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生物醫學工程展望醫學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物醫學工程展望醫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物醫學工程展望醫學

      生物醫學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一門生物、醫學和工程多學

      科交叉的邊緣科學,它是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術、新

      儀器設備,用于防病、治病、保護人民健康,提高醫學水平的一門新興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在國際上做為一個學科出現,始于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隨著宇

      航技術的進步、人類實現了登月計劃以來,生物醫學工程有了快速的發展。在我

      國,生物醫學工程做為一個專門學科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中國醫學科學院、中

      國協和醫科大學原院校長、我國著名的醫學家黃家駟院士是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

      科最早的倡導者。1977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創建、1980年中

      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的成立,有力地推進了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目前,我

      國許多高校科研單位均設有生物醫學工程機構,從事著生物醫學的科研教學工作

      ,在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科學事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顯微鏡的發明“解剖”一詞由希臘語“Anatomia”轉譯而來,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觀察研究人體結構。17世紀LeeWenhock發明了光學顯微

      鏡,推動了

      解剖學向微觀層次發展,使人們不但可以了解人體大體解剖的變化,而且可以進

      一步觀察研究其細胞形態結構的變化。隨著光學顯微鏡的出現,醫學領域相繼誕

      生了細胞學、組織學、細胞病理學,從而將醫學研究提高到細胞形態學水平。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分辨能力只能達到微米(μm)級水平,難以分辨病毒及細胞

      的超微細結構、核結構、DNA等大分子結構。而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電子顯微鏡,

      使人們能觀察到納米(nm)級的微小個體,研究細胞的超微結構。光學顯微鏡和電

      子顯微鏡的發明都是醫學工程研究的成果,它們對推動醫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影像學診斷飛躍進步影像學診斷是20世紀醫學診斷最重要發展最快的領域

      之一。50年代X光****和攝片是臨床最常用的影像學診斷方法,而今天由于X線CT技

      術的出現和應用,使影像學診斷水平發生了飛躍,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臨床診斷水

      平。即計算機體斷層攝影(computedtomographyCT),即是利用計算機技術處理人

      體組織器官的切面顯像。X線CT片提供給醫生的信息量,遠遠大于普通X線照片觀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CT或helicaletCT)已經問世,能快速掃描

      和重建圖像,在臨床應用中取代了多數傳統的CT,提高了診斷準確率[1]。醫學

      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組織中氫、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

      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計算機斷層成像系統(MRI),它不僅可分辨病理解剖

      結構形態的變化,還能做到早期識別組織生化功能變化的信息,顯示某些疾病在

      早期價段的改變,有利于臨床早期診斷。可以認為MRI工程的進步,促進了醫學診

      斷學向功能與形態相結合的方向發展,向超快速成像、準實時動態M

      RI、MRS發展。根據核醫學示蹤,利用正電子發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創造的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是目前最先進的影像診斷技術。美國新聞媒體

      把PET列為十大醫學生物技術的榜首。PET問世不過30年歷史,但它已顯示出對腫

      瘤學、心臟病學、神經病學、器官移植,新藥開發等研究領域的重要價值[2]。

      影像學診斷水平的不斷提高,與20世紀生物醫學

      工程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介入醫學問世介入醫學是一種微創傷的診療技術。Dotter和Judkin(1964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術治療疾病的創始人,他們用導管對下肢動脈阻塞性病變進行

      擴張治療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過介入放射學(InterventionalRa

      diology),這是醫學文獻出現“介入”一詞的最早記載。1977年Gruenzing成功

      地進行了首例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獲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診療技術由于其創傷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臨床歡迎。20世紀80年代隨著生物醫學工程的發

      展,高精度計算機化影像診查儀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射頻消融技術以及

      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術用的各種導管相繼問世,使介入性

      診療技術發生了飛速進步,臨床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從心血管、腦血管、非血管

      管腔器官到某些惡性腫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診療的適應證,并使診療效果明顯提高

      ,患者可減免許多大手術之苦。有人把介入診療技術視為與藥物診療、手術診療

      并列的臨床三大診療技術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診療技術稱之為20世紀發展起來的

      臨床醫學新領域--介入醫學[3,4]。

      人工器官的應用當人體器官因病傷已不能用常規方法救治時,現代臨床醫

      療技術有可能使用一種人工制造的裝置來替代病損器官或補償其生理功能,人們

      稱這種裝置為人工器官(artificialorgan)。如20世紀50年代以前,風濕性心臟

      瓣膜病的治療,除了應用抗風濕藥物、強心藥物對癥治療外,對病損的瓣膜很難

      修復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可以應用人工心肺機體外循環技

      術,在心臟停跳狀態下切開心臟,進行更換人工瓣膜或進行房、室間隔缺損的修

      補,使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恢復健康。心外科之所以能達到今天這樣

      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機的問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臟瓣膜、人工血管等新材

