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儒家生命哲學對老年生命教育的啟發(fā)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儒家生命哲學對老年生命教育的啟發(f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儒家生命哲學對老年生命教育的啟發(fā)

      摘要:老年生命教育已成為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生命品質的重要內容,但目前其發(fā)展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儒家生命哲學有著豐富的生命教育思想,為老年生命教育帶來重要的啟示。弘揚儒家生命哲學精華,與當前老年生命教育相結合,可使老年生命教育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關鍵詞:儒家生命哲學;老年生命教育;啟示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到來以及未來人口老齡化形式的嚴峻,發(fā)展老年生命教育,幫助老年人更好地認識生命、充實生命的內涵、培養(yǎng)生命的智慧,達到面死而生的境界,已成為提升老年人生命品質的重要途徑以及老年教育的重要內容。關于生命教育思想,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內容,其中占據主流的則是儒家生命哲學,而且時至今日仍對人們的生命觀念有著深遠的影響。弘揚儒家生命哲學之精華,與當前老年生命教育相結合,可使老年生命教育得以蓬勃發(fā)展。

      一、儒家生命哲學的三大要義

      (一)生——天地之性人為貴

      孔子說:“天地之性人為貴”(《孝經•圣治章》),儒家《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可毀也”,充分說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生命的重要性和珍貴性。每個人的生命不僅屬于自己,也源自父母,要珍惜生命不可毀傷,否則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這是儒家生命哲學關于“生”的基本倫理觀點。人不僅包括肉體生命,還包括經過后天修養(yǎng)而成的精神生命。精神生命是由儒家的“內圣”功夫所決定的。儒家生命哲學認為,萬物從“天”而生,“天”繁衍不已、生生不息,宇宙萬物是一個“生生”不斷地演進過程,人與天地萬物一體同處于一個生命體系中,由此產生了對生命的敬畏。“儒家‘生生’思想蘊含了創(chuàng)生與續(xù)生、共生與養(yǎng)生、貴生與護生等深刻而豐富的內容[1]。”

      (二)死——舍生取義、死生有命

      死亡的存在時刻提示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而對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以及有限生命意義的追尋,必然離不開對死亡的反思,因此死亡問題便成為生命終極意義問題。儒家對死亡問題采取的是回避的態(tài)度,由此會讓人想到孔子在《論語•先進》里的那句話“未知生,焉知死”。儒家生命哲學認為人“生死有命”,不追求自然生命的永恒,當然也不輕忽生命的價值,而所追求的是道德生命的永恒,認為生命的真正價值在于踐仁行義,儒家之“道”是比生命更重的價值所在。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

      (三)做人——內圣而外王

      儒家的智慧更多體現在為人處世的學問上。儒家為人處世之道教給我們“修己安人”,要以修養(yǎng)自身為立足點,從而輻射影響周圍的人;并告誡人們“做事先做人”,學會做人是根本,是學會做事的前提。儒家的“做事”是“外王”,“外王”必先“內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內圣”的功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外王”的功夫,只有先做到“內圣”才能“外王”。而儒家做人“內圣”之道,就是“五常”,即“仁義禮智信”,這在儒家“四書”中得以系統的詮釋。其中,“仁”被儒家學派尊奉為“全德”,是核心也是做人的根本;“義”體現為做人的原則;“禮”體現為做人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智”體現為做人的才能;“信”體現為做人的基礎。“仁義禮智信”共同構成了中國價值體系的核心,也成為中國人民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做人之道。

      二、人的“三重生命”

      “人的生命有‘三重屬性’,即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它是集自然生命之長、社會生命之寬、精神生命之高于一體的立體構筑。”[3]“三重生命”既是生命的三重屬性也是支撐一個人生命的三個緯度。

      第一,自然生命,指的是生命的物質存在、物理屬性。自然生命的物質存在就是人的身體,為了維持肉體生命,人就要從自然界吸收物質與能量,再把體內的廢棄物質排向自然界,與大自然進行能量交換。此外,還要與大自然偕行,定時休養(yǎng)生息以保持體力和精力的充沛。這些都是由人類自然生命發(fā)展規(guī)律所決定的。人類的自然生命涉及兩個關鍵問題,就是健康和壽命。對于老年人來說,健康與壽命是他們尤為關切的問題,而要使老年人健康、長壽就不僅僅是通過自然生命所能達到的,還包括社會生命與精神生命。

      第二,社會生命,指的是人的自然生命活動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和效應。社會生命顯然不同于有形的自然生命,它是人對外部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而這種影響是很難清晰、精確地被衡量。但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即社會角色、社會關系、社會貢獻。這三個方面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社會影響力的大小,特別是社會貢獻,直接體現著人的社會價值。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人的本質屬性是人的社會性,因此人的社會生命更能反映出人類生命的本質。老年人的社會生命隨著退休生活的到來將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構建起新的社會生命顯然成為步入老年生活的迫切任務。

