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就業政策管理研究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就業政策管理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民族就業政策管理研究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民族就業政策回顧;民族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解決民族就業政策問題的思路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就業政策、再就業政策、勞動力供求總量和結構性矛盾突出、稅收優惠政策的效果并不像預期的那么好、建立政府就業再就業基金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解決民族地區居民就業問題,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許多針對性很強的民族就業政策。這些就業政策對民族地區的就業率產生了重要影響,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本文就近年來出臺的民族就業政策作了簡要評述。

      【關鍵詞】民族就業政策再就業政策

      在我國,民族就業政策是指國家結合民族地區實際,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解決勞動就業問題所制定和實行的基本原則、方針及做法規定。因此,民族地方的就業問題是一個重要的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就業問題,禁止歧視少數民族勞動者就業,并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提高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努力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勞動者就業。

      一、民族就業政策回顧

      1、就業政策

      (1)通過法律保障、資金扶持為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勞動者就業提供保障。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根據這一規定,《民族區域自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作出相應規定,要求各地方要重視對民族地區干部和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得歧視不同種族、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少數民族從業人員,并對這些人員要采取特殊措施優先照顧和扶持、鼓勵各種專業人員參加自治地方建設。另外,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為了加強少數民族集中的中西部地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情況,原勞動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對中西部地區人力資源市場建設給予專項資金補助,僅2007年,各補助廣西、寧夏兩區就達到100萬元。

      (2)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職業培訓、創業培訓力度。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創業培訓。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推動下,一項名為“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培訓項目自2005年起先后在云南、寧夏、青海、甘肅等省區實施。同時,職業培訓也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就業的一項重要措施。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介紹,2007年,通過高技能人才師資培訓示范項目和技工院校校長培訓班等活動,免費對50余名少數民族地區技工院校“一體化”骨干教師進行了技能培訓,對10余名少數民族地區技工院校校長進行了業務素質和能力提升培訓。另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還積極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幫助2所少數民族地區技工院校獲得近3000萬元的政策性貸款。

      (3)民族自治地方錄用公務員對少數民族報考者予以適當照顧。近年來,在招考公務員時,民族考生的錄用比例均超過了報考比例,有的自治地區少數民族的錄用比例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地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在錄用公務員時,一些省區專門拿出錄用計劃和職位招錄民族考生,并且民族考生還有加分或降分的照顧。此外,各地還采取了一些其他的照顧政策。

      2、再就業政策

      再就業政策主要是針對由于經濟體制變革所導致的以下崗職工為主的體制性失業構成的失業人員。對于這類經濟轉型時期產生的失業,我國政府采取了特殊的解決方式——實施再就業工程。中共中央國務院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通知對就業政策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指示。

      (1)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采取適當的稅收優惠政策。從1994年工商稅制全面改革以來,稅務部門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針對再就業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對于少數民族地區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且國務院也要求個別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2005年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了新的稅收政策。新稅收政策與原有政策相比調整了兩大內容,一是延長了稅收優惠政策的執行時間,從2005年底延長至2008年底;二是將過去的全額減免或按比例減免改為按吸納人數定額減免。

      (2)鼓勵民族地區下崗人員創業就業。國務院辦公廳“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中,進一步明確,積極推動各有關地方做好歸僑僑眷下崗職工培訓和再就業工作,要求各地對符合條件的下崗失業人員,按政策發放《再就業優惠證》,幫助其享受政府促進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另外,根據不同民族地區企業下崗職工的實際情況,在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指導下,大部分民族省區以人事勞動部門為主,成立了再就業服務中心,成為民族地區推動再就業工程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民族地區的一些企業、單位,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社會、勞動部門等的支持下,成立了再就業服務中心,實行規范化的集中管理

      二、民族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勞動力供求總量和結構性矛盾突出

      根據2005年人口普查現實,少數民族就業人員數量增長迅速,但是提供的就業崗位并不多,從而造成就業缺口較大。一些傳統行業出現大批下崗失業人員,而一些新興的產業、行業和技術職業需要的素質較高的人員又供不應求,勞動者的職業能力和素質亟待提高。

      造成這一矛盾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我國人口就業壓力空前巨大,加上少數民族地區產業結構本身就不合理,這給少數民族人口就業增加了新的困難。二是相比全國而言,少數民族第一、二、三產業發展比全國都滯后,而且起點更低。三是就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勞動力流動受阻限制了少數民族人口的就業。少數民族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流動給城鎮人口就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2、稅收優惠政策的效果并不像預期的那么好

      出于稅收收入的考慮,政策的落實存在水分。一是少數民族地區大部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地區政府往往對中央稅收優惠政策打折扣或隨意提高門檻。二是稅收優惠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未能實現有機的結合。三是現行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所涉及的稅種主要是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及城建稅,不包括增值稅,免稅范圍窄。同時,再就業優惠政策所涉及的稅種主要是稅收收入歸地方的稅種,這就進一步加劇了少數民族地區的財政負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執行再就業政策的積極性。

