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臺商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臺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臺商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個新詞匯,有其特定的涵義,指的是從臺灣到祖國大陸進行投資、經商的企業界人士。80年代初期,臺商的數量很少,也未引起各方注意。自90年代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由兩岸貿易日趨興旺而帶動到祖國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和臺商越來越多。投資地域越來越廣,幾乎涵蓋祖國大陸的所有省市;投資規模由幾十萬美元逐漸擴大到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投資層次由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發展到高科技產業;由小型企業發展到財團企業;投資類型除工業外,逐步向農業及金融保險等服務業發展。由于以上一系列發展變化,在祖國大陸的眾多臺商已愈來愈引起各方關注。特別是如何認識臺商這個群體的作用,已成為爭論的一個焦點。

      一、臺商在兩岸經濟、政治與政策中的作用

      (一)經濟角色

      在政治互動之外,兩岸最重要的交流無疑是經貿交流。自1979年以來,兩岸貿易額大幅上升,兩岸貿易依存度也逐漸提高,而兩岸雙邊貿易的快速發展與臺商赴大陸投資的行為密切關聯。臺商赴大陸投資從試探性階段、擴張性階段到全面投資階段,雖歷經“戒急用忍”、東南亞金融風暴、SARS及兩岸關系緊張的影響,卻仍難抵擋臺商赴大陸投資的腳步,不但投資產業趨向多元化,平均投資規模也擴大,投資形態也從個別辦廠發展為水平整合、策略聯盟、核心企業帶動相關衛星企業一起到大陸投資,逐漸形成集團化的發展趨勢。尤其在2001年底兩岸先后加入WTO后,雙邊投資貿易及投資關系也日益密切。

      據大陸商務部統計,截止到2006年底,臺商在大陸累計投資項目71847個,合同金額1010億美元,實際投資439.1億美元。臺商投資祖國大陸已經二十多年,活躍了兩岸經濟,密切了兩岸民間的交流與合作。截止到2006年底,兩岸貿易總額已達6036.9億美元。現實表明,臺商通過自己的投資行為,為兩岸雙贏、為兩岸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臺商對祖國大陸投資的不斷增加,海峽兩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優勢互補的良性互動更加緊密。包括廣大臺商在內的兩岸人民共同營造的兩岸經濟領域交流合作的良好局面,必將進一步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動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為兩岸關系健康穩定的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事業積累更多積極的因素。

      (二)政治角色

      目前,數以百萬計的臺商身在祖國大陸,心系兩岸發展。他們最希望海峽兩岸之間和平共處,最擔心兩岸發生戰爭沖突。由于前來祖國大陸投資的臺商越來越多,已逐漸形成一支在兩岸之間發揮獨特作用的重要力量。在臺灣島內“臺獨”勢力猖獗、兩岸關系長期緊張、僵持的嚴峻現實面前,臺商這一獨特的社會群體以及在兩岸交流與合作領域所能發揮的作用,正在受到兩岸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由于臺商掌握了臺灣經濟所需的產業、人才和資金,所以臺商的政經影響力,在社會上的發言地位,在兩岸政治上是否產生“以商圍政”的現象,使其行為傾向備受臺灣當局關注。而且在大陸的臺商人數漸多,2004年3月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回臺灣投票的臺商人數就有12—15萬人,他們可以影響到的親友也不在少數,被認為是足以影響臺灣選情的關鍵力量之一。

      多年來,臺商在推動兩岸直接“三通”、影響臺灣地方選舉、推動兩岸直航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祖國大陸臺商約有100多萬,絕大多數都具有選舉權。其總數比島內許多縣市選舉人數還多。他們對島內親友和中小企業有很大的影響,爭取臺商可以間接爭取眾多臺商的親友和島內的中小企業。臺灣當局將臺商視為最具關鍵性的“勝選王牌”之一。從數量上看,在祖國大陸的臺商近百萬,通過直接、間接的關系所聯系到的島內同胞已超過了500萬人;從作用上看,“戒急用忍”的失效、“南向”政策的夭折、包機直航的推動,臺商都發揮了積極而明顯作用;從質量上看,臺商對“一個中國”原則認同者多、抵觸者少,對“一國兩制”關心者多、詆毀者少,對祖國和平統一贊成者多、反對者少,由此可以看出臺商在兩岸經濟發展中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穩定劑的作用。