      第三,精神生命,指的是人的內在修養(yǎng)與精神境界。精神生命是人類生命最高形態(tài)的體現,彰顯著人類生命的獨特價值。精神生命是無形的,如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心態(tài)、氣質、品德、情操等,難以把握,但卻是影響個體生命質量的關鍵,不容忽視。個體精神生命的高低雖然受先天性格的影響,但更多是后天因素所決定的,比如教育水平、閱歷與視野、家庭與社會影響等。對于老年人而言,面臨著死亡的恐懼、社會生活的轉變、心態(tài)的調整等重要問題,可以說其生活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精神生命決定著。因此,加強老年生命教育,提升老年人的精神境界,已然成為社會的一項重要責任。

      三、儒家生命哲學對老年生命教育的三個啟示

      第一,以自然生命教育延長生命的長度。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延伸生命的長度,這是自然生命教育的方向和目標。為此,就要把握兩個關鍵,一是健康壽命,二是健康養(yǎng)生。過去,老年人更多關注壽命,追求長壽,只注重生命的時限,很少關注生命的質量和幸福指數;現在,他們充分認識到健康壽命才是真正追求的目標,不僅要活得長久,還要健康幸福。因此,自然生命教育不僅要幫助老年朋友樹立健康壽命的理念,還要幫助他們掌握健康養(yǎng)生的方法。吸收儒家生命哲學思想精華,結合老年人飲食起居生活實際,引領老年朋友重視健康生活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固好養(yǎng)生的本源、注重養(yǎng)生保健自然之道、學會與慢性病共處。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生活方式、生存環(huán)境都是不同的,自然生命教育就要指導老年朋友在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規(guī)律和方法,正確對待疾病,縱有病在身依然把老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第二,以社會生命教育拓展生命的寬度。幸福的生活離不開健康的身體,但并非身體健康生活就一定幸福。人畢竟是社會的人,在社會生命的維度下,老年人生命質量的提高主要在于適應退休生活的轉變,構建起新的社會關系,而這只有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才能更好地實現。所謂拓展生命的寬度,就是“在生命長度既定的情況下,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社會關系、交際網絡和社會生活領域,這樣當一個領域中發(fā)生不順利的情況時,我們可以轉向或偏重其他領域,尋求生活的慰藉,從而降低自己受打擊的程度,維持幸福生活。”[3]對此,社會生命教育把老年人退休生活作為契機,把調整心態(tài)作為根本,把終身學習作為橋梁,把“修己安人”作為著力點,結合儒家生命哲學思想,從四個方面拓展老年人的生命寬度:規(guī)劃好退休后的老年生活、構建起新的社會關系、營造出幸福的家庭生活、創(chuàng)造出內外完美的自我。社會生命教育引導老年朋友做一名終身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可以加強老年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排遣內心的孤獨,構建新的社會關系;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知識、增長智慧,甚至掌握一技之長。以學習養(yǎng)心、以學習修身、以學習增智,社會生命教育促進老年朋友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第三,以精神生命教育提升生命的高度。提升生命的高度,才能使“人生”成為真正的“人生”。因為,在自然界,恐怕只有人類才有精神高度及生命境界的追求。由此,才誕生了哲學、藝術、文學等人類精神文明。在精神生命的維度下,老年人生命品質的提升,主要在于要樹立科學的生死觀,正確看待并應對生死問題,通過提升個人精神境界,超越生死、擺脫死亡的恐懼,掙脫死亡的羈勒,縱意而往,放情而歸,從而在有意義的生命中不僅擁有生命的尊嚴,而且獲得精神的自由、安寧與幸福。為此,精神生命教育要充分弘揚儒家生命哲學思想,包括生死觀思想、先賢的生命哲學思想等,聚焦老年人生死觀、晚年生活追求、生命詩意哲學等內容,通過老年生死教育而展開。由于中國傳統文化對死亡的禁忌和逃避,生死教育在我國嚴重缺乏且落后,尤其對老年人帶來很多不良的影響:畏懼死亡,憂慮抑郁,影響正常生活;害怕疾病,逃避或拒絕治療,延誤治療時機;家人不能正視與接受死亡,未能做好臨終關懷等。通過生死教育,能幫助老年人不斷提升生命的境界與高度,正確認識并應對死亡,超脫對死亡的恐懼,妥善處理與死亡的關系,了解臨終關懷的理念與方法等,為老年人驅走生命最后的“涼意”,帶來溫暖與力量,使“人生的夕陽”美麗而祥和。

      參考文獻:

      [1]陶新宏.“生生”:儒家對生命的詮釋[J].廣西社會科學,2017(5):53.

      [2]方勇譯注.孟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0.

      [3]王伯軍,等.老年生命教育[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9.

      作者:張明娜   單位:廊坊廣播電視大學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视频网站|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蜜芽|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亚洲色四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 亚洲熟伦熟女专区hd高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欢毛片|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中日韩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国产亚洲精品仙踪林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激情校园春色|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zn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