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集群品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容摘要:企業集群品牌是在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重要經濟發展模式。企業集群品牌一旦形成,又會對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逆向促進作用。隨著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大大加快,發展品牌經濟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推進器;區域經濟更加注重協調發展和發展質量,發展品牌經濟是我國各區域特別是經濟后發地區提升經濟水平和質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集群品牌;區域經濟;世界品牌
一、品牌企業對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
(一)品牌企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基本思路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地區結構、分配結構、消費結構等內容,品牌企業對產業結構、地區結構的調整能產生積極作用。因為產業結構是區域經濟結構的基礎和主干,所以下文將重點闡述品牌企業對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并就品牌企業促進其所屬地區結構調整的作用進行研究。通過品牌企業影響產品結構,進而對技術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業結構發生作用。例如,從產業結構調整來看,其具體流程大致可作如下概括:適應需求結構變化進行創新→產品結構、技術結構變化→企業組織結構變化→產業結構變化→經濟結構整體性變化。簡言之,即:產品結構調整→企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結構優化。在上述流程中,競爭是結構調整的動因,競爭必然要求創新,創新是品牌企業的靈魂和內在要求。創新既包括技術層面、觀念層面,又包括制度層面,涉及觀念、產品、市場、管理、技術等廣泛領域。創新是結構調整的強大動力,既刺激有效需求,又影響供給數量和質量。
(二)品牌企業是推動區域內產業集群發展的強勁動力Porter(1998)認為產業集群是指以某主導產業為核心而在特定地域上集聚的相互聯系的企業和相關支持機構。產業集群除了包括專業化投入品的供應商、專業化的基礎設施提供者、分銷渠道以及補充產品的制造商等,還包括政府和一些其它機構,如大學、咨詢機構、標準制定部門、技能培訓部門以及貿易協會等。產業集群的發展及由此對區域經濟產生的強大推動作用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地區、國家以及國際機構的廣泛關注,培育產業集群成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企業是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礎,集群內企業的發展水平對產業集群效用的發揮有著直接影響。一般而言,區域內企業的品牌越強勢,聚集的企業就越多,產業集群就越有集聚力,產業集群的規模就越大,其發揮的效用就越明顯。蘇凌(上海城建職業學院上海200072)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在我國地區經濟發展實踐中,出現了大量品牌企業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成功案例。例如溫州鞋業集群的成長得力于紅蜻蜓、奧康、吉爾達等品牌的發展;臺州縫紉機產業集群靠的是寶石與飛躍兩大品牌的支撐;寧波服裝產業集群的發展離不開雅戈爾、羅蒙以及培羅成等一批大品牌的推動;蘇州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壯大的背后是波斯登、好孩子、夢蘭、紫荊花、欣欣等品牌的支撐。
二、企業集群品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機理
(一)企業集群品牌可促進區域產業集群結構優化呂丙(2009)從外部聚集效應與內部整合效應兩方面分析了企業集群品牌對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認為打造企業集群品牌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的可行途徑。企業集群品牌可以為產業集群吸納更多的優質投入要素,并且有效降低集群內企業的生產和交易成本,使產業集群實現規模經濟優勢和市場范圍優勢,惠及集群內企業。企業集群品牌是一種準公共物品,它可以有效防范集群內企業的道德風險,提高企業的敗德成本,激發集群內企業自發開展內部整合和結構優化的積極性。企業集群品牌是對消費者提供的價值與承諾,因此就需要高品質的集群產品作為支撐,這就給集群內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壓力和動力。