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融資業務發展下的國際貿易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國際貿易融資難以跟上國際貿易和國際結算發展的良好勢頭。商業銀行只有探索貿易融資新的發展趨勢和經營模式,才能推動自身貿易融資業務的不斷發展。
1.國際貿易融資向綜合性方向發展
貿易融資發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項單純的融資業務,而是集結算、融資、理財和避險為一體的綜合性業務。貿易融資可以和資金交易產品聯動,為客戶規避利率和匯率風險。國際貿易融資與利率匯率的變動密切相關。融資幣種的選擇、結匯售匯時間的選擇都離不開對匯率走勢的正確判斷。在辦理貿易融資的同時,銀行可以通過遠期結售匯、本外幣掉期、利率互換、結構性存款等外匯資金產品,為企業規避利率匯率風險,實現本外幣資產的保值增值。如為客戶辦理進口信用證、代收、T/T融資或進口代付業務時可同時辦理一筆期限相同的遠期售匯業務,用遠期售匯交割款歸還進口融資款項。同樣,辦理出口融資時,可同時辦理一筆和預期收匯期限相同的遠期結匯業務,提前鎖定成本和收益,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的環境下,企業在外匯資金運用方面對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合性金融解決方案有助于提高銀行的綜合收益率和客戶對銀行的依存度。
2.國際貿易融資向個性化、電子化方向發展
為了滿足客戶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各銀行應致力于為特定客戶群提供個性化融資解決方案,為特定企業提供量體裁衣式的金融服務,使貿易融資服務更好地與客戶的生產經營周期相結合。如有的銀行專門成立小企業金融業務部為各類小企業客戶提供優質、高效、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同時,依托先進的科技服務平臺和海外網絡優勢,銀行還為大型集團客戶量身定做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解決方案,有效地幫助集團客戶降低資金成本,加強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風險控制。在大力發展貿易融資業務的同時,各銀行還積極推進貿易融資電子化進程,開發網上貿易融資系統,改變銀行傳統的服務模式,實現貿易融資產品和服務的電子化、網絡化,為客戶提供更為方便快捷的服務。網上申請、審批、開證、信息查詢和數據下載等電子化服務手段的推出,將進一步提高銀行的服務效率和風險控制水平,降低交易成本。目前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信銀行等在內的國內多家銀行已加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簡稱SWIFT)組織開發的貿易服務設施系統(簡稱TSU),成為TSU會員銀行。TSU系統是SWIFT組織針對賒銷結算方式使用比例日益提高而設計的,TSU系統的應用將有利于銀行實時跟蹤買賣雙方交易進程,全面掌握進出口各環節的信息,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更有效地控制風險,為賒銷業務的產品創新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也將為進出口企業的貿易融資提供更多便利。貿易融資的電子化使傳統的貿易融資業務在風險控制和服務效率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發展趨勢
1.結構性貿易融資成為熱點
結構性貿易融資是一種特殊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是在創新傳統貿易融資方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是將各種融資方式進行有機組合為客戶提供量體裁衣式的融資服務。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結算的發展,傳統單一的融資方式已不能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結構性貿易融資是貫穿交易各個環節的全程金融服務,是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的個性化、綜合性的貿易融資解決方案。結構性貿易融資源于西方大宗商品和資本商品的融資,突破了傳統授信理念的限制,融資的還款來源不是基于債務人的信譽和債務償還能力,而是基于交易的履約情況,融資風險主要體現為履約風險。
2.供應鏈融資得到青睞
供應鏈融資中銀行通過對鏈條中薄弱環節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提高供應鏈整體運營能力或降低整體營運成本。供應鏈融資改變了銀行對單一企業風險控制的融資模式,通過對核心企業(通常是優質大型企業)的上下游配套企業的融資,既解決了供應商和分銷商等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又通過與核心企業的信用捆綁,降低了融資風險,并提升了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供應鏈融資中銀行關注的不再是單一企業的經營狀況,而是整個產業鏈條上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在內的關聯企業的整體信用和實力。供應鏈融資以貨權為核心,融資銀行通過控制貿易全程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可有效防范單筆融資中的欺詐風險。存貨融資、訂單融資、預付款融資、應收賬款融資、貨押融資,都是基于供應鏈融資理念開發的貿易融資產品。
3.中介型或代付型貿易融資方興未艾
進出口代付業務增長較快。代付業務分為海外代付和境內代付,適用于信用證、托收、貨到付款的結算方式。在進口商提出融資需求后,由開證行或代收行授權境內外行代為償付款項,貼現利息和銀行費用由進口商承擔。國內商業銀行既可委托同業代為償付,也可接受委托辦理代付。進出口代付業務既可加強境內外分支機構的聯動,也可增進與行的溝通、合作。商業銀行在外匯流動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可委托他行代付,在外匯資金寬松的情況下可接受代付委托。一段時期以來,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外匯資金結匯多,外匯存款不斷減少,造成國內銀行外匯資金緊張,難以滿足企業的貿易融資需求。為了解決外匯頭寸緊張與擴大貿易融資業務的矛盾,商業銀行一方面應積極開展外匯攬存活動,促進外匯存款的增長;另一方面,應積極推廣中介型福費廷、保理、買方遠期信用證和進出口代付業務等不直接占用銀行外匯資金的融資產品,減少銀行外匯資金的占用,擴大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量。國內銀行可通過與境外銀行及機構(保理商、包買商等)的戰略合作,開展貿易融資資產轉讓、貿易融資風險參與等業務,解決外匯資金不足問題。
4.貿易融資集中處理平臺得到推廣
隨著商業銀行國際結算單證中心的建立,業務處理和風險控制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際結算改變了以往以分支機構為單位的分散經營模式,實現了業務集中化操作。單證中心的成立加快了貿易融資集中處理平臺的建立。招商銀行單證中心于2000年成立,成為國內第一家在總行成立的單證中心;中國建設銀行國際貿易單證處理中心于2006年在上海成立;廣東發展銀行于2003年成立了單證中心。截至2010年底,工商銀行單證中心系統已集中了56家境內外分行和機構的單證業務,其中境內分行31家、境外分行和機構25家,成為國內同業中國際業務集約化經營水平最高的商業銀行。單證中心的成立實現了單證業務標準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降低了經營成本,控制了融資風險,形成了一個高效率、低成本的單證和貿易融資業務集中處理平臺。商業銀行風險控制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5.貿易融資品牌化經營初具規模
為了發展貿易融資,國內商業銀行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開發了各具特色的融資產品,形成了品牌化經營模式。工商銀行推出了“財智國際”系列產品,該產品集結算和融資為一體,集本外幣業務于一身,為客戶提供國際結算和貿易融資服務。中國銀行推出“達系列”產品,如“出口權益達”、“出口融信達”、“出口匯利達”等,為從事出口貿易的企業提供貿易融資綜合解決方案。招商銀行的“點金”品牌為客戶提供了包括貿易融資、國際結算和離岸業務在內的金融服務。建設銀行推出的“融通”系列品牌,包括“融鏈通”、“融稅通”、“融信通”,為客戶提供精細化、綜合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各銀行通過加強產品組合營銷,提升品牌影響力,貿易融資品牌化經營已初具規模。
總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呈現了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商業銀行只有通過為客戶提供優質靈活的貿易融資產品、提供差別化服務,才能贏得客戶,才能推動國際結算業務持續快速發展。
作者:楊加琤單位: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