園網絡平臺更要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堡壘,發揮教育者的監管引領作用,充分調動大學生作為網絡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消除或弱化負面影響,起到澄清、修補、維護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心理朝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

      二、網絡平臺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模式的建構

      1.利用校園網絡渠道進行情緒溝通疏導

      “信息高速公路的含義就是以光速在全球傳輸沒有重量的比特”,“數字化會改變大眾傳播媒介的本質,‘推’(pushing)送比特給人們的過程將一變而為允許大家(或他們的電腦)‘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過程”。網絡給人的最初印象是一種信息傳送的渠道,是電子化交流的媒介,這種方式因其平等交流性、匿名性、去抵制性而備受青年們的青睞。大學生心理存在著人格、認知、情緒等方面的困惑,虛榮、害羞、猜疑、自卑、自傲、抑郁、憤怒等都是常見的情緒體驗,學業壓力、感情困擾、人際煩惱、求職挫折也伴隨著大學生涯各階段,他們情感豐富但又急劇波動,情緒的外顯性與內向性并存,渴望交流但又心懷羞怯,將這些復雜情緒體驗壓抑在內心深處。這也是一直以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難點,負面情緒、激烈內心沖突具有隱秘性、封閉性,直到沖突表面化時,往往會釀成無法補救的后果,這就對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戰。網絡渠道的溝通疏導功能能有效解決這個難題。與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對象更希望以一種匿名、平等的方式進行溝通,正好契合了網絡的特性。關注BBS社區或論壇,很多帖子的內容是情感類或心理類的私密性問題,通常都是現實生活中不愿與人透露,但因網絡的匿名性,可以將無法宣之于口的事情在網絡上發帖來尋求發泄、理解或是解答。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們情緒表達和發泄的一個主要出口,QQ簽名檔、博客日志更成為實時心情的晴雨表,更新方便快捷,貼近于青少年瞬息萬變的情緒。還有各種各樣的表情符號更是直接形象地展現了即時心情,因此網絡是把握心理走向的最好工具。異常情況發生前,在網絡上可以找尋到蛛絲馬跡,及時掌握這些線索就能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性、時效性、針對性,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教育者們可以關注校園網絡平臺上諸如此類的帖子,通過有技巧的咨詢問答及時進行情緒疏導,通過心理在線QQ群開展網上答疑解惑,或通過心理輔導電子郵件進行心靈溝通,還可以開展網絡匿名心理測試,讓學生們能夠暢開心門,剝離現實偽飾,盡情宣泄,坦露最真實的想法,從而讓心理輔導趨近靈魂深處。及時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更多有心理困惑和疑難的大學生,或改變一時沖動的想法、挽救生命,或潛移默化、影響成長。網絡渠道還具有傳播教育功能,網絡上教師學生雙方身份隱匿,處于一個平等地位,共同參與到心理問題的探討當中。教育者不是現實生活中高高在上的訓導者,而是在線的符號化存在,一個有著理性思維的存在,是既遠又近的旁觀者、知心朋友。網絡平臺能夠促進這種交流的平等互動,以網絡平臺為基礎建立起心理咨詢的信任感,比現實中讓人覺得是灌輸的教育內容更易接受、更易傳播。