      (三)政策角色

      在兩岸政策決定的過程中,臺商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西進臺商對其自身的物質利益以及政見主張,有可能透過組織及集體的形式加以伸張。童振源認為,在大陸的政治過程中,利益集團不僅存在,而且重要,而臺商就是影響大陸政策決定的重要利益集團。他認為臺商為大陸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包括“臺資企業協會”成立,1995—1996年的臺海危機,1999—2000年的“兩國論”事件,大陸臺商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陸的政策。“臺資企業協會”和大陸官員保持了一種非常緊密的關系,為了保護和發展臺商的利益,“臺資企業協會”在和大陸政府進行協商與溝通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大陸政府也把“臺資企業協會”看作是非常重要的實體。

      在兩岸關系上,臺商可以說是臺灣內部最重要,最受關切的利益團體。一般而言,雖然臺商很少就特定政治議題向臺灣當局施加或表達他們的政治立場,但是多數臺商希望兩岸執政者都能維持兩岸的穩定與和平,兩岸擴大經貿交流。例如王永慶、張榮發、許文龍等知名企業家,雖然很少討論兩岸政治議題,但都曾表達希望臺灣當局實現兩岸“三通”的意見。正是在臺商多年的呼吁和壓力下,臺灣當局不得不修訂了《兩岸人民關系條例》,制定了兩岸直航的“日程表”。

      (四)臺商大陸認同增強

      全球化強化了人員的移動能力與速度,在移入與移出的國家或地區之間形成了所謂的“連綴社群”,影響的不只是政治社群與成員的關系,還包括移入與移出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面向。而具有經濟影響力的大陸臺商,作為兩岸間的“連綴社群”,其認同取向與變遷,在政治對立、經濟互賴的兩岸關系中,更別具意義。接近半數的臺商赴大陸后,其臺灣認同維持不變,但因感受到大陸環境所提供的生活條件,加上大陸當地臺灣人社群的建立,因事業發展造成生活重心的轉移,在大陸當地生活的舒適感,大陸臺胞生活圈的歸屬感,以及大陸生活日久產生慣熟感,造成大陸認同增強,形成“兩岸雙重認同”。臺商大陸認同感增強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在大陸當地生活的舒適感。大陸物價低廉,以臺商的收入所得,容易獲得比臺灣更為優越、舒適的生活水準。許多臺商表示北京、上海、蘇州等大城市發展快速,硬件建設不比臺灣差。在大陸生活的舒適,促使部分臺商愿意在大陸常住,方式或是舉家遷移大陸,或是在大陸結婚生子,或是在大陸退休終老,進而對移居的大陸產生家的歸屬感。

      其二,大陸臺胞生活圈的歸屬感。對大陸的認同因為大陸當地臺胞社群的建立而有所增加,由于臺商十幾年來在大陸的投資,致使大陸已經產生許多的臺商社群,包括臺商社區、臺商協會。許多臺商不但事業上有往來,社交生活、休閑活動也彼此聯系,相對于離開臺灣已久所產生的親友疏離,許多臺商在大陸的人際往來關系,比在臺灣還要更為密切。

      其三,安定感。在大陸生活的安定感,也是臺商選擇長居大陸的因素之一。臺商之所以來大陸常住定居、落地生根,就是看中大陸這邊的治安環境和人文環境,加上大陸當地政府官員的照顧,給臺商一種安定的感覺。

      其四,事業發展,產生生活重心的轉移。因為著眼于大陸的投資環境和市場環境有助于事業的發展,因此決定在大陸扎根,舉家遷移或是在大陸成家立業,將自己的生活重心轉移到大陸來,長期發展,長期居住。

