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歐元區經濟較快增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歐元區經濟自上年強勁復蘇以來,2007年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但是第二季度出現了明顯減速。雖然歐元區經濟減速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但目前體現歐元區13國生產者和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樂觀程度的經濟敏感指數連續下滑,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有所下降,預示歐元區經濟可能已經到達周期的頂點。2007、2008年兩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水平,2007年可能增長2.5%,2008年則略降至2.4%。
歐元區經濟投資減速歐元升值
歐元區經濟自2006年強勁復蘇以來,2007年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2007年前兩個季度,歐元區經濟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2%和2.5%。但是,歐元區經濟在第二季度出現了明顯減速,比第一季度僅增長0.3%,是自2005年初以來的最低增速。盡管歐元區第二季度經濟增速放慢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但這也可能預示歐元區本輪經濟增長周期已經達到頂點。
歐盟委員會最新的歐元區季度經濟報告EuropeanCommission,QuarterlyReportontheEuroArea,Volume6No.3(2007).稱,2007年下半年歐元區經濟仍會保持增長,但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的風險增加。根據其最新猜測,2007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速將比第二季度有所加快,有望達到0.5%。2007年全年歐元區經濟將增長2.5%,比歐盟委員會春季的猜測值下調了0.1個百分點。
一當前歐元區經濟運行情況
2007年第一季度,歐元區經濟比前一季度增長了0.7%,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期,歐盟委員會在5月份公布的經濟猜測報告中也因此對歐元區2007年經濟增長前景表示樂觀。但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慢,僅為0.3%,是自2005年初以來的最低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歐元區經濟也由第一季度的3.2%放慢至第二季度的2.5%。據此,歐盟委員會在其最新的季度報告中認為,歐元區經濟自2005年下半年步入復蘇軌道并經歷了2006年的強勁增長后,可能已經達到頂點,如今正面臨增長速度放慢的局面。
1.投資增長減速
投資疲軟是拖累歐元區第二季度經濟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具體而言,固定資產投資在經過了2006年的強勁增長以及在第一季度環比攀升2.0%后,第二季度環比下降0.2%。第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下滑,可能是對近期固定資產投資強勁增長的一次必要修正。此外,在第一季度受暖冬因素刺激而強勁增長后,德國建筑業投資在第二季度出現下降。
繼美國樓市走軟之后,現在歐洲樓市景氣也日趨疲軟。由于利率升高、市場信心不足、借貸條件趨嚴,歐洲一些最熱的樓市都已出現房價下跌的現象。過去十年,西班牙的房價上漲逾一倍,但現存房屋的平均價格自下半年起開始縮水;法國第三季度房價則出現近十年來首度下跌。近幾年,伴隨全球房地產市場高漲,歐洲建筑業持續擴張,并在2006年底、2007年初成為歐洲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動力,但是目前的現實是歐元區各國的建筑活動正轉趨疲軟。
與建筑投資不同,歐元區的設備投資仍然維持較快速度增長,盡管仍無法抵消建筑投資的下降。第二季度歐元區商業投資仍然受到企業信心穩定、經營狀況良好、盈利能力強勁及許多企業需要擴大產能才能滿足旺盛需求因素的支撐。實際上,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歐元區企業投資意愿依然強烈。前幾年,歐洲經濟普遍低迷,許多企業都不同程度地縮減了生產規模。但2007年以來,國內外生產訂貨上升迅猛,生產能力無法滿足需求,許多訂單都需延期交付,企業增加設備投資、擴大生產規模的意愿比較強烈,支撐了歐元區設備投資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歐元區的私人投資出現了一些反彈,也有望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投資增長的支撐力量。
2.私人消費取資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