產業集群內部組織結構在企業集群品牌的影響下逐步進行優化整合—企業間實現高效的專業化分工,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逐步標準化;這些都有助于市場準入門檻的提高和行業整體標準的形成,從而可以遏制行業內部的粗制濫造現象,凈化整個行業風氣。產業集群內企業分工專業化的細化,將引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創新,提升集群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形成集群的持續創新能力。在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集群內企業為了獲取更多利潤和更大發展空間也會展開競爭,這就會促使集群內企業致力于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以及品牌營銷等獲取競爭優勢的工作,同時一些強勢企業也會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發展壯大。從而產業集群內就會形成主導企業、支撐企業、中介機構等共同組成的區域協同創新系統,使產業集群和所屬區域獲得更強的競爭優勢,推進集群組織優化和產業結構升級。
(二)企業集群品牌可增強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競爭力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競爭的當今社會,優秀的產業集群和區域跟優秀的企業一樣,都需要培植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企業集群品牌的形成實現了產業分工與區域分工的有效結合。區域特色的產業基礎、本地化的生產組織網絡、市場占有率等都可能形成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大多都是中小企業,它們在資本、勞動力、技術、影響力等方面的綜合實力都不強,因此,集群形成之初,集群內的單個企業創牌的能力往往比較低下,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起較大的品牌影響力。品牌的打造和運用能給品牌的擁有者和其它利益相關者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利益。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就產生了品牌,人們最初使用品牌是為了使自己生產產品便于購買者識別。隨著近現代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品牌受到了世界各國企業的普遍重視而迅速發展起來。品牌是企業塑造形象、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基石,經過注冊之后的品牌可以受到法律保護,是企業的一種專有資源,如果發現冒牌商品可依法追究,并就其侵權行為進行索賠,因此可以有效防止他人損害品牌的聲譽或非法盜用品牌。如果不進行品牌注冊,品牌就不能受到法律保護。消費者選擇商品時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品牌效應,就現實而言,消費者在購買時不可能都先進行嘗試。一個品牌如果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即便是消費者沒有使用過,也會因品牌效應而購買。而品牌效應的產生一方面需要經營者自身的宣傳,但更重要的來源是其他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總的來說,品牌是企業的一種重要無形資產,它所包含的價值、個性、品質等特征都能給產品帶來重要價值。即使是同樣的產品,貼上不同的品牌標識,也會產生懸殊的價格。單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現象在所難免,因此單個企業的生命周期相對于整個產業集群來說往往要短一些。相比之下,企業集群品牌的生命力就更為頑強,品牌效應就更為持久。因此,對于區域而言,企業集群品牌就是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能推動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
(三)企業集群品牌可加快區域城市化進程在企業集群品牌的發展過程中,同類企業以及相關輔助、支撐企業和機構逐漸在特定區域內集聚。企業在特定空間集聚促使商業、人口以及配套生活設施的集聚,這些要素達到一定規模就形成城市。我國目前正處于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階段,工業化必將快速推進城市化進程。由于產業集群有利于優勢產業的培育與形成,從而能有效提升城市的經濟實力和輻射作用,因此產業集群就成為發展城市工業和進行城市布局的重要形式。隨著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產業集群地區人口的不斷集中和企業的不斷集聚,城市規模逐步擴大,能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使交通運輸、郵電通信、供水、供電等獲得發展,全面提升教育、科技、文化、體育、金融、商貿、餐飲等事業的發展水平。企業集群品牌的形成或一個優秀的企業集群品牌能對其載體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產生強大促進作用,因此企業集群品牌可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眾多產業集群和集群品牌的形成也有利于城市群形成和發展。