      臺商不只是企業,也是個人。所以,經濟層面的考量重要,生活層面的考量也重要,雖然不見得同等重要。固然有臺商因事業發展決定到大陸扎根,決定舉家遷移大陸,也就是因經濟層面決定生活層面,卻也有臺商因配偶不適應大陸生活,因而決定兩岸來回而非安家落戶的遷移形式。

      二、臺商對臺灣經濟發展的作用

      近些年兩岸經貿交流的實踐充分證明,臺商對島內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臺商是保證臺灣出口持續大量出超的主要力量

      臺灣是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臺灣經濟二十年前之所以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主要依靠的是外貿出口。近十多年來,由于受臺商不斷投資祖國大陸的帶動,臺灣對祖國大陸的出口量和出口比重也都在不斷增加。僅2002—2006年的5年,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就達2475.8億美元。大陸成為臺灣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二大進口市場和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

      (二)臺商是臺灣外匯儲備增加的最主要來源

      由于臺灣對祖國大陸的出口大大多于進口,年年有大量貿易順差。自1979年年初祖國大陸提出“三通”倡議以后,海峽兩岸經貿合作出現了較快的發展。據大陸商務部統計,兩岸貿易額從1979年的0.77億美元,到2006年達到1078.4億美元,突破千億大關。20多年來,兩岸貿易總額截止到2006年底已達6036.9億美元。臺灣出超多,外匯儲備必然增加。臺商投資大陸帶動兩岸貿易發展,若沒有臺商對大陸的巨額投資,就不可能有對大陸的巨額順差,臺灣也不可能成為世界第三大外匯儲備地區。

      (三)臺商是臺灣產業結構提升的催化劑

      臺商到祖國大陸投資不僅為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的外移創造了條件,而且其所需要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也多由島內出口供應,于是又促進了島內科技產業的發展。近年來,由于某些低層次的科技產業移往大陸生產,除了促使其所需的零組件和半成品由島內出口供應外,還促進了臺灣研發工作和高層次科技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了島內產業結構向上調整和產業體制的提升。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在傳統產業外移及島外流入的高科技產業資本的推動下,臺灣以資訊產業為主體的高科技產業快速發展,逐步成為經濟發展和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和增長點。所有這些,都是臺商在起著催化劑的作用。

      (四)臺商是島內經濟資源整合的重要角色

      近幾年來,臺灣之所以對祖國大陸的出口大量增加,主要是臺商在全球經濟鏈條中扮演著資源整合的重要角色,也就是說,由臺商引進美國硅谷的技術,在臺灣消化改良,并以祖國大陸為腹地,利用海峽兩岸的資源分工合作,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后再行銷到全球各地;這一合作模式,不僅互相依賴、互補,而且將是今后臺灣能否保持出口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在這個合作模式中,擔負著重要角色并起著重要作用的正是以數百萬計在祖國大陸奮斗的臺商。

      (五)臺商是保證島內經濟增長的強大促進力量

      眾所周知,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兩個方面——內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民進黨執政八年來,島內經濟一直呈現內冷外熱甚至內冷外也冷的局面,內需長期不振,甚至2001年的經濟出現負增長。“而島外需求的擴大,又百分之百是靠對祖國大陸出超的擴增來的”。而保持這種局面又是依靠眾多到祖國大陸投資的臺商。海峽兩岸之間的貿易已經成為臺灣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有關資料顯示,兩岸經貿在2001—2005年臺灣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在1%—2%,是臺灣經濟幾年來仍有所成長的主要動力。

      從長遠分析,臺商還是使臺灣不被“邊緣化”,并找到自己應有位置的重要因素。眾所周知,經濟是一切問題的根本。目前的臺灣經濟,雖然仍可稱之為亞洲的“四小龍”之一,也積累了一定發展經濟的經驗,但它畢竟是個海島經濟地區,經濟規模很小,對海外的依賴程度很高。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臺商將為臺灣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肯定愈來愈多。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 亚洲爱情岛论坛永久|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亚洲中文字幕日本无线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久久综合一区77777|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亚洲色图综合网站|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网站|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专区片高清久久久 |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