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社會發展矛盾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矛盾途徑論文內容摘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發展道路的選擇至關重要。本文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道路的角度,結合國際經驗和我國實際,分析了如何從科學發展觀出發,正確處理“五個統籌”中一系列重要矛盾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經濟社會發展小康社會發展觀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的提出,本身就體現了“全面”的含義,不僅要在經濟總量上翻兩番,而且要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當發展目標確定以后,必須回答選擇何種發展道路或發展模式的問題。從國際經驗看,并不是所有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都能夠成功地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例如,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在經濟中的比重相當高,有些技術在世界領先,但它們的工業化最終是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在當時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結構受到嚴重扭曲,不可能持續發展下去。全世界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和地區至少有一百多個,但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并不占多數。我們說市場化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條件,但市場化并不必然保證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實現。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受阻或出現重大波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和復雜的,但很多主要是因為內部經濟社會嚴重失衡,或者受到外部世界的過強沖擊等。這些經驗教訓對我們仍然是有借鑒意義的。我們提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就是要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過程,以及本世紀中期實現建設中等發達國家目標的過程中,解決好發展道路或發展模式問題。這樣,我們就可以將現代化建設“兩步走”的戰略目標與新的發展觀,有機地統一起來。下面從幾個不同方面,對此作進一步的分析。
一、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是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主線
對工業化水平,既要看到產值結構的變化,工業和服務業比重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看到就業結構的變化,即大多數農業人口進入非農產業,留在農業中的就業者,工作和生活方式也要有根本性的改變。實現工業化的基本標準,應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能夠分享工業化帶來的成果。也就是說,對工業化的理解上,一定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精神。如果存在著較大比重傳統意義上的農民,無論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到何種水平,都不能說工業化取得了成功。城鄉二元結構是發展中國家所固有的,但我國改革開放前所實行的城鄉隔離制度、以農業積累支持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發展戰略,使城鄉二元結構的矛盾異常突出。1952~1978年期間,我國社會總產值中,農業所占份額由45.4%下降到20.4%,而同期農業勞動力占社會總勞動力的份額只由83.5%下降到73.8%,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只能繼續滯留在農業部門,農村實際上被排除在國家工業化進程之外。在近三十年的時間內,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增長僅為57.5%,相當于同期非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增長速度的一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隔離體制受到很大沖擊,城鄉之間要素交流的范圍和規模日趨擴大。經過20多年的時間,已有近2億農村勞動力通過不同方式解決了在非農產業和城鎮就業的問題。農業發展和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使農民的收入和生活狀況有了很大改善,從1978年到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4倍,年均遞增7.2%。
另一方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經歷了一個縮小時期后又重新擴大。1978~1984年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由2.37:1縮小到1.71:1(以農民收入為1,下同)。但此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又呈逐步擴大趨勢。1993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擴大到2.54:1,超過了改革初期的差距。據粗略測算,若只考慮貨幣收入,2002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4:1。若考慮城市居民的各種福利性補貼,城鄉居民實際收入差距將進一步拉大到5~6: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有農業和非農產業勞動生產率差距的因素,但在城鄉之間人員有可能流動的情況下,差距拉大則表明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轉移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嚴重的體制障礙。
近年來,人們逐步在這樣一個問題上形成共識:就“三農”談“三農”,解決問題的余地不大。必須從國民經濟全局出發,把“三農”問題作為整體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非農產業和城市的發展,不僅要吸收城市人口的就業,更重要的是為農村人口提供就業機會。我們講發展是硬道理,很大程度上要體現到通過發展使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入非農產業和城市,使大多數農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其次,要在城鄉之間建立通暢的要素流動渠道和平等競爭環境。我們講“以人為本”,講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首先應在城鄉關系上體現出來。再次,城鄉二元結構的改變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防止農民貧困化的加劇,使農民分享工業化的成果,而不是受到這個過程的傷害,把農民這一頭“穩住”,始終是政府政策非常重要的著力點之一。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矛盾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