作為歐元區第一大國的德國在2007年初增值稅提高了3個百分點,對歐元區的私人消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非凡是第一季度,歐元區私人消費僅為零增長。但是由于2007年以來歐元區的勞動市場繼續改善,失業率不斷下降;與此同時工資水平加速上漲,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促進了私人消費的增長,部分消化了德國增值稅改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第二季度歐元區的私人消費增長有所恢復,增長了0.5%,且由于投資減速使私人消費成為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從目前的情況看,提高增值稅僅對年初消費情緒產生了壓制作用。但由于經濟走勢良好,失業率明顯下降,增加工資的前景看好,消費者預期收入將得到提高,也預備花更多的錢進行消費。紐倫堡的市場調查機構Gfk的消費者調查報告GfkGroup,Germany:Consumerclimaterestrainedaftersummerhigh,2007.指出,德國的消費景氣在顯著回升,消費信心指數從2007年3月份開始,已連續5個月上升,并呈現高水平穩定狀態。雖然歐元升值、利率提高和能源價格上升使消費者對經濟增長的持續時間產生一定顧慮,但消費者對經濟增長仍保持樂觀心態,消費者收入預期指數仍處于高水平,消費者購買傾向依然濃厚。
3.進出口增速回歸正常,經常項目轉為順差
2006年第四季度歐元區的進出口增長異常強勁,季度環比增長率分別達到1.6%和3.1%。2007年前兩季度進出口增速趨向正常,出口增速分別為0.8%和1.1%,進口增速則分別為0.9%和0.6%。盡管受到歐元升值的影響,歐元區出口增速尚未出現較大回落。
2007年以來,歐元區經常賬戶逐漸趨于平衡。按照近幾個月歐元區外貿發展狀況,許多機構預計8月份歐元區將出現進出口平衡,但歐元區13國8月份仍實現了13億歐元的貿易順差,比前一個月57億歐元的順差有所下降,但與上年同期的52億歐元逆差相比則大幅增長。能源進口支出下降可能是產生貿易盈余的主要原因,這種趨勢降低了歐元區的進口數額。但9月份和10月份油價大幅攀升,將會使貿易盈余消失。
2007年上半年,歐元區通貨膨脹率為1.9%,基本和年初的預計一致,比上年有了明顯下降。但與整體通脹率下降的趨勢不同,上半年歐元區的核心通脹率比上年底上升了0.3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德國調高增值稅率所致。從不含增值稅的生產者價格指數基本穩定可以看出這一點。另一方面,盡管就業增長不斷加快,但工資上漲的壓力并沒有顯著加大,這對穩定通脹形勢十分重要。目
區價格上漲較多的是服務和未加工食品。服務價格上漲,一方面是由于德國調高增值稅,另一方面是由于需求上升,服務企業也較為輕易轉移價格上漲因素。
繼上年12月加息后,2007年歐洲央行分別在3月和6月兩次加息,以抑制歐元區物價上漲。迄今,歐元區主導利率已升至4%,達到6年來的最高水平。但之后由于經濟減速和美國次債危機,歐洲央行連續四個月維持歐元區主導利率不變,暫停了加息步伐。
然而,由于近期能源和糧食價格持續上漲,歐元區9月份的通貨膨脹率達到2.1%,自2006年8月份以來首次突破歐洲央行設定的2%的警戒線。歐元區通脹率的上升將使歐洲央行面臨兩難的境地。一方面,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歐洲央行可能再一次上調主導利率;另一方面,過早地增加貸款成本對經濟復蘇不利。
5.服務業增長迅猛
從行業來看,服務業正在取代工業部門成為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部門。第二季度服務業對歐元區GDP的貢獻為0.4個百分點,比第一季度提高了0.1個百分點,而工業部門的貢獻則由第一季度的0.4個百分點降至接近0。工業生產數據也證實了工業生產減速的趨勢,第二季度工業生產環比增長率為0.3%,顯著低于第一季度的0.8%。除能源外,幾乎所有工業部門的生產都在減速。
6.勞動力市場繼續好轉,工資不斷上漲
從2006年起,歐元區的就業增長明顯加快。2006年歐元區的就業增長率為1.5%,相當于新創造200萬個就業崗位。第一季度就業環比增長率為0.4%,繼續保持了增長勢頭。考慮到就業增長一般滯后于產出增長,預計就業增長的良好勢頭將持續到年底。在就業增長的帶動下,歐元區的失業率不斷降低,至2007年7月,失業率下降到6.9%,是近十年來的最低點。雖然這主要歸因于周期性因素,但數據顯示歐元區結構性失業也在下降。
7.公共財政形勢繼續好轉
在公共財政方面,歐元區主要國家的財政收入增長要好于預期,但同時財政支出的增長也有所加快,總體財政狀況與年初的猜測基本一致。歐盟主要成員國的財政赤字都已降至3%以下,預計2007年,赤字率德國為0.5%,法國為2.4%,意大利為2.5%。但各國在實現其中期財政目標上仍有較大差異,德國可望在2010年實現財政平衡,并從2011年起出現財政盈余。而法國新政府和意大利政府則推出了較為龐大的減稅與支出計劃,使其實現財政平衡的目標要在2011年后才有可能實現。
二歐元區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