      料、新技術的結果[5]。

      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腎血液透析技術已挽救了大量腎病

      晚期患者的生命,腎病治療學也因此有了很大進步。

      現代生物醫學工程中人工器官的發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關

      節、人工心臟起搏器、人工心臟、人工肝、人工肺等在臨床都得到應用,使千千

      萬萬的患者恢復了健康。可以說,人體各種器官除大腦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

      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可能性。

      此外,放射醫學、超聲醫學、激光

      醫學、核醫學、醫用電子技術、計算機遠程

      醫療技術等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儀器設備都是現代醫學工程研究開發的成果,綜上

      可見,20世紀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顯著提高了醫學診斷和治療水平,有力地推

      動著醫學科學的進步。

      21世紀生物醫學工程展望縱觀醫學新技術誕生和發展的歷史,從倫琴發現

      X線到今天X射線診療技術的發展,從朗茲萬發現超聲波到今天B超診斷的廣泛應用

      ,從布洛赫和伯塞爾發現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問世,從赫斯費爾德發明CT到今天

      CT成像系統的應用,都是以物理學工程技術為基礎、醫學需求為前提發展起來的

      醫學新技術。循著20世紀醫學發展的軌跡,我們有理由預測21世紀新的醫學診療

      技術可能在以下10個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創新:

      (1)各種診療儀器、實驗裝置趨向計算機化、智能化,遠程醫療信息網絡化,

      診療用機器人將被廣泛應用。[6]

      (2)介入性微創,無

      創診療技術在臨床醫療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

      術,納米技術和植入型超微機器人將在醫療各領域里發揮重要作用。

      (3)醫療實踐發現單一形態影像診查儀器不能滿足疾病早期診斷的需要。隨著

      PET的問世和應用,形態和功能相結合的新型檢測系統將有大發展。非影像增顯劑

      型心血管、腦血管影像診查系統將在21世紀問世。

      (4)生物材料和組織工程將有較大發展,生物機械結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將

      有新突破,人工器官將在臨床醫療中廣泛應用。

      (5)材料和藥物相結合的新型給藥技術和裝置將有很大發展,植入型藥物長效

      緩釋材料,藥物貼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組織生長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絕育

      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將有新突破。

      (6)未來醫療將由治療型為主向預防保健型醫療模式轉變。為此,用于社區、

      家庭、個人醫療保健診療儀器,康復保健裝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監測醫療器械

      和用品將有廣泛需求和應用。

      (7)除繼續努力加強生

      物源性疾病防治外,對精神、心理、社會源性疾病的防

      治診療技術和相應儀器設備的研制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與開發,研制精神分析、

      心理安撫、生物反饋型診療技術和設備將是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起點。

      (8)創傷是造成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新型創傷防護裝置、生命急救

      系統是未來生物醫學工程的重要課題。論文幫

      (9)即將迎來的21世紀是分子生物學時代,有關分子生物學的診療新技術將快

      速發展,遺傳、疾病基因診療技術,生物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相結合的DNA芯片、雪

      白芯片和診療系統將被廣泛應用。

      (10)空氣污染、環境污染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研究和開發勞動保護、家庭保

      健、個人防護用的人工氣候微環境是未來不能忽視的問題。

      1997年我國了關于衛生工作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了奮斗目標:“到2

      000年,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到2010年國民健康的主要指標在經濟

      發達地區達到或接近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在欠發達地區達到發展中國家的先

      進水平。1999年國家科技部召開了“發展生物醫學工程技術戰略研討會”,國家

      工程院開展了有關發展我國醫療器械工業戰略研究等,對推動生物醫學工程產業

      發展、落實創新工程戰略布置起著重要作用。20世紀人類與疾病做斗爭,在醫學

      診療技術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向21世紀的巨大挑戰,我們要動員起來,調整

      政策,制定規劃,改革醫學研究教學的舊模式,發揮現代科學多學科交叉合作的優

      勢,創建全新的生物醫學,為人民造福。

      參考文獻

      [1]GeWangMichealWV.PreliminarystudyonhelicalCTalgorithmsfor

      patientmotionestimationandcompensation.IEEETran

      [2]MinnH,LapelaM,KlemiPJetal.Predicationofsurvivalwithfl

      uorin-18-fluorodeoxyglucoseandPETinheadandneckcaner.JNuclMe

      d,1997,38:1907

      [3]ScheinmanMM.CatheterAblation.Circulation,1991,83:1489-1498

      [4]楊于彬,生物醫學工程介入性診療技術,世界醫療器械,1997,3(9):5

      0-52

      [5]KatirciogluF,YamakB

      ,BattaloglaB,etal.Longtermresultsof

      mitralvalvereplacementwithpreservationoftheposteriorleaflet.J

      HeartValveDis,1996,5(3):302

      [6]PeredinaA,AllenA.Telemedicinetechnologyandclinicalapplica

      tion.JAMA,1995,273:483-488

      亚洲色爱图小说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亚洲剧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亚洲欧洲日韩在线电影|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www|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器|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337p欧洲亚洲大胆艺术|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尤物|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