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態會計核算體系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在聯合國環境經濟核算專家委員會關于實驗性生態系統核算相關議題文件的基礎上,結合會計方法體系,從基本架構、核算要素、計量方法、報告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生態會計核算體系的初步構建。
關鍵詞:生態會計;生態會計核算;生態系統服務
一、引言
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國家重點戰略之一,而會計在健康的經濟社會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是應對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護的關系。所以,在當下環境問題變得日趨緊迫之時,建立一套適用高效的生態會計核算體系成為我們必然要面臨的問題。
二、生態會計核算體系基本架構
(一)生態系統資產。生態系統資產指在某一時點上的生態系統存量,和自然資源資產的外延并不完全一致。生態系統通常基于空間劃分,由許多種不同的生態存量組成,而這些存量又可以通過自然資源的種類加以區分。生態系統分類是生態系統資產核算賬戶形成的基礎,根據目前SEEA實驗性生態系統會計專家論壇的研討文件,存在兩種可行的分類方案:一是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生態系統紅色名錄進行分類,包含生態系統領域、生態群落和生態功能組三個層級。二是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分類標準,將自然分成陸地、淡水、海洋水域、海床四個環境領域。此外,USGS將“城市和建筑工地”作為獨立的生態系統類型。
(二)生態系統服務。在特定的資源配置機制下,生態過程的價值逐漸被人們發現并且重視,資源配置機制描述了人們如何影響和受益于這些生態過程。生態系統服務被認為是生態系統對全人類和社會福祉的直接和間接貢獻。生態系統服務在生成時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存在生態系統服務供應潛力;(2)社會對該種生態服務擁有需求;(3)社會對生態服務的需求與生態系統服務的供應之間存在空間聯系。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并不單純是所有部分價值的總和,當內部互補性交互作用占主導地位時,各部分單一測度價值的合計數會低估整個生態系統的價值;相反,當內部替代性交互作用占主導地位時,各部分單一測度價值的合計數會高估整個生態系統的價值。
三、會計核算前提
(一)遵循基本原則。1.生態系統服務具有價值。亞當斯密的著作《國富論》中區別了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生態系統既有使用價值也有交換價值,大自然為人類的生產服務提供物質原料,它的最終價值體現在被生產出來的商品中,而這一部分的價值已經在國民生產總值(GDP)中核算,所以在核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主要針對的是其交換價值。2.生態系統所有權歸屬于全體公民。人類優先得到滿足的是生理需求,為了生存我們必須進食、飲水和呼吸。如果有他人惡意污染、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我們有權禁止。根據《憲法》第2條“我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那么我們全體公民對國內的生態系統也具有集體所有權。3.公民對生態系統使用情況具有知情權。從委托理論出發,全體公民是生態系統的所有人,而國家作為最高層級的人控制著生態系統資產。國家站在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憑借其法定權力,對生態系統進行著管理、干預和改造。作為國家的主人,所有公民都有權依法了解生態系統的資源和利用情況。
(二)會計基本假設。1.會計主體。生命個體雖然與生態系統關系密切,但是只有成為經濟主體才會使利用的生態系統資源轉化為利益。由于空間、地域的限制,部分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可能在地域上存在重疊。因此對于生態會計核算與報告主體的確認,應該是在宏觀層面上劃分,即以國家政府作為會計主體。2.持續經營。在生態核算理論中,可持續管理意味著國家可以在生態系統不會造成重大污染,且資源不會面臨枯竭的基礎上,確保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與我們的子孫后代有平等的權力享受和使用生態系統資源,當代人有義務保護生態完整。3.會計分期。生態會計的會計分期需要考慮生態資源的特殊性,所有生態資源的循環往復、消耗再生都有它自身的周期,但是國家的經濟發展也存在周期計劃,所以進行生態會計報告的周期應該按照宏觀經濟的發展規劃來制定。4.多元計量。生態會計應采用實物結合貨幣的多元計量方法,這種方式與SEEAEEA框架中將生態系統存量與流量分別計量的思想一致。但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有企業乃至整個國家都可能不惜一切代價破壞生態環境,以換取經濟利益。這種行為導致了生態系統的負外部性,但是因為這種負外部性不存在交易市場,所以僅憑借交易價格反映存在困難。實體經濟的存續必定要依賴于自然生態系統,想要保證生態系統能持續為全人類的福祉做貢獻,則有必要找到一種方法來衡量這種負面的外部性。
四、核算要素確認
(一)核算對象。生態資產和生態系統服務是生態核算的主要對象。生態系統資產是由各種生物,非生物和其他組件形成的空間區域。生態系統服務是由生態系統資產產生,為社會經濟和人類活動提供資源或某種功能,可分為以下三類:(1)供給服務:包括水供應、農業耕種、水產和畜牧養殖、森林及人工林地、遠洋漁業、土壤保留等;(2)調節服務:包含空氣過濾、水凈化和水流調節、碳匯等;(3)文化服務:使人類能獲得內在愉悅與滿足的生態貢獻。
