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金鎖記藝術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金鎖記》是張愛玲的代表作,人們對這篇小說的評價很高。本文分析了《金鎖記》的藝術風格———語言之美、意象之美、心理描繪之美。從而讓讀者對張愛玲的小說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關鍵詞:語言之美意象之美心理描繪之美
張愛玲是一位四十年代在“孤島”上海迅速走紅的女作家,《金鎖記》是她最著名的小說。寫作論文《金鎖記》故事情節并不復雜,作家采用了單線推進的方式。主人公曹七巧,出生地位低賤,哥哥為了錢財將她嫁給一個殘廢少爺做老婆。她對三叔季澤無望的愛情令其絕望,轉向對金錢的瘋狂占有。分家后季澤找上門來,表白愛情。當她判斷出他想她的錢而不是真正的愛時,發瘋似的將他趕走。她毀壞兒子的婚姻幸福,破壞女兒的婚事。就這樣,“她弄得兒女恨她,婆家的人也恨,娘家的人也恨,戴著黃金的枷鎖劈殺了幾個人”。
小說對曹七巧的陰暗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畫,發表之后,好評如潮,被一致推認為是張愛玲的扛鼎之作,代表了其藝術成就的最高水平。著名的翻譯家傅雷以“迅雨”的化名發表了一篇長篇評論----《論張愛玲的小說》,文中認為《金鎖記》“該列為我們文壇最美的收獲之一”。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夏志清在1961年英文版《中國現代小說史》中稱張愛玲為“當代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說《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小說。在當代,更多的人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分析評價《金鎖記》等小說,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張愛玲熱。從上面的評價和現象中我們可以看出《金鎖記》所取得的巨大藝術成就。因此,本文試圖分析一下《金鎖記》的藝術風格,從而使讀者對張愛玲的作品能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一、語言之美。
語言藝術從兩個方面來說,一是對《紅樓夢》的繼承,生動形象。二是精巧的比喻
(一)對《紅樓夢》的繼承,生活化的語言,表現力強。
張愛玲小說的語言技巧是無可比擬的,“文字一到她的手里,就像一件日夜把玩的玉石一樣,變得圓通滑潤婉轉極了,往往能使她的小說呈現了別人無法達到的上下文脈、敘述流程,是一位巧妙的敘述家,實在的小說家。”她小的時候就很喜歡讀《紅樓夢》、《金瓶梅》、《醒世姻緣》、《海上花列傳》等古典小說,深得其中韻味。同時代的作家蘇青感慨道:“我讀張愛玲的作品,曾得自有一種魅力,非急切地吞讀下去不可。讀下去像聽凄幽的音樂,即使是片斷也會感動起來”(《傳奇》集評茶會記)。張愛玲的小說有明顯受《紅樓夢》影響的痕跡,《金鎖記》最為明顯?!督疰i記》一開始寫的是夜晚兩個丫頭的對話。兩個丫頭由褲腳顏色談起各家的主子。文字簡潔干凈精練:“小雙道:‘告訴你,你可別告訴你們小姐去!咱們二奶奶家里是開麻油店的?!P簫喲了一聲道:‘開麻油店!打哪兒想起的?像你們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們那一位雖比不上大奶奶,也還不是低三下四的人—’”一段對話仿佛就是《紅樓夢》的翻版。小雙與鳳蕭說的是家長里短,語言鮮活,口語化。聽到那人物的語言,想到那人物的神態,不禁讓人想起《紅樓夢》里的那些使女。小雙與鳳蕭活潑的,活生生的話,似乎是從《紅樓夢》人物嘴里搬出來的,卻又用得如此自然貼切。都是描寫閨閣瑣事,連書中人物的語言動作說話辦事都與《紅樓夢》差不多。而且在這里作者運用的是側面描寫的手法,用丫頭之口介紹曹七巧。這種寫法也是借鑒〈〈紅樓夢〉〉的開頭,例如賈府的主要人物便是通過冷子興之口在第二回介紹的。
又如描寫曹七巧分財產撒潑的那段話::“我倒想依你呢,只怕死掉的那個不依!來人哪!祥云你把白哥兒給我找來!長白,你爹好苦呀!一下地就是一身的病,為人一場,一天舒坦日子也沒過著,臨了丟下你這點骨血,人家還看不得你,千方百計圖謀你的東西!長白誰叫你爹拖著一身病,活著人家欺負他,死了人家欺負他的孤兒寡婦!我還不打緊,我還能活個幾十年么?至多我到老太太靈前把話說明白了,把這條命跟人拼了,長白你可是年紀小著呢,就是喝西北風也得活下去呀!”其潑辣刁鉆的舉止話語,讓我們想起王熙鳳,想起王熙鳳發現尤二姐后在寧國府大鬧的場景。
