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法的公平與效率問題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問題就當前法學界來看,主要觀點有“公平優先”、“效率優先”、“兼顧論”三種認識。我國過去實行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政策,雖然改善了原先平均分配效率低下的問題,但同時也出現了貧富分化、城鄉差距擴大等不公平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從經濟法的角度去探討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提出“公平與效率并重”,達到“注重公平,促進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經濟法;公平;效率;問題研究
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一些關于公平與效率的問題逐漸凸顯出來,貧富分化擴大、社會分配不公現象嚴重等問題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因此,我們對于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問題有必要重新審視。
一、分析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為政策調整提供依據
單純的效率與公平之間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從歷史發展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高效率往往是以犧牲公平為代價來實現的。但是效率又是公平的前提,一個社會沒有效率很難實現真正的公平,而一個社會如果具有高效率,那么公平也會被逐漸的推進。公平對于社會的多個方面都能夠產生巨大的影響,對公民的思想、行為的影響更為巨大,對社會效率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社會的公平狀況影響著社會的整體效率,一個高度公平的社會,它的整體效率也會得到激發。但我們也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在追求公平的過程中,一些局部、短期的效率會受到影響。我國的公平與效率問題出現在市場經濟建設初期。我國對于市場經濟認識的局限性導致了一些社會資源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經濟發展成為了全社會的急切需求。這就使我國選擇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經濟政策。在這種思想觀念下,效率是人們追逐的目標,經濟發展是整個社會的中心問題。這使得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一部分人的物質財富也逐漸充足,但隨之而來的是我國出現了一系列的社會公平問題。據調查,基尼系數在我國已經超過了0.5,我國在國際上屬于貧富差距比較嚴重的國家。財富分配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公平現象,比如勞資分配不公、行業壟斷引起的分配不公等等。這些不公平對社會的安定造成了嚴重影響,比如當前的犯罪現象增多、社會混亂,人們的思想、心理失衡,經濟發展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阻礙。
二、完善公平與效率并重法則,規范市場經濟權利
經濟法是國家干預市場經濟的法則法規。經濟法的目的在于彌補市場經濟和政府調控的缺陷。政府對經濟的過度干預產生了失靈的現象,這反過來又造成了市場的失靈。這就需要完善經濟法,使經濟法能夠科學的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我國市場經濟中政府失靈的問題多數是受到權力本位思想的干擾,權力尋租、貪污腐敗現象屢禁不止,公共政策失效、政府擴張等問題開始出現。公共決策的缺陷和不公平以及政府低效率的執行,引發了市場失靈,導致了資源浪費。這是一種低效率行為,同時也是對納稅人不公平的行為。政府在干預市場過程中充當了“經濟人”角色,比如政府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和規模最大化,在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權衡的過程中會偏向自身的利益和發展。如當前的城市規模膨脹過度、行政壟斷、過熱的房地產行業和泡沫經濟都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而經濟人利益最大化的誘惑力,又引發了腐敗與權力尋租等問題的出現。這就影響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政府的可信度,加重了社會不公平現象的產生。
因此,政府干預經濟市場的權力要加以規范,干預的合法性和邊界的判定也應該有效、有據、有度。政府應當堅持以市場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中心,不斷規范政府內部的干預評價標準,滲透社會整體利益協調發展的內容,改變一切圍繞經濟利益為中心的理念,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更加注重公平,使政府干預的效率與公平并重。現代經濟法的構建應當改善過去政策沒有兼顧公平與效率,沒有實現二者并重的問題。經濟法原則的確立要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起到指導國家機關立法和實施的作用。政府要加強公平在政策法規中的權重,推行注重公平、促進效率的經濟法則,改善我國貧富分化嚴重的矛盾,在經濟法的基本原則中體現出注重公平、促進效率重要性,指導經濟法的立法與執行,使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
經濟法中的公平與效率既辯證又統一。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問題需要政府根據社會和時代特征不斷進行調整與協調。政府既要注重公平又要考慮效率,在面對市場經濟的矛盾時,要合理協調二者關系,實現經濟法上公平與效率并重,注重公平、促進效率的目標。對于當前經濟法中出現的一些矛盾,政府要進一步改進、完善,促使我國社會經濟穩定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余霞,王偉.公平與效率原則的法經濟學分析———簡論經濟法價值目標的均衡[J].商場現代化,2015(18):281-283.
[2]曾群.公平、效率以及兩者的平衡———從經濟法發展史看經濟法的價值[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14(12):77-79.
作者:趙國斌 單位: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