(二)核算單元。確定生態核算單位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從微觀角度確定生態系統的組成和邊界,二是從宏觀角度確定生態系統核算數據的信息收集和統計分析。我們可以從高-中-低三個層級來剖析生態系統單元。在最高層,生態系統單元是構成會計核算的某種地理聚合,例如國界、行政管理區邊界等;在中間層,生態系統單元是基于生態特征的某些生態要素合集,比如許多片林區相互連接構成了森林生態系統;在最底層,生態系統單元是一個基于地表輪廓描繪的幾何區域,例如地圖中描繪的一個小方格,在此基礎上計量該單位中的淡水總量、植被覆蓋面積、生物多樣性等相關信息。
五、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計量
(一)計量方法。用貨幣單位表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人類的行為偏好,并且有助于企業在資源分配等決策制定中獲得競爭優勢。但是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計量并不只是對某個產業鏈的最終產品進行價值計算,以農業作物的生長過程舉例,除了本身的生態資本外,期間還有勞動力、能源、化肥、殺蟲劑等中間產品的投入。因此,評估生態系統的服務貢獻必須要將其本身的資本與人類的資本投入分離開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計量包含生物物理計量和貨幣計量兩個方面,應該先進行生物物理計量,然后利用某種轉換系數計算出對應的貨幣價值。目前,國際學者提出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生物物理測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總量變化法:用一個生態系統內種類或產品數量來衡量該生態系統供給服務的價值(Remme等,2014);2.生態足跡法:利用生態系統(需求側)的生產力以及該區域中生態系統的生物承載力(供應側)來衡量該區域生態系統供應和調節服務的價值(Maria等,2018)。3.能值分析法:利用直接或間接在生態系統服務中消耗的太陽能使用(單位:焦耳)總量來衡量生態系統服務價值(Coscieme等,2014)。4.生態效能法:利用每年生態系統的功效容量或生態效能的增加量來表示當年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J·rgensen,2010)。
(二)國際商品服務交易對國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計量的影響。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是提供給人類及經濟社會的生態系統服務和產品的總價值,是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減去勞動力和其他人力資本投入的差額。如果該國家成為生態核算確認的對象,則在衡量國家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時應考慮國際貿易對此的影響。出口商品中所含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應予以加計,相反,進口商品中所含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應予以抵消。
六、生態會計報告
(一)生態系統資產存量表。生態系統資產存量表是生態會計報告雙表中的物理量表,主要利用空間測距和遙感影像等技術衡量生態系統的范圍、數量、質量等信息。在進行核算工作之前,應該先明確生態系統分類,然后在生態系統分類的基礎上確定核算單元。生態系統范圍包含不同生態系統的面積信息。生態系統的數量是每個生態系統中組件的數量,生態系統的質量根據關鍵指標反映了生態系統服務的狀況、功能和潛力。生態系統資產存量表具有兩個維度,行向列示各個生態系統;縱向是利用物理尺度反映的范圍、數量、質量等相關信息,如生態系統總面積、土壤面積、植被數量及面積、水含量等。
(二)生態系統服務流量表。生態系統服務流量表是生態會計報告雙表中的價值量表,主要利用貨幣尺度反映生態系統向整個經濟社會和所有人類活動提供的各類服務。生態系統服務流表也應當呈現為二維結構,行向列出各種生態系統;縱向列出各種生態系統服務。中國在探索生態文明建設中繼續前進,生態核算正在用創新思想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世代更替,人類主宰的地球雖然迎來了科技紀元,但同時也面臨著氣候變暖、物種滅絕、資源枯竭等致命問題。進行生態會計核算的終極目標是在國家層面核算生態系統資產存量和生態系統服務流量,形成考核一個國家或地區生態效益和生態保護情況的指標,不過在相關制度落地前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展開:一是確立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方法標準,這個標準應該是能滿足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核算需求;二是加強跨越會計、環境科學等專業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培養,這是未來建設生態會計核算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
參考文獻:
[1]高敏雪,劉茜,黎煜坤.在SNA-SEEA-SEEA/EEA鏈條上認識生態系統核算———《實驗性生態系統核算》文本解析與延伸討論[J].統計研究,2018,35(07):3-15.
作者:陽秋林 沈蝶 單位:南華大學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