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會計信息管理體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會計信息質量評價標準
由于自身的特性,會計信息的質量是無法采用一般的技術方法進行測量的,所以現在世界通用的做法是將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作為評價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會計信息的質量標準是評價、衡量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標準和尺度,也是衡量會計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標準。科學合理地設置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日常檢驗與評價、有效地會計監管,改進會計工作,進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能真實地反映情況,信息使用者能夠依據或者相信所報告的會計信息。它表明會計信息是值得信賴的,可通過核實或驗證向信息使用者保證它反映情況的質量。在運用可靠性這一標準時,需要注意的是,可靠性并不是一個絕對的或黑或白的問題,而是一個可靠性更強或更弱的問題。所以,在實際中信息提供者只能保證所提供的信息盡可能是可靠和真實的,卻不能保證其提供信息地完全準確的。
合規性
合規性是指會計活動符合有關規定與法律。這主要從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情況、內部控制設計與執行情況來考核。評價指標主要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情況。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信息生成的基本環境,包括單位負責人重視、支持財務會計工作情況;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基本素質;依據《會計法》執行會計核算情況、執行會計監督;會計檔案的保管等方面。內部控制制度設計與執行情況。內部控制制度能提高信息報告的質量,內部控制制度設計與執行情況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信息提供者在不同時期提供的會計信息口徑一致,就相似的經濟或事項采用同一的會計政策,對于不同的會計事項,參照已發生過的處理慣例來完成。這樣使得不同的主體就相同或類似的經濟事項的處理政策相同或相似,相互之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包括的評價指標有:會計政策變更情況:即會計政策變更是否符合會計準則的規定和變更的頻率是否頻繁。會計估計變更情況:即會計估計變更是否符合會計準則的規定和變更的頻率是否頻繁。會計差錯更正情況:會計差錯是否及時準確做出變更及是否充分披露變更的累積影響。
相關性
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應該與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有關,能解決問題及改變決策,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對于信息的使用者而言,會計信息要成為相關的,必須能夠幫助信息的使用者對結局或預期形成合理的判斷,從而增強決策者預測的能力。從某個角度來看,相關性是會計信息有用性的先決條件,因此,會計信息是否有用,首先取決于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與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是否相關。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會計信息與使用者的需求相關,相關的會計信息與信息使用者正在處理的事項具有某種關聯度。二是會計信息與使用者的利益相關,相關的會計信息與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具有某種關聯度。相關性不是會計信息的固有屬性,而是使用者對使用信息所作的一種價值判斷。
有用性
有用性指會計信息能幫助人們選擇決策方案,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其中最關鍵的是作出正確的決策。決策有用性是會計信息基本的質量特征,會計信息質量直接關系到決策者的決策及其后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是保證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確決策的基本前提和條件,提供符合質量特征要求的信息是會計人員的基本任務。在實際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會計信息的有用性體現為:除了法定的財務報告外,能從附注中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對于上市公司,凡是證監會要求披露的信息都是公開信息,除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外,經營情況、重大訴訟事項、股票債券變動情況、董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相關情況等多種事項都應公開。
及時性
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因此,對及時性的評價,主要選取了以下具體指標:財務報告公布(報出)的及時性。企業應在規定期限內公布財務報告。例如對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都有相應的時間期限規定。重大事項公告及時性。除定期報告外,其他重大事項也應進行及時公告,如重大訴訟、重大仲裁事項、重大投資、股權變動、關聯交易,業績預增或預虧公告等。會計業務處理的及時性。指會計處理程序、流程是否順暢,不至于造成財務信息的重大延誤,會計信息系統有沒有能力保證會計系統產生準確及時的成本、預算、交易量等重要信息。其他資訊反映及時情況,如對有關方面詢問、質疑信息反映的及時性。
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會計信息反映的內容是全面的沒有遺漏、完整性的衡量指標。包括:財務報告附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是否按準則要求完整披露應披露的內容。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披露是否充劉艷:試論會計信息質量評價體系及評價標準分,包括變更的依據是否合理,變更對利潤的影響計算是否準確。或有事項披露是否充分,是否按或有事項準則要求披露。關聯交易披露充分性。
重要性
對會計信息的重要性判斷的標準是其對相關信息使用者的影響程度,如果某項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誤報會影響到使用者據此做出的經濟決策,它就具有重要性,而且重要性取決于需作判斷的項目的大小或在出現省略或發生誤報的特定情況下,所導致差錯的大小。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具體評價指標有:財務報告中對重大財務問題分析的詳細合理情況。重要分部信息詳細提供情況。為了便于報表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利用,企業應按要求提供分部報告,對重要分部信息應詳細提供。企業除按《企業會計準則———分部報告》提供分部信息外,還應對構成公司利潤主要來源的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進行詳細分析說明。對重要項目加強內部審計監督情況:如對存貨盤虧是否予以重點檢查,對一些重大的或是逾期的應收款項是否做重點充分函證。
可理解性
如果會計信息的表達含糊不清,就容易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產生歧義,從而降低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信息可理解性原則要求在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賬務處理、成本計算、收益分配到最后生成會計報表等一系列過程中清晰、簡明,易為信息使用者所理解和利用。具體評判指標有:信息表達意思明確。披露信息時,應當使用事實描述性語言,保證內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突出事件實質,不得含有任何宣傳、廣告、恭維或者詆毀等性質的詞句,尤其是對復雜交易業務的敘述應簡潔明確。對有關方面質疑的問題回答清楚明白。主要當有關方面如公眾、媒體、證監會、會計師事務所等對公司財務信息提出疑問時,公司應清楚明白地予以說明,不能冠以大概、也許、可能、總之等模糊詞語,應以專業負責的態度對問題給予明確解答。
對加強我國會計信息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議
結合國外經驗以及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現狀,筆者認為,為了提高我國會計信息質量評價體系,提出以下兩點建議:建立一個有內在聯系的多層次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體系。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必須具有邏輯關系、對質量特征的約束因素等內容,這樣才能達到邏輯上的完整性和實踐中的可操作性。我國在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時,應解決兩個重要問題:要規定會計信息質量特征之間的邏輯關系,尤其要規定在某些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發生沖突時的優選順序。當前較為突出的是,可靠性和相關性的關系。在目前情況下,在兩者發生沖突時,應優先考慮可靠性;要規定約束因素,明確提出各種約束因素,用以衡量質量特征的實現,對進入會計信息系統的素材、反映方式、時間成本的消耗等予以限制。以會計“雙重目標”為導向來構建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現行會計目標理論中的經管責任學派和決策有用學派各有優劣,因此現代會計目標的定位應是兩種理論的融合,形成雙重目標,既要反映受托經管責任,又要提供有助于決策的信息。
本文作者:劉艷作者單位:十堰市消防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