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關于法學利益理論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關于法學利益理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關于法學利益理論

      摘要: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人們就必須面對利益、謀求利益、爭取利益,隨著國家的出現,法與利益的關系更加密切。在當今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道德和法律等領域,利益無不是一個基本的核心范疇。文章從詞源學和思想史的角度對利益進行分析,并從利益的起源及相關學說入手,探究法學利益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并研究這一理論對兩大部門法的影響。

      關鍵詞:法學;利益;源流

      一、利益的詞源及學說

      (一)利益的詞源從中國詞源學的角度考察,“利”最早為使用農具從事農業生產以及采集自然果實或收割成熟的莊稼之意,到春秋時代,“利”開始與“義”相連。“益”在《周易》中指水漫出容器之外,其與“損”是作為一對范疇出現,此時“利”與“益”是同等程度的概念。譹訛上述兩個獨立的詞后來都發展為有“好處”的意思。從西方詞源的角度分析,人們一直把利益當作違反神法和以高利貸罪惡聞名的放債收取行為。直到16世紀晚期,這一語詞才被理解為自我保存和自我提高的動力。當關涉到個人時,其具有非常廣的意義,包括名譽的、光榮的、自重的利益,甚至身后的利益。譺訛

      (二)利益的學說1.中國古代義利學說的利益觀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對義利進行了精彩深入的探討,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儒家認為“義高于利”:孔子所謂的義就是指道義、禮義,亦指倫理道德;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譻訛;道家崇尚自然、少談義利,老子反對人為求利,而以崇尚自然為利;法家主張人的天性“好利惡害”,自利是人際關系的基礎。從上述中國古代義利學說中不難發現,利主要的含義是“義”,利不是物質和經濟利益,而是一種主觀道義上的要求和愿望。2.西方功利主義的利益觀在古羅馬和古希臘時代,“德性論”觀念占主導,利益被至善的理念所統攝;到了中世紀“神性論”觀念遮蔽了利益的訴求;近代以來“功利論”則占據了上風,認為快樂是幸福生活的開端和目的,最終目的乃是得到快樂,這一觀點最終形成了著名的功利義傳統譼訛。功利主義學者用人性來反對中世紀的神性,直擊人的本性,強調人必須服從于自己的利益,并把利益視為決定社會生活各領域的因素。

      二、利益與法的互動關系

      亞里士多德認為法的任務就是為自由民的共同利益服務,柏拉圖強調服務公共利益是法律的正當角色,烏爾比安則以利益為標準劃分了公法和私法。我國有學者對二者關系作了總結:利益決定著法的產生、發展和運作,法律影響著利益的實現程度和發展方向,兩者是互動關系。所以,可以把利益與法的內在結構描述為:利益是法的基礎,法是利益的保障。

      (一)利益是法的基礎利益是法的基礎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利益決定法的產生,二是利益推動法的發展。利益不僅決定了法的產生,而且還推動法的發展。赫克曾說,當現行法由利益支配之時,新法要強行出臺,經常非經過跨世紀的斗爭不可,這種斗爭達到頂峰,利益便采取既得權的形式譽訛。

      (二)法是利益的保障在生活中利益是無限多樣的,而資源卻是有限的,那么必然產生利益沖突,但僅靠人們的自律和道德的約束,無法實現其利益,因而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對利益的保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法律對利益的調控功能來看,主要包括表達利益要求、平衡利益沖突、重整利益格局;其次,從法律對利益的調整模式來看,主要包括自行性調節、強制性干預和政策性平衡;最后,從法律對利益的保護機制來看,包括立法環節的利益分配、執法環節的利益實現和司法環節的利益維護。

      三、法學利益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正如上述,利益與法的關系形成了一個雙向互動的結構,由此形成了法學的核心理論之一———法學利益理論。每一種理論都是在一種理論脈絡或學術傳統中展開的:它既依賴于這個傳統,同時又在建構這個傳統;它既受制于此前理論構成的體系,同時又在建構這個體系并成為這個體系的一部份。

      (一)法學利益理論的開端法學利益理論始于功利主義法學的邊沁,邊沁雖然認為社會利益是法律的終極目標,但他同時堅持社會利益不過是個人利益的總和,因而真實存在的只有個人利益。他劃分了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這成為后來法學界對利益的一種基本界分方式,而且邊沁還認真地討論了社會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這也成為法學領域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對后世影響極大。

      (二)法學利益理論的發展耶林繼承了邊沁的功利主義傳統,并形成了目的法學。耶林贊同邊沁關于法律的功能是保護利益的理論,與邊沁不同的是,雖然耶林也把利益分為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但他強調的卻是對這兩種利益的調和。耶林在利益與法的關系方面得出了一個結論,即利益創造法,法對利益保護的目標是平衡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但是耶林只是簡略地論述了該課題,在本體論和方法論上并沒有進行系統研究,也沒有明確利益的體系及指出法官裁量利益的方法譾訛。