      2.利用校園網絡虛擬空間進行自我重塑調控

      眾多心理健康研究報告指出,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期之一。謝弗而森(Shave-lson)等人提出多維度多層次的自我概念模型,他認為,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身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狀態的知覺和主觀評價,自我概念水平是影響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心理因素。情緒自我概念是首要因素,其次是社會交往自我概念和學業自我概念。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就是自我認同感強,能夠悅納自我。大學生可以借助網絡營造一個鏡像自我,重塑自我并進行調控。正是網絡虛擬空間的存在,“互聯網為人的在線生存提供了一個技術系統和可能世界,架構了一個承載人類生命內涵的新時空”。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拉康、社會學家庫利都曾提出鏡像自我的概念,人們建立一個外在的心像,在其身上賦予自己所希望和認同的形象和人格。通過網絡虛擬社區的平臺,如校園網、QQ群、BBS社會版塊,學生們可以進行角色扮演,賦予自己所希望的性格。脫離了現實的束縛,虛擬自我可以是塑造全新的自我形象,或改變現實自我的性格缺點,或忽視現實形象的缺陷,甚至是向心儀的榜樣靠攏。他們還可以通過虛擬自我進行情緒的管理和調控,拓展人際交往。通過理想的自我形象來潛移默化地改變現實中的自我,形成較強的認同感,更以一種正面積極的形象來激勵自己。“這三個動機組合成了影響網上印象管理核心的偶然條件:社會接納的愿望、發展關系的愿望、自我認同實驗的愿望。”虛擬自我畢竟是鏡像自我,人們在利用它創造未來和希望,克服孤獨和焦慮,獲取情感支持的同時,也必須時常回歸現實生活中。“從顯現本體論看在線存在,它不是身體的現身,而是符號的顯現,是可以隨意變更的符號在虛擬世界中的顯現。但是,在線中的存在既不是完全虛無縹緲的虛擬,也不是完全真實的模擬,而是虛擬和現實共生的存在。”[虛擬空間的自我始終是線下自我的投射,虛擬空間的匿名性和去抵制性衍生出相應的負面問題,同時也能促使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得到及時的關注。有些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沉溺于網絡,容易滋生消極負面情緒,如長時間上網、過度虛構自我、發表偏激或特立獨行的言論。現實生活中,很多負面心理都被壓抑在潛意識狀態中,而在網絡這個虛擬環境中更容易暴露出來。校園網絡中異常的自我形象可以引起高校教育者們的警覺,通過虛擬空間的對話、溝通,引導個體進行虛幻自我的重塑和調控,樹立一種積極樂觀正面的人生導向,及時把一些心理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因為校園網絡相對單純,容易監控,在校園網各個BBS社區和聊天群設置教育管理員,密切關注,敏銳捕捉到異常信息,進行積極地教育和引導。

      3.校園網絡文化中道德意識、生命意識、生態意識、休閑意識的引導功能

      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可以促進正確價值觀念的傳播。首先,通過高校門戶網站的新聞版塊進行宣傳,多彩校園中每天展開的豐富活動都承載著學校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引導,定期開展黨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如建黨周年活動、黨員宣誓教育、支部創新活動、黨員發展管理工作等,還有各類團學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一院一品”活動,結合了學院專業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既有嚴肅的思想性,又有活潑的娛樂性。高校思政工作者們為了宣傳某種文化觀念,也可以通過組織相應活動,將活動過程與成果放入新聞版塊中,通過網絡途徑進行宣傳。其次,利用校園BBS網站、論壇社區,豐富高校網絡精神文化。校園BBS網站建立相應的版塊,如人文精神、文學詩詞、心理健康、哲學美學、旅游休閑、學習交流等,這些版塊的設立迎合了大學生的審美旨趣,寓教于樂,使其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中有個交流的休閑場所,在數字技術中閃爍著人文精神的火花;發揮學生能動性,主動探求理想信念、公民意識和時代精神。網絡平臺的互動性、參與性使得校園網絡文化處于不斷地整合更新過程中,聚合了各種價值理念,更容易被學生群體所接受和認可。校園網絡文化能促進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聚合,主體相對單一,主要針對青年大學生,網絡文化的很多內容都能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首先是道德意識,只有在正確道德意識的規約下,主體才會形成正確的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不會過度放縱自我,隨心所欲。道德意識通過積淀,成為內心深層穩定的心理結構時,才能有效緩解人與外界秩序矛盾沖突時產生的焦灼、痛苦和煩惱,從而擺脫精神困惑。其次是生命意識,高校大學生處于個體成長完善、時刻充滿自我矛盾的階段,可塑性強但又易變,渴望獨立但又有依賴性。只有具有生命意識,發展出健全的人格,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珍惜生命,從容應對外界的壓力和挫折,在自尊自愛的同時學會人文關懷。再次是生態意識,生態意識的最初理念是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后發展成為和諧觀念,是人類一種新的價值取向。培養大學生的生態意識,能促使他們進行和諧的人際交往,放棄以自我欲望為中心,將自我與他者緊密聯系,學會溝通,學會交往,關愛他人,與社會和諧相處。此外還有休閑意識,日常課堂學習以外的大量休閑時間構成了大學生的主體生活,特別是他們將網上娛樂作為休閑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的休閑心理輔導一直被忽視。要引導大學生正確選擇休閑項目,通過休閑活動進行價值創造,注意勞逸結合。只有有了正確的休閑意識,有意義地渡過休閑時間,才能激發人們學習工作的熱情。