《金鎖記》的很多語言都有〈〈紅樓夢〉〉的神韻,如曹七巧盤問了兒子一夜后,寫作碩士論文精神百倍,把親家母叫過來打牌,“在麻將桌上一五一十將她兒子親口招供的她媳婦的秘密宣布了出來,眾人竭力打岔,然而說不上幾局閑話,七巧笑嘻嘻地轉了個彎,又回到她媳婦身上來了。逼得芝壽的母親臉皮紫漲,也無顏再見女兒?!边@里的“紫漲”一詞在林黛玉身上出現過,當時口誤與寶玉說到戲子戲婆時曾用到過這個詞。
(二)巧妙的比喻
張愛玲善用巧妙的譬喻,她的比喻往往出乎我們意料,然而仔細想想,再也沒有比這種比喻更貼切、更適合的了。如寫芝壽:“直挺挺躺在床上,擱在肋骨上的兩只手蜷曲著像死去的雞的腳爪”,“雞爪”這個詞生動形象,寫出了芝壽手的“瘦”與彎曲的樣子,讓我們體味芝壽因生氣而手發抖無力的情狀。又如寫姜季澤的“晴天的風像一群白鴿鉆進他的紡綢褲褂里去,哪兒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膀?!卑扬L比作白鴿,新奇貼切,頗具動感,形態呼之欲出。反映張愛玲有無比的想象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好似蘇軾的比喻: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同樣的動感,同樣的美妙,異曲同工。
舉一個不同凡響的例子,長安不得不選擇退學,這時“她覺得她這犧牲是一個美麗的,蒼涼的手勢”。事實上,“犧牲”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難于言說,抽象、深奧。張愛玲是如何把這抽象的感覺具體化、給讀者留下較深的印象呢!她運用了一個比喻,把“犧牲”比作“手勢”。“手勢”是有形可感的,有狀可繪的,它具體、顯明,不但可以言說,而且還可以再現。把“犧牲”比喻為“手勢”就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新鮮而且形象。另外,用“美麗的,蒼涼的”修飾“手勢”,初看之下,或許給人突兀之感。因為“美麗的.”的事物一般是賞心悅目的、溫暖的、柔美的,而“蒼涼的”事物給人的卻是孤獨、寂寞、凄慘、壓抑之感。將本身就有沖突的兩種事物放在一起修飾同一個“手勢”,其突兀之感自然會強烈地沖擊讀者的心靈,使喻體的表意更加明顯與完整,充滿人生的憂傷與無可奈何之感。
再譬喻,寫到七巧接了兒媳婦之后說的一段話:“‘天性厚,并不是什么好話。當著姑娘們,我也不便多說———但愿咱們白哥兒這條命別送在她手里!’七巧天生著一副高爽的喉嚨,現在因為蒼老了些,不那么尖了,可是扁扁的依舊四面刮得人疼痛,像剃刀片”。七巧對新來的媳婦心生妒意,是她扭曲心靈的惡毒發泄。她的話惡毒,直刺人心,讓人難受。張愛玲同樣用了巧妙的比喻。把這種惡語傷人的疼痛感比作為剃刀片刮胡子時產生的疼痛感。
讓我們再看看開頭作者使用的一個比喻?!督疰i記》是以一個回憶中的“月亮”開頭的:“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胡。”從古到今,中國文人對月亮的描寫不計其數,且各具特色,但大體上是描寫月色的皎潔和秀美,而像張愛玲這樣描寫月亮,恐怕是獨一無二的。由于是年輕人想著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所以會和當時的人所看到的同一月亮有所不同———“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毙殴{上如果落了一滴水,便會有一處印跡,時間久了,便會有一種紅黃的濕暈,何況落下的是淚珠。這一比喻雖然精短,其內含的凄涼之意,卻為全文的悲劇氛圍確定了基調。
許多文學大師都善用比喻,如李白、蘇軾。體現了他們的才情與靈氣,在這點上,張愛玲不遜色于他們。
二、意象之美
《金鎖記》中多次出現了“月亮”這個意象。意象本身被描繪的很精美,寫作博士論文有獨立的美學價值;而且還起到了渲染氣氛、烘托主題的作用。例如作品開頭一段:“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边@一段文字歷來為評論家們所稱道。傅雷曾認為是“新舊文字的糅和,新舊意的交錯”,“這一段引子,不但月的描寫是那么新穎,不但心理的觀察那么深入,而且輕描淡寫地呵成一片蒼涼的氣氛,從開場起就罩住了全篇的故事人物?!币院笤铝吝@個意象又多次出現:
“月亮從云里出來了,墨灰的天,幾點疏星,象石印的圖畫,下面白云蒸騰?!边@是寫長安決定退學前一個晚上看到的月亮。長安退學是不情愿的、痛苦的、傷心的。蒙朧的月光很好的襯托了她那憂傷的心境。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中間還有一處:
“今天晚上的月亮比那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云,像是漆黑的天上一個白太陽。遍地的藍影子,帳頂上也是藍影子。她的一雙腳也在那死寂的影子里”。七巧接連幾個晚上盤問兒子有關媳婦的“丑事”后,并對熟悉的人傳揚。讓媳婦芝壽痛不欲生、徹夜無眠。作者寫了她的感覺:“這是個瘋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丈夫,婆婆像婆婆,不是他們瘋了,就是她瘋了。”由于芝壽內心無比痛苦,受了屈辱。她想大鬧,可又顧忌厲害的婆婆與丈夫,內心灼熱無處可發;她想躲,卻又無處藏身。故感覺月亮有如太陽,明亮耀眼。
天上的月亮與地下的人物遙遙呼應,彼此襯托。月亮是人物心情外化的象征物,寒冷的、模糊的、光明的。。。。。。。各種各樣的感情,月亮都能表達。這種意象的運用,大大拓展了文字的內涵,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層涵義。如小說結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辈粌H照應了開頭,而且暗示了類似這種悲涼的故事還會再發生。
在《金鎖記》中,細心的讀者還可以發現一個兩次運用的意象——曲子“longlongago”
第一次是因母親準備做丟長安臉的事情,長安決定退學。退學前一個晚上,她心情郁悶,吹起了口琴,吹的就是曲子“longlongago”。這曲子是傷感往事的,給人不盡的蒼傷與悲涼。第二次是長安因母親破壞她的婚事,主動告訴童世枋斷絕兩人關系。說完后,長安悠悠忽忽聽見了口琴的聲音,遲鈍地吹出了“longlongago”————告訴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愛的故事,許久以前,許久以前”。長安唯一的一次戀愛失敗了,心中有說不出的傷感。而她的心情很好的通過曲子“longlongago”表現出來,寫的很凄美而悲涼。
三、心理描繪之美
夏志清先生在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贊賞張愛玲的小說,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欣賞其高超的心理描寫技巧,尤其贊嘆《金鎖記》在這方面達到了“極盡深刻之能事”的程度。的確,張愛玲在她的小說創作中,以她細致入微和敏銳的感受力描寫了她筆下眾多小說人物的心理活動,使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展開。在《金所記》中的人物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尤為突出。
分家后,姜季澤敗光了家產,他到曹七巧家以“愛她”來騙錢。姜季澤傾吐愛情后,曹七巧的反應是“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來還有今天!……,他難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錢———她賣掉她的一生換來的幾個錢?……,遲一點發現不好么?即使明知是騙人的,他太會演戲了,也跟真的差不多罷?不行!姜家的人厲害的,她的錢只怕保不住。論文寫作她得先證明他是真心的”。這一段寫出了七巧由欣喜到猶豫到果斷拒絕的非常矛盾的心理過程::一方面她聽了季澤的話感到欣慰、高興,自己十多年來心中一直追求的“愛情”終于來了。作者是這樣寫的“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的確,誰不渴望愛情呢,即使一個出身低微的輕狂女子身上,愛情也不曾減少魔力,尤其是一個生命正常的女人缺乏愛的滋潤。而另一方面當所謂的“愛情”真的來了時,她已經帶上了黃金的枷鎖,因而轉眼之間又暴怒,繼而不動聲色地戳穿季澤的話。她沒有愛情,沒有親情,十多年來,除了金錢她一無所有,對金錢的熱愛已遠遠超過了她的愛情。“為了黃金,她甘心把最后一個滿足愛情的希望吹肥皂泡似的吹破了”??墒?,她又是多么的舍不得這份唯一的“愛”??!
“她到了窗前,揭開了那邊上綴有小絨球的墨綠洋式窗簾,季澤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長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風像一群白鴿子鉆進他的紡綢褂里去,哪兒都鉆到了,飄飄拍著翅子?!?/p>
讀者可以感受得到,七巧趕走季澤后又是多么的后悔與痛苦。作者是通過白描來間接刻畫曹七巧的心理的,而前面是直接寫了曹七巧的后悔:“她要他,就得裝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壞。她為什么要戳穿他?”無論直接還是間接,都寫得非常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