      (三)法學利益理論的完善1.社會法學的龐德龐德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社會法學派的鼻祖,龐德的利益理論雖然非常繁復,然而其內在邏輯思路卻非常地清晰。龐德認為只有那些符合特定文明的法律基理條件的利益才納入法律的視野,通過調查與歸納的方法確定法律調整的利益綱目,最后對利益進行調整,調整的原則就是使全體的利益蒙受最輕微的損害,調整的方法就是要引入價值評判譿訛。其理論層次可以概括為:特定文明——法律基理——利益綱目———法律調整。2.利益法學的赫克赫克把耶林的目的法學對利益的認識稱為“起源的”利益論,他認為法律的形成除了是利益作為基礎外,更重要的是它是利益衡量的結果,因而利益論的重點應當是為法官審案時提供一種具體的方法,以便對各種利益進行權衡。平衡的具體方法,包括依據法官的法律感覺、歷史的解釋、法律字義解釋等等,赫克將這種理論稱為“生產的”利益論。但這一理論也有不足之處,它拒絕提供權衡利益的價值標準,赫克認為這是法哲學家的工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實用性。

      (四)法學利益理論的轉向隨后的法學利益理論發生了轉向,即不再探討利益對法的決定作用,而是沿著方法論這一方向發展,加藤一郎和星野英一開創的“利益衡量論”就是這樣一種理論。利益衡量論源于赫克的利益法學,并受到美國龐德的強烈影響,是在批判概念法學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法解釋方法論,它強調裁判結論取決于利益衡量的思考方法。其認為在對法律進行解釋時只能依據利益衡量決定,并且在做選擇時對既存法規及法律構成不應考慮。利益衡量論關注作為法律基礎的利益情況和對之的評價,從而在實踐上使法律的適用從抽象的概念世界回到生活世界,主張綜合把握案件的實質,結合社會環境、經濟狀況、價值觀念等,對雙方當事人的實際利益作衡量,進而作出案件當事人哪一方應當受保護的判斷。至此,我們已經清晰地勾勒出了法學利益理論的發展脈絡。

      四、法學利益理論對部門法的影響

      法學利益理論并不只是一個屬于法理學范疇的理論體系,事實上它已經對部門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各部門法基于自身的特點,其利益理論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這說明部門法中的利益理論研究也是法學利益理論的延續,本文以我國的《刑法》《行政法》兩個部門法的利益理論為例來具體予以說明。

      (一)《刑法》的“法益論”該理論將《刑法》保護的利益特定化為《刑法》的法益范疇,認為《刑法》的目的是保護法益,犯罪的本質是侵犯法益,法益侵害說必須貫于刑法理論與司法實踐。法益(犯罪客體)不是構成要件,而是犯罪概念的內容讀訛。該理論認為法益具有重要的機能,包括法益的刑事政策機能,即指導刑事立法的功能;法益的違法性評價機能,即根據法益是否受到侵害來評價某種行為是否具有違法性的功能;法益的解釋論機能,即法益具有作為犯罪構成要件解釋目標的功能;法益的分類機能,即指法益具有作為犯罪分類標準的功能。

      (二)《行政法》的平衡論平衡論是羅豪才教授創建和倡導的一種關于現代行政法理論基礎的一種理論主張,其理論根源在于利益關系的平衡。這種平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狀態的平衡,即行政機關和相對方以各自擁有的權利與對方相抗衡的狀態;另一方面的平衡則表現為方法的平衡,即以平衡的方法處理行政機關和相對方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理論。平衡方法可以用于行政法的立法、解釋及適用的領域讁訛。綜上所述,兩個部門法的利益理論各具特色,在《刑法》中,利益主要成為一種分析工具,可以解釋《刑法》的本質,制定刑事政策、判斷違法性、對犯罪進行分類,所以《刑法》的利益理論主要用利益來解釋《刑法》,并指導《刑法》的功能發揮。在《行政法》中,利益理論是成為建構一種關于現代行政法基礎理論的根據而得以展開的,因而它具有基礎性的功能。這表明,部門法的利益理論并非一定要大而全,而是要結合自身特定來予以建構。

      注釋:

      1、譚培文.馬克思主義的利益理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3。

      2、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951-956;彭勁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關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0,(5):14-15。

      3、周才珠,齊瑞端譯注.墨子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5:129。

      4、楊思斌.功利主義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

      5、[德]耶林著,胡寶海譯.為權利而斗爭[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梁慧星.民商法論叢(第二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16。

      6、[德]魏德士著,丁小春,吳越譯.法理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40。

      7、吳提周:“從概念法學到利益法學—以耶林(R.V.JHering)對海克(Ph.Heck)對之影響為線索開展”,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7月,第139頁。一般法學界通常將Ph.Heck譯為赫克,本文采用這種通常譯法。

      8、張明楷.法益初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58-196。

      9、羅豪才,甘雯.“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論’范疇”[J].中國法學,1996,(4):52。

      作者:王宗琦 單位: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檢察院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不加载|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亚洲熟妇丰满多毛XXXX|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www.亚洲日本| 亚洲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亚洲av无码国产综合专区|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