      3、就業歧視現象普遍存在

      盡管國家對民族地區的就業政策有一系列鼓勵、支持民族地區的優惠政策,但是在現實中仍然存在就業歧視的現象。民族地區的就業歧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殘疾歧視。由于就業崗位稀缺,用人單位在雇用新職員時,限制殘疾人。加上少數民族地區商品經濟不夠發達,能夠容納的就業人數有限,而保障金數量微小,對安排殘疾人就業和職業技能培訓的作用很小。二是性別歧視。女性就業一直都存在失業風險和就業難度大等問題,女性工人下崗比例較男性高,初次就業和再就業也更加困難;職業的性別隔離對女性要求非常苛刻;對女性退休年齡的限制縮短了女性的職業生涯,在面臨人員分流、干部提拔等問題時,女性明顯處于劣勢。

      4、社會就業保障體系非均衡

      社會就業保障體系非均衡主要涉及兩個非均衡。一是社會就業保障體系的城鄉二元體制化。占人口比例較小的城鎮居民占社會保障資源的80%以上,廣大農村居民僅占有不到20%的資源。這種分配上的不合理,導致了很多農村勞動力在就業時存在很多后顧之憂,不能實現充分就業。二是地區之間的不均衡。由于我國的經濟總量在東部地方突飛猛進,相比之下中西部民族經濟發展滯后。同時由于民族地區基本上是“吃飯財政”,而國家的財政轉移有限,可想而知,民族地區勞動力在進行就業選擇時比發達地區的勞動力擇業的機會成本要大的多,這導致了民族地區的就業率低于非民族地區。

      三、解決民族就業政策問題的思路

      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各項環境條件分析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地區的就業形態與城市地區相比有明顯的區別,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習俗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本地化就業政策方面,在少數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強化該地區勞動經營體的生存基礎,進而在多方面有大量開拓性的就業機會,以及本地產業發展對該地區經濟實體的提升與地區內就業機會自我滿足的可能。在一般性的政策基礎之上,以下幾點就業政策可作為實現上述目標的參考。

      1、轉變產業政策

      少數民族地區大多位處偏遠山區,但許多地方都具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與旅游經典。為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少數民族地區就業政策宜基于農漁業與天然資源,把旅游與文化產業作為當地產業發展的核心。以旅游產業為龍頭產業,以文化產業與社會產業為支持性產業。相關單位除積極引導地區居民兼營或專營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務業以增加收入和增加就業機會外,還應因地制宜地組織產業發展結構,使其產業鏈條保持通暢。

      2、建立政府就業再就業基金

      近年來,雖然少數民族地區政府和勞動保障部門都在積極想辦法加大對再就業工作的投入,但投入力度還太小,資金還未列入各級財政預算,資金渠道不順暢,隨意性大,沒有形成促進再就業的基本保障制度。因此,民族地區急需建立財政、社會、單位多方負擔的投入機制,尤其財政要列入年度預算,建立再就業專項基金,以確保再就業資金的投入渠道的暢通。專項基金要用于小額貸款擔保和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自謀職業補貼、再就業補貼、對特困人員救助等一系列就業和再就業安排。

      3、通過加強立法解決就業問題

      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為解決其面臨的長期、艱巨而復雜的就業問題,不僅要有綜合性法律的原則性要求,還要有專門的具體規定的就業促進立法。對就業進行立法,可以通過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來杜絕在就業市場上出現的不規范的用工現象。因此,既可以在就業促進立法中加大反就業歧視的力度,還可以制定《反職業歧視法》等專門法律來限制或降低職業歧視現象。同時,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再就業培訓也應立法來加以保護。

      4、放寬對殘疾人就業的標準

      對于殘疾人就業,少數民族地區政府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強輿論宣傳,形成就業公平的社會共識。二是加強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力度,規范使用范圍和開支標準,增加透明度。三是適當調高殘疾人就業安排比例,拓寬安置范圍。四是積極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提高殘疾人就業層次。五是配合戶籍制度改革和城市化進程,逐步解決少數民族農村地區殘疾人就業問題。

      5、開展并推廣富有民族特色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

      為提高民族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能力,可以將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積極推進。另外,在這些地區將考核鑒定費用納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再就業培訓基金范疇,對就業和下崗再就業人員、殘疾人士等適當降低標準。考核合格后,由少數民族地區政府發放國家認可的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 亚洲1234区乱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亚洲美免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亚洲同性男gay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亚洲不卡1卡2卡三卡2021麻豆|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亚洲电影国产一区|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偷图片| 久久国产亚洲观看|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