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融資難成因及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日益突出,文章探討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對策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日益突出,本文探討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對策。
一、成因分析
(一)企業自身的原因
1.企業資金實力弱,自我積累意識差導致內源融資“源頭不暢”。
2.中小企業大多數財務管理不規范,資信情況不透明,難以提供準確完整的財務資料,使金融機構無法掌握企業真實的生產經營和資金運用狀況。信息不對稱致使商業銀行自然對其貸款采取十分謹慎的態度,加劇了融資難度。
3.部分中小企業短期行為傾向嚴重。由于缺乏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員,影響了企業的整體信用環境。
(二)我國的金融市場不完善
1.存在嚴重的“麥克米倫缺陷”。我國對利率的管制,使得我國的中小企業存在比其他國家更為嚴重的“麥克米倫”缺口。現實中,中小企業往往面臨更多的約束性條款,很難取得長期貸款,而且其貸款比重明顯偏低,規模明顯偏小,利率明顯偏高。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貸款要求的滿足率只有50%左右。加上對非國有經濟認識上的誤區和對“抓大放小”政策的片面理解,妨礙了國有商業銀行對非公有制企業信貸市場開拓的積極性,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
2.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我國現行的金融體系建立于改革開放初期,基本上是與大企業為主的國有經濟相匹配。從金融機構的設置來看,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商業銀行,也沒有設立為中小企業提供間接的綜合服務機構。
(三)政府和社會方面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保障。一是有關中小企業的法規立法不規范。二是法律執行環境差。由于擔保的風險分散與損失分擔、補償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擔保資金的放大作用和擔保機構信用能力均受到較大制約。
2.為中小企業提供專門融資服務的機構不健全。一是缺乏統一的中小企業服務管理機構;二是專門扶植中小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緩慢;三是缺乏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綜合性輔導體系;四是高水平、權威性強的社會中介機構發展緩慢,個人信用評估體系和企業資信評估體系不健全。
3.從社會中介的擔保功能發揮情況來看,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擔保機構本身的運作機制存在的一些問題,既制約了資金的擴充,使民間社會資本無法進入,又使這一市場化的產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運行不暢。其次是缺乏應對擔保風險和損失的措施,政府財政資金一次下撥而沒有定期的損失補償機制和來源,基金風險只得采取簡單的分擔攤派而不是有效的風險分散。
二、對策建議
(一)加強企業自身建設
1.加強內源融資,重視內部積累。根據Myers融資次序理論,企業融資的選擇應該是先內源后外源。從經濟發展歷史和企業成長歷程來看,企業融資都有從內源融資到外源融資再到更高層次內源融資的交替變遷趨勢。我國中小企業無論是從自身的經營特點還是從外部的體制約束來看,外源融資的成本都是很大的,短時期內這種情況是難以得到改變的。因此,加強企業的內源融資不失為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2.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建立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自身的融資信譽度,形成雙邊信譽約束機制。“栽下梧桐樹,不愁金鳳凰”。通過上述做法,中小企業自身積累能力將得到大幅提升,這也意味著融資能力的相應提高。
3.中小企業應認真分析自身所處的行業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努力克服一些短期心態和近視心里,不斷向集約型經營方式轉化,加強經營管理,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同時,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必須加強學習,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
(二)完善金融市場
1.放松利率管制,實行利率市場化。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在出席“微小企業貸款國際研討會”時指出,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利率在資金配置中的作用,是解決小企業貸款難的有效途徑。建立一個以央行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金融機構存貸利率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市場利率體系來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改革現有的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轉變按企業所有制形式劃分貸款的傳統觀念。2.發展地方性中小商業銀行。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有些銀行有了解中小企業信息的優勢,那么這些銀行就可能更多地向中小企業貸款,現實中,地方中小銀行就有這種優勢。因此,發展地方中小銀行可以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
(三)有效地行使政府職能
1.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規建設。我國為了解決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使中小企業在就業、技術創新和搞活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律和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國人民銀行也頒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這使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有所改善,但許多實施細則并未頒布,以后還應更加完善國家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
2.成立專門機構全面負責中小企業事務。大膽借鑒國外經驗,成立專門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另外,從2003年起,我國各地政府相繼成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局,為中小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服務。
3.完善社會擔保體系。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確保擔保公司得到協作銀行、再擔保機構的支持。首先是各級政府要在本級預算中編列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支出預算,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其次是組建國家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機構,為省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提供再擔保服務。最后是建立和完善擔保機構的準入制度、信用評估和風險控制制度、行業協調制度和自律制度,并推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和從業證書制度。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政府、銀行和企業必須協同努力。首先,政府要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和銀行改革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其次,銀行等金融機構要改變傳統觀念,加快改革,積極為中小企業服務。最后,要從根本上解決融資困難,企業還要從自身努力做起,不斷改善自身區別于大企業的缺陷,提升自身實力。只有以上三個方面很好地協調起來,才能使我國的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
[參考文獻]
[1]劉麗華.對我國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的幾點建議[J].商場現代化,2006,(8).
[2]張章,顧曉蕾.突破中小企業融資困局[J].當代經濟,2006,(7).
[3]張艷寧.我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策略選擇[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