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經濟和倫理哲學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和倫理哲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經濟和倫理哲學

      一、市場經濟的主體和道德主體的統(tǒng)一、重疊

      眾所周知,亞當·斯密在其倫理學名著《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了“道德人”的假設,認為源于人的同情的利他主義情操是人類社會道德行為的普遍基礎與動機。在其后來出版的經濟學巨著《國富論》中,斯密又提出了“經濟人”的假設。作為經濟學的人性假設,斯密認為,在經濟行為中,人們是從利己心出發(fā)的,因此應該從人們的利己心的角度來考察經濟世界。由此,“經濟人”和“道德人”的區(qū)別與對立亦稱為“亞當·斯密問題”。

      亞當·斯密的“經濟人”假設,揭示了人性和社會經濟生活的關系,發(fā)現(xiàn)了市場經濟的人性根據(jù),如此建構了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這,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經濟人”的假設,在經濟生活的實踐中又是行不通的。“經濟人”從自利出發(fā)予以行為,面對有限的經濟資源和市場機會,按照利益最大化的邏輯,“經濟人”隨時都會置他人和社會的利益于不顧,其經濟行為不可能對經濟主體帶來最佳的結果;相反,由于各主體間的絕對排斥和沖突,則會導致市場體系的瓦解、市場功能的癱瘓,其結果不但擾亂了經濟交易的規(guī)則,還破壞了整個社會秩序,最終也會影響到經濟主體的利益。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否認人的求利本性,經濟活動就會受到壓抑,市場經濟的優(yōu)勢就難以發(fā)揮。

      “經濟人”假設的這種局限性,亞當·斯密也是清楚的。他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的“道德人”假設,就主張人性既不是完全利他也不是完全利己,而利己心和利他心都是人性中自然存在的不同側面。眾所周知,《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是斯密交替創(chuàng)作、修訂再版的兩部著作,前者屬于倫理學,后者屬于經濟學,但二者都“屬于‘道德哲學’這一門學科”①。這說明斯密的這兩部著作中的思想是相互關涉、互相補充的。所以,所謂“亞當·斯密問題”并不是斯密的本意,“經濟人”和“道德人”之間有其對立的一面,但“經濟人”基于“自利”②本性的利益的實現(xiàn),也離不開“經濟人”的利他行為。正是從這一意義上.斯密主張人性包括利他和利己兩個方面。當然,這種利他行為與完全的基于“憐憫或同情”③本性的品行有所不同,但在客觀需要和實際效果上,利己的“經濟人”與利他的“道德人”是一致的。

      在此認識的基礎上,筆者所探討的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和道德主體的關系問題。毫無疑問,“經濟人”和“道德人”是統(tǒng)一的,經濟主體和道德主體是交叉、重疊的。[

      1.市場經濟下“經濟人”利益的實現(xiàn)需要“經濟人”和“道德人”的統(tǒng)一。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為止最為有效的資源配置手段和丁具,是符合生產力發(fā)展規(guī)律的經濟運行形態(tài)和經濟組織形式。市場經濟要求有明確的經濟主體;鼓勵主體的求利本性;注重成本效率比,主張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祟尚競爭和開拓創(chuàng)新。也就是說,以求利為基本目的和主要動機的“經濟人”作為市場經濟的當然主體,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要條件,也是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主體條件。但在市場經濟下,經濟主體要完成經濟行為、實現(xiàn)經濟利益,必須以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為前提。換而言之,“經濟人”的利益實現(xiàn)必須以利他、利社會為前提。在這個過程中,經濟上的利己與道德上的利他是同一過程中不可分離的兩個方面。固然有極端利己的經濟主體,在經濟行為中,惟利是圖,不擇手段,坑蒙拐騙,不講信用,這種絕對的利己行為不僅損害了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從長遠上看,這種經濟主體必然被市場經濟體系所淘汰,經濟主體的利益也自然無法實現(xiàn)。因此,市場經濟下“經濟人”利益的實現(xiàn),需要利己與利他、“經濟人”和“道德人”的統(tǒng)一。

