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品牌經濟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實施品牌戰略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青島市企業品牌戰略實施現狀分析,指出在品牌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品牌經濟;品牌戰略;產權意識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不但是一個企業生產形象和經濟實力的象征,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工商業品位高低的標志。青島作為東部沿海新興的經濟中心、諸多名牌的所有者,近年來在打造品牌,以品牌推動企業發展方面成果豐碩,但同時也存在著品牌戰略實施的行業分布不均衡、政策不健全等不足,嚴重制約了青島市經濟的高速發展。
一、品牌經濟下的品牌戰略
品牌經濟是以名牌產品、名牌服務為基礎,以名牌企業為核心,以名牌企業之間產業聯系為紐帶的一種以名牌為特色的經濟。品牌的基礎在企業,品牌戰略一般來說是企業經濟戰略的一種。是指企業為了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力而進行的,圍繞著企業及其產品的品牌而展開的形象塑造活動。是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圍繞品牌進行的全局性的謀劃方略,是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其直接目標是創立和發展名牌,終極目的是發展經濟,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運行效益,從而形成品牌經濟。
二、青島市企業品牌戰略實施現狀
青島市品牌發展現狀
目前青島市擁有6個“中國馳名商標”,其中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是馳名商標中的“五朵金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4個,名列全國各城市第二位、79個“山東名牌”、157個“青島名牌”。全國質量治理獎企業4家。在全國“向世界名牌進軍”的16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中,青島就有海爾、青啤2家,占12.5%。世界品牌實驗室評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海爾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本土品牌,2004《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海爾集團公司以品牌價值612.37億元高居榜首,標志著青島品牌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截至2005年末,新增加的中國名牌產品13種;首次認定的3個中國世界名牌產品,青島市占兩個,2005年青島獲得馳名商標4件,建設集團獲得全國質量治理獎,獲獎企業總數達到5家,2005年新增加青島名牌28個,總數達到215個,2005年又榮獲“中國品牌之都”的稱號,確定了青島在全國品牌經濟發展的領先地位。但品牌戰略的實施多集中于第二產業,且多為大企業,中小企業品牌意識與具體措施還相對落后。
青島市名牌發展過程中的特點
1、個別企業品牌實現突破。市場經濟發展初期,青島企業力求發展,經營活動與品牌活動從自然狀態和自發狀態開始,首先在個別企業成功,如海爾、海信。
2、名牌企業群體聚集。市場經濟發育逐步完善,名牌發展已進入政府推動企業創牌的自覺狀態,青島市形成了以“海爾、海信、澳柯瑪、青啤、雙星”為代表的名牌五朵金花,目前青島是擁有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最多的城市之一。
3、名牌的發展呈輻射擴散狀態。一是品牌企業內部實現聚集擴散,表現為企業本身不同產品出現不同名牌;二是品牌企業實現跨行業的輻射效應,開始向第一、第三產業進軍;三是挖掘激活了一批老牌子,目前,青島市有關部門著手從吊銷企業中“打撈”出17家老字號和老品牌,如震泰、青島牌葡萄酒、四味特等受保護的字號和品牌。
三、青島市品牌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五朵金花”到品牌經濟的形成,青島市企業在品牌之戰上已經打出了不俗的成績,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權意識薄弱。市場競爭是推陳出新的過程,品牌產品也必須不斷創新、不斷提高、不斷發展,才能布滿生氣與活力。已經擠入名品殿堂的海爾、海信等大型企業的創新意識自然不必多說,但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問題較為突出;另外產權意識薄弱,有些企業就算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也因為不注重自身品牌保護,被其它企業鉆了空子。
2、貼牌生產,利潤大量外流。隨著我國加入WTO,世界聞名的跨國公司紛紛進軍中國,使中國企業成為其貼牌生產基地。如青島的“美好毛巾被”等優質產品95%以上在依靠貼牌出口。而這些跨國名企,拿走的卻是產品80%~90%以上的利潤。雙星集團總裁汪海這樣講述上世紀90年代初與美國瑞克公司的合作,“所謂合作生產,就是搞來料加工,一雙高幫‘拋尼’鞋在美國市場賣100美元左右,但美方卻只付給雙星8美元加工費”。
3、小型企業品牌戰略滯后,行業覆蓋分布窄。從青島市經濟發展結構態勢來看,在名牌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三者構成的金字塔型框架中,從“品牌戰略”角度講,青島市小型企業的數量規模應大力培育。青島的品牌經濟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非凡是輕工行業,覆蓋面明顯偏窄。青島市品牌戰略的實施也主要在工業上;第三產業企業中只有一少部分正在成長中的名牌,如交運集團的“情滿旅途”、公交集團的“日新巴士”、天泰集團的“天泰”等。
4、產品與產業脫鉤。品牌經濟的發展應該是多元化,相互拉動的,在青島品牌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卻沒有產生與之配套的產品集散效應,這必然導致青島的品牌產業缺乏綜合競爭能力。