三、企業集群品牌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促機理實證研究
(一)實證思路數據資料均來源于孫麗輝教授主編的《區域品牌形成與效應機理研究—基于溫州集群品牌的實證分析》(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8章的內容。為了定量驗證集群品牌形成的影響因素與集群品牌之間的關系,以及集群品牌對名牌簇群(名牌簇群有名牌群體、名牌群落等幾種不同稱謂,是指在某一產業集群空間內由一群相似的名牌產品或具有上下游關系的名牌企業彼此聚集所形成的群落現象)、產業集群的反作用關系,揭示集群品牌的形成以及集群品牌的效應機理,孫麗輝課題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資助項目“基于產業群的區域名牌與名牌簇群形成與效應機理研究—以溫州為例”(70572066))對溫州低壓電器產業集群、服裝產業集群、鞋業產業集群三大產業集群的340家企業進行了正式調查,收集了305家企業的有效樣本數據,并對上述關系進行了定量研究。
(二)集群品牌形成機理理論模型的定量檢驗從表1來看,雖然數據和模型的擬合程度不是特別理想,但是模型的整體解釋力還可以。由此可見,在集群品牌的形成過程中,產業集群內名牌企業的大量涌現可以產生名牌聚集效應。集群產業優勢與區域環境優勢兩方面的諸多要素促進了集群內名牌簇群的形成以及名牌簇群效應(名牌簇群效應是某一產業集群空間內名牌產品或企業高度聚集所產生的區位優勢和名牌優勢的有機結合而具有的影響作用)的發揮,進而推動了集群品牌的形成和發展。從表2來看,集群內企業所共享的四大產業優勢當中,按照其對名牌簇群效應的影響大小排列依次為營銷優勢、技術創新優勢、產品優勢、成本優勢。從表3來看,區域環境優勢各要素中,社會關系環境優勢、投融資環境優勢和文化環境優勢對名牌簇群效應的發揮影響較大,制度環境優勢影響一般,而資源環境優勢基本沒有影響作用。區域環境因素對集群品牌的構建和集群內名牌企業的聚集成長都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以浙江溫州地區為例,各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在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創業、自主、開拓、創新、冒險等若干階段,其區域文化已經具有合作、誠信、商業以及地緣等鮮明特點,在這樣的歷史文化、人文環境背景下,就出現了一大批具有強烈的致富欲望、堅韌的市場開拓精神和超前的市場意識,以及超凡膽識和魄力的企業、企業家,進而形成了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合作網絡體系;另一方面,區域內部積累了一定的資本支持,有穩定的資金渠道來源,企業信用體系基本完善,銀企關系融洽,政府管理得當,也為產業的發展、企業名牌的創立以及集群品牌的構建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溫州地區特有的地區文化特點體現在區域內企業家的親緣關系、血緣關系以及個人關系緊密,彼此在信息、技術、產品、人才等各方面的交流頻繁,與外部相關組織的溝通與協作順暢,其特色的社會關系網絡在集群品牌的發展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三)集群品牌效應反作用理論模型的定量檢驗從表4來看,集群品牌效應能夠對產業集群競爭力與名牌簇群競爭力產生正向影響,即集群品牌的識別效應、擴散效應與聚合效應越高,對產業集群競爭力、名牌簇群競爭力的影響就越大。根據表5和表6的檢驗,可以看出集群品牌形成后所產生的效應對集群競爭力和名牌簇群競爭力有顯著正向影響,集群品牌效應與產業集群競爭力及其與名牌簇群競爭力之間存在較強因果關系。集群品牌形成后,就成為一個區域公共資源,它一方面可以使本區域顯著區別于其它區域(即產生識別效應),同時還能使區域內企業和相關資源能自主地流向該區域,產生聚合效應。識別效應和聚合效應對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提升都有重要影響。同時,二者還對區域內名牌簇群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與此同時,集群品牌還能通過對區域內各個企業形成明顯的擴散和輻射能力(即產生擴散效應)。總之,集群品牌的上述效應越大,其對產業集群競爭力和名牌簇群競爭力的影響就越大。
參考文獻:
1.楊,許銀萍.區域品牌研究現狀綜述[J].中國城市經濟,2011(23)
2.吳喜雁.區域產業品牌與產業集群演變動態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1(10)
3.佟光霽,王衛.區域品牌次品市場成因及質量改善機制的探討[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4.夏碧瑩.“金華火腿”產業集群品牌危機案例研究[J].學習月刊,2011(16)
5.楊佐飛.基于產業集群的浙江區域品牌建設策略[J].改革與戰略,2011(6)6.戴海容.產業集群與區域品牌互動關系研究[J].商業時代,2011(7)
作者:蘇凌 單位:上海城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