      2.社會主義的制度特征決定了經濟主體和道德主體的一致。市場經濟不是抽象的,它被哪個國家、社會采用,必定具有這一國家、社會的特征,亦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具有社會主義特征。社會主義最大的特征是人民當家作主,絕大多數(shù)人民依法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權利。也就是說,人民既是參政議政的“政治人”,也是參與市場、獲取利益的“經濟人”,同時還是進行著道德實踐的“道德人”。人民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同時也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享有者。這是由社會制度所決定的經濟主體和道德主體的一致。從宏觀的層面看.社會應強調整體利益,倡導互助、利他的奉獻精神,以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作為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旨歸。從微觀的角度看,經濟主體不僅應該守法經營,還應該做到道德經營。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和道德精神的相容一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具有市場經濟的共性,也具有市場經濟的個性。無論是市場經濟的共性還是市場經濟的個性都具有道德的意蘊。

      1.市場經濟的內在本質蘊涵著基本的道德精神。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是自由、平等、公平。首先,市場經濟蘊涵了市場主體的自由自主性。市場經濟的最大特點是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市場經濟主體在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下,根據(jù)自己的經濟實力、技術優(yōu)勢、資源占有等個性條件和市場的需要,決定自己的生產、經營和交易,具有意志的自覺權。市場經濟主體的這種生產、管理的自主性和交易的自由性是市場經濟得以存在與發(fā)展的前提。離開了市場主體的經濟自由,就會改變市場經濟的本性。當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著政府的宏觀調控。但政府宏觀調控的目的不是干預、限制經濟主體經濟活動的自由.而是為了克服市場經濟的弱點,維護市場經濟的秩序,從根本上說是為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提供有利的條件。因此,這并不妨礙經濟主體的自主性,更不影響市場經濟的自由本性。其次,市場經濟蘊涵了市場主體的平等性。市場經濟不僅內涵了市場主體具有展開獨立決策和行動的自由,也預設了市場主體的平等性,包括地位、人格的平等以及機會、權利的平等……也就是說,市場為經濟主體提供了大舞臺,經濟主體憑借自身的特點及優(yōu)勢參與競爭、搶占市場,排除了等級、身份、特權對人們的禁鋼。再次,市場經濟蘊涵了市場規(guī)則的公平性。市場經濟主要是通過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發(fā)揮作用,其內生的規(guī)則要求是等價交換、公平交易,公平競爭,這使得交易活動具有公平的屬性。

      自由、平等、公平,既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規(guī)定性,同時也是人們處理自我與他人、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基本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涵蘊著人類基本的道德精神。其中,自由、平等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所論證的“自然權利”的主要組成部分,而自然權利首先是反映人類理性正當要求的某些基本權利。格勞秀斯說:“自然權利是正當?shù)睦硇悦睿鶕?jù)行為是否和合理的自然相諧和,而斷定其為道德上的卑鄙,或道德上的必要……”④關于公正,亞里士多德則明確指出:“公正是一切德性的總匯。”⑤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個性特征體現(xiàn)著終極的道德追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社會主義的質的規(guī)定性,這種規(guī)定性表達了一種價值指向,即通過市場經濟的手段來建設社會主義。這就要求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要順應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從社會主義的本質來看,其表現(xiàn)為“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并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手段;而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并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的目的。因此,經濟發(fā)展具有手段性和工具性,人們的平等、共同富裕才是目的,是最終的價值追求。這充分體現(xiàn)出經濟發(fā)展是為人的幸福生活服務的倫理精神。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來看,就是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中,把“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作為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也同樣凸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個性特征。其中,“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的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xù)快速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格局;“協(xié)調”,就是要統(tǒng)籌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經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國內發(fā)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xù)”,就是要統(tǒng)籌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fā)展、生活富裕、生態(tài)良好的文明發(fā)展之路。科學的發(fā)展觀緊緊地圍繞著兩條基礎性的主線,一是把握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協(xié)調發(fā)展.追求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和諧共存;二是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包括代際之間關系的和諧與公正。由此不難看出,社會主義對市場經濟在操作層面的把握也同樣具有鮮明的倫理意蘊,這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市場經濟與道德精神相容一致的方向保證。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道德進步的互動平衡

      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講,道德屬于思想上層建筑,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但這是從道德的本質和起源意義上來講的,離開這一前提泛泛來談經濟決定道德,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片面、機械的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的關系屬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但不能由此陷于經濟決定論。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關系的辯證互動。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是道德進步的物質前提。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明確指出:“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歸根到底總是從他們階級地位所依據(jù)的實際關系中——從他們進行生產和交換的經濟關系中,獲得自己的倫理觀念。”⑥