1.世界經濟減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日發表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IMF,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07.調低了幾乎所有主要發達經濟體2007年和2008年兩年的經濟增長率,并指出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明顯面臨下行風險。2008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8%,比2007年7月份的猜測值低0.4個百分點;美國經濟將增長1.9%,比此前的猜測值低0.9個百分點。世界經濟減速將造成歐元區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惡化,從而影響歐元區出口增長,加大歐元區經濟下行的風險。
盡管如此,目前世界經濟的總體增長形勢仍要好于預期,主要原因在于新興市場國家的強勁增長,可以部分彌補美國經濟減速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則再次超出預期,上半年GDP增長達到11.5%。但消費和資產價格上漲較多是中國需要解決的問題。全年中國經濟增長可望達到11%。印度經濟也繼續保持較高速增長,2007年第二季度GDP增長了9.3%,而通脹率則下降到4%。巴西的工業生產保持加快增長的勢頭,第二季度增長率達到5.8%,通脹率則有所上升,為3.7%。
2.國際金融市場動蕩
自美國次債危機爆發以來,由于銀行之間產生了信任危機,為避免受到更大的損失,銀行之間不再進行信貸,全球信貸市場出現了短期流動性不足的困難局面。雖然歐洲次貸市場不發達,不會爆發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但是由于一些美國放貸機構將次級抵押貸款合約打包成金融投資產品出售給投資基金等,而相關評估機構并沒有正確評估這些產品的信用,導致一些買入此類投資產品的歐洲投資基金遭重創。
對于美次貸危機的蔓延,歐洲中心銀行采取了迅速而強有力的措施:從8月8日到13日,連續3次分別向市場投入948億歐元、610億歐元和476億歐元“救市”,這是歐洲央行自“9·11”以來最大的一次干預市場行動,效果應該說是積極和有效的。但是,次貸危機尚未結束,其對2007年歐盟經濟的最終影響仍很難確定。此次信貸危機對歐洲經濟的最終影響將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金融市場恢復正常運行所需時間的長短;二是對風險重新估價的程度;三是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受影響的程度。目前還很難對危機的影響程度做出數量評估,但其作用方向無疑是加大了歐洲經濟的減速風險。
金融市場的動蕩對歐元區經濟增長構成了嚴重威脅,尤其是假如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的話。由于當前的信貸緊縮危機抑制了歐元區一些消費者及企業的信貸需求并引發了市場利率的上揚,因此將會嚴重抑制歐元區內需的增長。事實上,目前已有明顯跡象表明金融市場的動蕩對整個歐元區商業情緒指數及消費者情緒指數構成了嚴重打壓,進而危及歐元區投資、就業及居民消費支出的增長。同時,金融市場動蕩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的任何重大沖擊都將會抑制歐元區的出口增長,而出口增長一直是歐元區經濟復蘇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引擎。
3.歐元持續升值
2007年歐元對主要貨幣匯率變化較為劇烈。在夏初歐元對美元和日元匯率均達到歷史高點,引起歐盟方面較強的擔憂。但隨后隨著市場風險意識提高和不少歐洲銀行卷入美國次貸危機,歐元匯率有所回落,非凡是日元對歐元回升較大,升值達到8%。但9月,在美國經濟走軟趨勢明顯和美聯儲大幅降息的影響下,歐元對美元匯率突破了1.40大關,再次創下新高,且單月升值了4.84%。10月后歐元漲勢依舊,到目前(10月25日)為止,歐元兌美元在2007年已累計上漲了8.54%(見圖6)。盡管歐元區8月份仍然實現了貿易順差,但“強勢歐元”最終將損害該地區的出口,從而降低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圖62007年歐元兌美元、歐元兌日元走勢資料來源:國家信息中心經濟猜測部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宏觀經濟跟蹤分析系統。
歐元對美元和日元不斷升值已觸發歐洲出口商的關注,他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正變得日益昂貴。一些歐元區成員國政府和企業抱怨,歐元升值已造成出口困難,進而威脅到經
濟增長。法國尤其反對強勢歐元,聲稱這正傷害其出口和經濟增長。數據顯示,法國1~7月份貿易赤字達到了229億歐元,比上年同期的196億歐元更為惡化。
但在對抗歐元持續升值問題上,歐元區各國并沒有完全站在同一立場。與法國持相同觀點的是意大利,他們對歐元大幅升值也表達了強烈的不滿,稱這對本國經濟構成嚴重威脅。以德國和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非常沉默。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歐元相對于美元升值可以提升歐元區國家的投資者和其他中心銀行對歐元的信心,從而增強歐元在國際金融界的地位;同時,歐元升值還可以幫助歐元區國家抑制物價的上漲,降低通貨膨脹。但是,歐元的持續升值,必然導致歐洲公司出口成本增加,加重其出口的壓力,進而削弱歐元區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并最終傷及歐洲經濟。