5、政府的引導和服務作用未能有效發揮。實施品牌戰略的基本原則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為目的,建立和完善能夠提高企業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政策環境,因此在這個龐大的工程中,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青島市有關部門的注重力還局限在少數名牌企業上,對眾多小企業,非凡是正在成長的民營企業,關心扶持不夠,政府對品牌產業的規劃多,實施少,營造環境力度不足,資本凝聚力不強,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缺少培育品牌的市場環境。青島的市場環境嚴重制約著企業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市場經濟秩序仍需要進一步整頓規范。經過近幾年的整頓規范,青島市市場經濟秩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離市場經濟規范要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嚴重影響了品牌戰略的推進速度。
四、青島市品牌戰略實施對策與建議
1、注重自主創新,強化產權意識。企業應該設立專項科研開發基金,按一定的產值比例,投入資金進行科技創新,選擇領域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資金轉化為技術,進而技術轉化為資金,從而研發出更高層技術的良性循環。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給予其寬松的創新環境,促進人員大膽積極地創新,使創新成果與獎金掛鉤。
2、冷靜對待貼牌生產,堅持創出自有品牌。對于貼牌生產,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應吸取精華,棄其糟粕,在企業弱小,不足以支持其可以賴以生存的自我品牌之前,可以通過貼牌加工的方式,磨練職工隊伍,提高治理者素質,規避市場風險,積累原始資本。但是我們應堅持不放棄自創品牌的道路,保持穩定冷靜的心態,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打實基礎,通過品牌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
3、夯實中小企業基礎,擴大行業覆蓋面分布。青島的品牌戰略是建立在大企業基礎之上的,然而長期以來只依靠少數的大企業,必定會使經濟發展出現后續力不足的問題。因此,中小企業應從戰略的角度制定品牌規劃,樹立品牌意識,依據自身優勢和特點,做好戰略性品牌治理。由于青島市品牌戰略的實施主要集中于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企業應當學習和借鑒第二產業中企業品牌戰略實施的經驗,把實施品牌戰略放在重要位置,使其逐漸從輕工業向農業、第三產業及政府工作方面推進,從而全面實施品牌戰略治理。
4、加強企業間合作,建立產業鏈。各知名企業間應加強合作溝通,使各項資源得到合理配置,不僅要自己發展也要促進整個行業的共同發展。在品牌戰略上,通過合作構成強大的產業鏈,來促進自身發展進而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如海爾、海信、澳柯瑪在電器生產上的合作。
5、政府建立政策支持體系,有效扶持企業發展。加大對實施品牌戰略的資金投入,對具備條件的企業和產品給予有力的資金支持;對于在國際市場有一定的占有率,具有較好知名度,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應給予高度重視并在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給予大力扶持,使其進一步適應WTO規則政策,通過政府部門的扶持政策來激發企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競爭水平。
加強各市區間的團結協作,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地區分割妨礙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青島市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合理的市場發展規劃,引導市內各區各市場間的團結協作,加強產品的流動,企業間的合作、溝通,以點帶片形成覆蓋全市的品牌網。工商部門應大力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市場監管作用,運用法律保護名牌產品和知識產權,維護名牌企業的合法權益。加大力度打假治假、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查處虛假廣告,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為名牌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
品牌戰略的實施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由市場指明方向,以企業為主體制定目標,更需要政府的鼎力相助和引導監督。青島市已經形成了以大企業為龍頭的品牌經濟,同時又在向第二產業外的其他產業擴展,并樹立了一些政務品牌,品牌戰略的實施獲取了豐碩的成果。但較之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其它大城市或發達國家而言,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應當繼續堅持實施品牌戰略,將青島更多的品牌推向全國,推向世界,打造世界的品牌之都。
參考文獻:
1、阿爾-里斯,勞拉-里斯著,周安柱等譯.打造品牌的22條法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張悅.“青島”從品牌經濟到品牌城市.經濟導,2002.
3、畢悅倩.論青島企業的品牌策略及效應.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2005.
4、王旭寧.新增中國名牌13個,青島知名品牌數量全國領先.青島新聞網,2005.
5、陳以明.知名企業,青島經濟發展的主動力.青島統計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