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英語教學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對現行高中英語教材的分析,筆者發現跨文化交際知識較多,而學生的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學校應從教學觀念上重視,從教學內容上擴展,從教學方法手段上改進,以此實現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
我國各級外語教學大綱中都有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要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把課程總目標分成五個維度:語言能力、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大學英語課程的主要內容為“英語語言知識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盡管學界對跨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概念有不同看法,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都得到重視,成為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
一、高中教材中跨文化因素的研究
教材是學生了解和學習文化的主要媒介,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有重要作用,國內許多學者對此展開研究。羅遞敏選擇現行高中英語人教版教材(2007版)必修1冊至5冊為研究對象,對教材中的每單元第一篇閱讀進行文化分析(見表1)從表1中可見,中國文化比例小,少數民族文化甚至沒有出現。這不利于“講好中國的故事”,造成中國文化傳播的先天缺失。中國英語學習者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自然不能很好地表達和傳遞中國文化。其次,比較文化所占比例非常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第七級文化意識目標規定學生不僅要了解中國和英語國家文化,而且要通過對中外文化進行對比,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Moran在論述文化學習時提出文化學習應基于文化比較,認為比較文化是培養學生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方式。唐霜把新、舊版人教社高中英語教材的文化內容做了對比研究。她把文化內容分成三部分,即本族語文化、目的語文化、世界文化。根據她的統計,新版人教社高中英語教材的文化內容分布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知,世界文化知識比例最高,其次為目的語文化,本族語文化最低。但是,相比于舊版教材,世界文化和本族語文化知識內容已有較大提高。此外,唐霜把文化進一步細化為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通過新舊版教材比較,她發現,新版教材更加重視交際文化知識,將會促進交際能力的培養。根據上述研究,我們認為,學界對于文化的概念和認識不盡相同,包括前文提到的幾個大綱和標準,對于文化、跨文化交際的提法都有所不同。跨文化知識的傳授是不是等同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幾個大綱中都沒有明確的區別,多數的研究論文中沒有厘清這個問題。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與培養
根據國內著名學者胡文仲(2013)的歸納,跨文化能力的內涵應包括三部分:認知,感情,能力。在認知層面,交際者需要具備特定文化的知識以及關于本國和其他國家的政治、經濟、地理、歷史、人文、宗教、習俗等各方面的知識。感情層面包括交際者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對自己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其他文化的尊重。行為層面主要指交際者的各種能力,如語言能力、非語言能力、變通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心理調適能力等。高中英語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認知、感情層面都可以有所作為,但對于行為層面的培養,除了培養語言能力外,其他的就力有所不及了。什么是文化?跨越什么樣的文化進行交流?Allen&Valette、Ovando&Collier將文化分為兩類:大寫文化和小寫文化。前者指文學、藝術、音樂、建筑、科技成就等,后者指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社會組織、相互關系等。從胡文仲先生歸納中可以看出,此處所指的文化認知指小寫文化。即使跨文化交際能力中的文化指的是小寫文化,那也涉及甚廣,非英語一門課程可以做到。受教學條件的限制,英語課程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也只能是從認知層面給予培養,做不到從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任重而道遠。事實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不是在課堂上通過教授就可以實現的。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只是為以后成功交際打基礎。有學者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獲得是終生活動。
三、高中英語教學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建議
胡文仲先生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括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1.從教學理念上,要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管理者和教師應該看到文化的多學科性和復雜性。英語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語言知識,培養語言能力,還應該增加文化知識的傳授,如習俗、地理、宗教、生活方式、人際關系等內容。此外,英語教師應鼓勵和引導學生從其他課程中學習跨文化知識,如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教師要加強文化對比敏感性的培養。通過跨文化對比,教師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和跨文化包容力。取長補短、去蕪存菁是我們應該樹立的對外來文化的基本態度。教師要重視聽、說能力的教學,加強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在當前應試教育的機制下,我國高中英語教學依然沿用“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模式,側重于傳授詞匯、語法等語言形式的東西,對語言應用能力的訓練不夠。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際的前提條件。
2.教學內容上擴展和補充中國文化知識和文化對比知識。隨著我國經濟體量的增長和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國內各界都認識到了中國文化在對外傳播上的不足,引進外來文化和傳播中國文化嚴重的不對等。當我們走出國門后,會發現世界對中國文化存在的不理解,甚至是誤解。“講好中國的故事”,擴大中國文化傳播,任務愈發急迫。現行教材中,中國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較的比例偏低。教師應該靈活處理教材,適當增加相關內容。教師應該增加圖片、影視作品等多媒體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信息量大,形式直觀,學生易于接受。
3.改變“滿堂灌”的授課方式,采用案例法、任務法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一些學校的師生無法做到直接的跨文化交際,但是通過案例法、任務法等教學法,教師可以實現跨文化交際的模擬,為學生日后的跨文化交際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國的素質教育強調學生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因為教材內容和教學條件所限,高中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多,培養交際能力不足。在厘清跨文化交際知識和交際能力后,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做出積極改變,落實教育大綱,實現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定位[J].外語界,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4]羅遞敏.我國高中英語教材中的文化選擇與配置——以NSEFC為例[J].文山學院學報,2011
[5]康志鵬.高中英語文化素材分析及教學策略[J].基礎英語教育,2009
[6]唐霜.新舊版高中英語教材文化內容對比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增刊,2010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MoranP.R.PerspectiveinPractice[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王水云 單位:陜西榆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