      4.對校園網絡偏差行為心理健康方面的警示干預功能

      透過網絡這個媒介來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多看似在網絡中產生的問題其實根源來自于現實生活中的人。網絡特性使得現實中已存在的心理問題放大或顯現,所以網絡心理與現實心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雖然發生的環境從現實轉移到了網絡空間,照樣可以成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補充和觀照。網絡偏差行為是發生在網絡中的不符合規范,消極負面的行為,這些行為往往折射出現實生活中不健康的情緒或心態。加強網絡監控,尋找并發現網絡偏差行為背后隱匿的心理隱患,能對心理健康起到警示干預作用。網絡沉迷是最主要的校園網絡偏差行為,青少年在成長期面對社會的復雜多變缺乏應對的能力,缺乏自信會導致他們轉向個人的網絡世界,針對不同成因的網絡沉迷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面對網絡紛繁復雜的巨大信息量時大學生們會變得茫然無措,長時間漫無目的流連網頁當中,一個又一個鏈接導致他們忘卻了最初上網的本意,產生信息焦慮,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育者們要積極引導樹立正確的上網目的,主動有效地對網上信息進行篩選、甄別,同時要善于發掘他們的興趣愛好,推薦一些優質網站。部分沉迷于網絡游戲或其它網絡娛樂項目的大學生,因為在現實中暫時沒有確定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就在網絡世界中消磨時間,要教育他們確立可操作的人生目標和規劃,將網絡作為研究學習的工具,進行自我約束和時間規劃,將每天的上網時間進行規定,避免沉迷于網上游戲聊天等項目。因現實人際交往產生挫敗感,或沒有形成良好自我認同的大學生,會沉迷于網絡交友,教育者們要引導他們對自我認識進行調適,虛幻的滿足感并不能成為人生的根基,組織校園網友見面會等團體活動,將虛擬的網絡交際轉變為現實的人際交往,形成人際溝通和互動的良性循環。

      網上過激行為也是校園網絡偏差行為的一種,網絡表達的隨意性導致部分學生肆意發泄消極不滿情緒,在BBS社區或論壇灌水刷屏,辱罵他人、發表偏激言論,以為匿名就可以放棄自我約束和監管,將性格缺陷或陰暗情緒在網上無限放大。如果放縱這些網上過激行為,也會造成網絡不安全因素和現實心理問題。要密切關注表現出過激行為的網友,通過所發表的言論來判斷他們的問題癥結,加強網上溝通交流,幫助他們增強應對現實壓力、排遣消極情緒的能力。同時學校還要通過講座或討論交流會等形式,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意識和心理意識,網絡道德倫理同樣是現實道德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解析網絡行為,來有效地糾正大學生的現實行為,發揮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作者:邱葉單位:寧波工程學院

      亚洲A丁香五香天堂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 亚洲精选在线观看|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 亚洲粉嫩美白在线|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AV在线播放日韩亚洲欧| 亚洲啪啪综合AV一区|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亚洲成av人影院| 亚洲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美国毛片亚洲社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天堂午夜看片女人员| 亚洲男人都懂得羞羞网站|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