4.國際商品價格高漲,加大歐元區通貨膨脹壓力
2007年的國際商品市場依然表現比較瘋狂,國際原油價格屢創歷史新高,金屬及其礦產品價格猛漲,乃至農畜產品價格節節攀升。非凡是國際原油價格,目前已經超過90美元。國際油價不斷上漲,加大了歐元區通貨膨脹壓力。歐元區9月份的通貨膨脹率達到2.1%,恰恰就是國際商品價格高漲對歐元區經濟影響的反映。根據世界經濟的走勢以及地緣政治因素,國際商品價格在短期內仍將高位震蕩,歐元區2007年底乃至2008年都將面臨通貨膨脹率上升的壓力。
三歐元區經濟展望
目前,歐元區經濟基本面總體依然穩固,就業狀況的持續改善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將會推動居民消費支出的增長。同時,由于企業總體財政狀況良好及近期市場需求強勁增長,目前歐元區的商業投資意愿依然強烈。但最新數據和信心調查結果顯示,在經歷了2005年中期開始的強勁復蘇后,受持續升息、歐元堅挺及油價飆升的拖累,在2007年余下時間里,歐元區經濟減速似乎已在所難免,而2008年經濟增速將會進一步放緩。當前的信貸緊縮危機和金融市場動蕩將對歐元區經濟增長造成更沉重的打擊。
1.“消費、投資”減速,出口則受歐元升值所累
在歐元區本輪經濟復蘇過程中,內需和出口一直被譽為是推動歐元區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但目前這兩方面都出現下滑跡象。從內需方面看,相關數據顯示,自2007年夏季以來,盡管歐元區企業和消費者對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仍高于歷史平均水平,但它與此前幾個月相比已明顯下滑,這意味著投資和消費短期內將難有過人表現。
8月初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歐洲金融市場也遭殃及,這進一步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與此同時,受次貸危機影響,歐元區一些銀行等金融機構紛紛緊縮信貸,導致融資成本明顯提高,對擴大投資不利。同時,歐元區零售增長自6月以來逐月下降,8月僅增長0.1%,食品銷售的下降被非食品銷售的增長所彌補。同時,雖然新車銷售仍然維持升勢,但歐元區零售貿易信心指數卻在持續下降。
此外,歐元持續升值也將對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前景帶來變數,其以美元結算的出口商品價格將會上升,而競爭力則會下降,從而不利于經濟增長。
2.各種先行指數預示歐元區經濟已經達到周期頂點
從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一些先行指數的變化看,歐元區經濟在2007年5月達到高點后逐步回落,預示歐元區經濟可能已經達到周期頂點。從6月份開始,體現歐元區13國生產者和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樂觀程度的經濟敏感指數開始下降,同時各行業的信心指數走勢也發生了逆轉,由上升轉為下降。7、8月份,歐元區景氣指數除零售業外,均出現了走低的趨勢。采購經理指數中的制造業指數從2006年年中就開始下降,服務業指數則在近期也出現了下跌。一些國別的景氣指數如德國的IFO指數和比利時的NBB指數也出現了相類似的變動趨勢。盡管各類信心指數開始走低,但其目前所處水平仍高于長期歷史平均,表明歐元區經濟雖然可能已達周期頂點,但仍處于擴張期,擴張的力度比前期有所減弱,可能將在高位趨穩。
歐元區9月服務業指數跌至兩年來的低位54.2,為9年來最大單月降幅;同時歐元區內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也出現下滑;制造業情況和服務業一樣低迷。最新的大部分數據都發出預警,尤其是德國更為嚴重。調查顯示9月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的消費者信心均有下降,歐元區以及各成員國的企業景氣指數也出現回落,尤以德國最為突出。10月德國消費者信心為連續第3個月惡化,這降低了民間消費出現回升的幾率,而民間消費在德國經濟產出中占60%左右。歐元區內一些問題在8月信貸危機之前已經存在,包括西班牙和愛爾蘭樓市和營建業的泡沫,以及德國家庭支出沒有明顯增長等等。金融動蕩是歐元區面臨的新壓力,受影響最深的服務業是焦點,因為過去一年服務業成為推動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3.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的猜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最新的半年度《世界經濟展望》IMF,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07.報告中指出,歐元區經濟前景面臨下行風險,信貸狀況惡化將進一步打擊消費和投資,并將歐元區2007年和2008年經濟增長預期分別從7月的猜測下調0.1%和0.4%,至2.5%和2.1%。