      還指出:“我們斷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⑦這說明道德的產生、發(fā)展以及道德的層次、水平等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道德的內容都是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的進步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新的社會經濟關系戰(zhàn)勝并代替舊的經濟關系的過程。市場經濟是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上最為有效的配置資源的手段,這種手段和先進的政治制度——社會主義相結合,必定產生出先進的經濟形式和經濟關系,馬克思說:“財產的任何一種社會形式都有各自的‘道德’與之相適應。”⑧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是道德進步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道德對經濟又具有反作用的功能:一是道德的工具理性功能。工具理性功能主要是指道德是經濟獲得利益最大化的倫理保障和精神動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利益的實現(xiàn)必須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途徑才能實現(xiàn)。“人的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是道德產生的客觀前提和直接基礎”⑨。社會主體之間的關系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道德的工具理性功能是以經濟的發(fā)展為目的,而道德為工具.是一種功利性的觀點。二是道德的價值理性功能。道德的價值理性功能是指倫理道德對市場經濟的價值導向功能,是倫理道德對市場經濟的價值超越。倫理道德是人類的本質需要和價值期待,是使人作為社會存在物和歷史主體超越個人狹隘性與功利性的局限,從而不斷完善人性、提升人之境界、落實人性終極價值的人文精神。因此,倫理道德對市場經濟不僅具有工具性功能,還具有導向性功能。從這一意義上講,發(fā)展市場經濟是手段,倫理道德的提升是目的。因此,倫理道德對市場經濟而言,絕不僅僅是為市場行為提供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還必須對市場主體進行高層次的倫理導向,是經濟主體應然的價值期待。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的平衡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道德進步之間是平衡互動的關系。質而言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道德進步的平衡發(fā)展,只有在市場經濟和道德體系相匹配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在這一問題上.樊浩教授的“道德體系與市場經濟‘生態(tài)相適應’”一文⑩的觀點非常有價值。他指出,這種相適應“是整體有機、辨證互動、以整個計會文明的合理性為最高價值取向的相適應”11。單就市場經濟和道德的關系而言,筆者理解這種“生態(tài)相適應”的核心價值是“平衡發(fā)展”。這就關涉到丹尼爾.貝爾所說的“經濟沖動力”和“道德沖動力”之間的關系問題。如果經濟沖動力過于強大,道德沖動力式微,就會出現(xiàn)道德對經濟、道德沖動力對經濟沖動力的互動無力。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一書中,貝爾指出,20世紀以來,韋伯所說的資本主義的經濟合理性之所以受到削弱,根本原因在于以“貪婪攫取性”為特征的經濟沖動力壓抑了道德沖動力,形成了深刻的“資本主義文化矛盾”。如果道德沖動力過于強大.經濟沖動力式傲,則會出現(xiàn)經濟對道德、經濟沖動力對道德沖動力的互動無力。其結果是經濟活力處于道德的壓抑之下,韋伯曾經分析,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之所以沒有在東方尤其是中國出現(xiàn),就是因為它的經濟沖動力受到強大的倫理尤其是儒教倫理的窒息。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把握好道德建設的“度”,既防止完全實用的功利主義,又要克服空中樓閣的道德理想主義。真正實現(xiàn)市場經濟與道德的平衡互動、和諧發(fā)展。

      注釋:

      ①③[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譯者序言第11、1頁,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②[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第14頁,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④轉引自馬嘯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綱》第269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⑤[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第94頁,苗力田澤,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⑥⑦《馬克思思格斯選集》(第3卷)第133、134頁,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610頁,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⑨唐凱麟:《倫理學》第39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⑩11樊浩:“道德體系與市場經濟的‘生態(tài)相適應’”,載《倫理學》2004年第7期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倫理

      [論文摘要]本文從經濟和倫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具有內在關聯(lián)立論。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和道德主體的統(tǒng)一、重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和道德精神的相容一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和道德進步的互動平衡三方面展開論述。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不卡一卡二卡三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 亚洲AV色欲色欲WWW|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亚洲jjzzjjzz在线观看|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亚洲av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亚洲乱人伦精品图片|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亚洲乱码无码永久不卡在线|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