在此之前,歐盟委員會因歐元區第二季度經濟表現不及預期,也將其2007年5月對歐洲經濟增長猜測的2.6%下調至2.5%EuropeanCommission,QuarterlyReportontheEuroArea,Volume6No.3(2007).。同時,歐盟委員會還認為,近些年工資水平的暖和上升提振了企業利潤,并且失業率的下降可能也支持了消費支出,因而歐元區經濟對外部沖擊的反抗力有所增強。但全球信貸市場近期的劇烈振蕩也造成企業和家庭借貸成本上升。受此影響,2008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可能僅會暖和放緩。假如借貸成本上升0.5個百分點,歐元區2008年的經濟增速將放緩0.3個百分點。
歐洲10家主要經濟猜測機構組成的EUROFRAMEEUROFRAME,EconomicAssessmentoftheEuroArea:ForecastsandPolicyAnalysis,September,2007.則相對樂觀,盡管投資和出口將受到歐洲房地產市場降溫、美國次債危機以及歐元升值等的影響而失去增長的動力,而私人消費將由就業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帶動而加速,因此歐元區經濟在2007年下半年將從第二季度的短暫降溫中恢復過來,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總體來看,EUROFRAME將其對2007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的猜測由春季的2.5%調高至2.7%,2008年則
歐元區經濟繼續較快增長,但低于預期(4)
作者:教學論文,來源:互聯網,時間:2008-07-1107:48:58發表評論
摘要:歐元區經濟自上年強勁復蘇以來,2007年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但是第二季度出現了明顯減速。雖然歐元區經濟減速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但目前體現歐元區13國生產者和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樂觀程度的經濟敏感指數連續下滑,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有所下降,預示歐元區經濟可能已經到達周期的頂點。2007、2008年兩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可能無
由2.2%調高至2.3%。
德國IFO、法國INSEE及意大利ISAE三家經濟分析機構IFOINSEEIASE,EuroZoneEconomicOutlook,October11,2007.也認為歐元區下半年經濟將反彈,第三、四季度將分別比上一季度增長0.6%和0.5%,2008年第一季度也將實現0.5%的增長。歐元區經濟2007年全年則將實現2.6%的增長。
總體來看,歐元區經濟自2006年強勁復蘇以來,2007年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但與過去幾年經濟增長更多由外需拉動不同,2007年前兩個季度則分別由投資需求和私人消費增長所帶動。雖然歐元區經濟減速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但目前體現歐元區13國生產者和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樂觀程度的經濟敏感指數連續下滑,消費者信心指數也有所下降,為歐元區經濟增長蒙上了一層陰影。在歐元區經濟第二季度發出減速信號的同時,其能否重歸“快車道”還面臨著另外一個風險,那就是能否順利克服由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危機所引發的金融市場動蕩和投資者信心受損。據此,2007、2008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水平,2007年可能將增長2.5%,2008年則略降至2.4%。
同時,在通貨膨脹率持續走低、經濟出現減速和出口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歐洲中心銀行9月暫停了加息步伐,維持現有4%的利率水平不變。但是,由于2007年以來歐元區貨幣供給量和民間信貸均呈現加速增長的勢頭,同時工業生產的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可能使歐元區在2007年底以及2008年面臨一定通貨膨脹的壓力,因此加息周期可能仍未結束,在2007年年底或2008年年初可能還將實行更為緊縮的貨幣政策。
參考文獻
EuropeanCommission,QuarterlyReportontheEuroArea,Volume6No.3(2007).
GfkGroup,Germany:ConsumerClimateRestrainedafterSummerHigh,2007.
IMF,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07.
EUROFRAME,EconomicAssessmentoftheEuroArea:ForecastsandPolicyAnalysis,September,2007.
EuropeanCentralBank,MonthlyBulletin,October,2007.
EuropeanCommission,KeyIndicatorsfortheEuroArea.
IFOINSEEIASE,EuroZoneEconomicOutlook,October1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