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通管理三全工作機制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先后推出了高峰交通勤務、多警聯勤聯動等一系列新機制、新舉措,既確保了全市交通平穩運行,又服務了首都維穩大局。但從當前情況看,北京市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專項警衛任務眾多、反恐維穩形勢復雜的現狀仍沒有改變,加之市民群眾的要求與期待不斷提升,交通管理壓力日益增大。面對艱巨繁重的管理任務和日益提升的標準要求,交管工作和交警隊伍中存在的問題愈發凸顯。對此,北京交管局轉變觀念、創新機制,積極推進交通警務改革,經過反復調研論證,推出了交通管理“全員上路、全警執法、全責考核”工作機制(簡稱“三全”機制)。通過非一線警力走上街頭站崗執勤,不但實現了警力資源再造、無增長改善,而且在路面管理、隊伍建設等方面產生了一系列深刻影響。
一、建立“三全”機制的思路和方法
“三全”機制的本質是回歸路面、彰顯警力、嚴格執法,體現了觀念的轉變、機制的創新、作風的改進和執法模式的提升。對此,北京交管局專門成立由局雙正職任組長、局黨委班子成員分工負責的領導小組,強力推進實施。
(一)在組織上,堅持循序漸進、逐步完善
由相關業務部門分工負責,加強調查研究,精心測算警力配置,科學安排執勤崗位,并形成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全力推進落實,確保“膽子大、步子穩”。在全局部署的同時,將背景、意義在全警宣講,組織全員討論,統一思想認識。組織開展執勤執法、應急處突等專業培訓,提升民警業務素質和執法技能,逐步提升非一線民警實戰技能,健全完善路面執勤執法長效機制。
(二)在方式上,定點、組團實名上崗
從局黨委班子成員,到各級領導干部和每名非一線民警,一律參與其中,明確職責任務和每周最少上路時間,最大限度把警力投入路面。針對交警單兵執法難度越來越大的問題,本著優勢互補的原則,將民警3人一組編為實名制執勤小組,實行組團式上崗,重點針對路面交通堵點、秩序亂點強化嚴格執法,確保互相支援、形成震懾。在職責任務上,執勤力量按照“五必須、五必查”(突發事件必須報,痼疾頑癥必須管,重點違法必須罰,擾序現象必須清,交通組織必須查;禁限車種必查,重點部位及勤務現場、路線周邊停放車輛必查,進京辦證車輛必查,現場執勤執法必查車輛,事故辦案必查車輛)的要求,全面投入路面執勤執法、秩序維護、應急處突等工作。在此基礎上,變業務部門值班為統一編組、夜間上路巡視執勤,增加夜間重點部位管控力量的同時強化防控措施督導檢查,進一步提升路面管控效果。
(三)在效果上,實施綜合、剛性考評
對實名制執法小組,不簡單追求執法數量,堅持以管理效果為主要依據,設定管理底線,實施綜合、剛性考核,強化底線考評,并與所屬單位和領導干部、民警個人考評掛鉤,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充分調動非一線干部民警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切實提高路面執勤管事率,真正保障執法效果。
二、“三全”機制運行效果
(一)促進了秩序環境改善
“三全”機制日增至少223處定點崗,啟動一、二、三級勤務時,分別投入警力819人、744人、669人,特殊情況下678個小組全部上路,相當于路面增加了一個支隊。同時,每周最少6小時執勤的硬性規定和“五必須、五必查”的職責要求,保證了所有執勤人員“在崗在位、守土有責”,路面秩序環境有了明顯改觀。如中心區、長安街沿線日均增加65崗次、195人次、130小時執勤時間,管控力度加大使路面通行效率環比增加1.4個百分點,早晚高峰延續時間環比縮短了2.7%;全市范圍禁限車種違法查處量同比提升43.9%,初步實現了四環路以內大幅減少,中心區、長安街沿線基本杜絕目標。通過對擾序違法持續教育糾正,各渠道接報秩序類問題反映均大幅減少,其中微博微信平臺同比下降41.8%,輿情動態反映下降60.6%。
(二)提升了隊伍戰斗力
施行“三全”機制后,隊伍日常管理和機關工作作風出現了顯著變化,路面站崗執勤已成為全警的常態和自覺。同時,以“三全”帶動警力下沉調整,也為深入推進警務改革、做大做強基層一線奠定了良好基礎,交警執法模式實現了有益探索,通過三人“組團式”執法,一人攔截車輛、兩人協同檢查,互相監督、互相配合,既形成了局部兵力優勢震懾違法人,又有效保障了民警自身安全,為基層實戰提供了范例。
(三)贏得了社會關注支持
當警力最大限度投向路面、見警率和管事率明顯提升后,全體交警以過硬作風和實際行動贏得了社會輿論的關注支持。一是廣大群眾普遍認可。“122”報警臺、微博微信平臺、輿情動態接報表揚數環比均大幅上升。二是交通參與者守法意識增強。宣傳、教育、震懾、執法多措并舉,非機動車騎車帶人、逆行等違法現象明顯減少。三是全民參與氛圍初步形成。越來越多的駕駛人和群眾主動向執勤民警舉報反映機動車涉牌、違反禁行限行規定、非機動車逆行、帶人等違法問題,也有的積極提出路口路段交通組織優化意見建議,“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理念有了根基和基礎。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崗位設置不盡合理。“三全”實施之初,勤務模式主要立足反恐維穩,突出顯性用警、震懾為主,局和支、大隊“三全”崗位都采取自上而下統一設置部署,這種模式在遇有重大安保任務和加強重點部位管控時,管控效果較好,但自主性、針對性相對較弱,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各單位靈活調整的空間有限,不能及時適應路面狀況變化和基層實際需求。管控能力仍有不足。目前面對違法“不愿管、不敢管”的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但非一線民警受上崗時間短、基層經驗不足、執法技能不高等因素影響,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有不會管、管不好的問題。督導考核有待完善。“三全”機制設計之初,即明確了不追求執法數量,堅持以管理效果為主要依據,設定管理底線,實施綜合、剛性考核的思路,研究設定考核載體和考核方式。目前來看,仍需根據機制運行、執勤規范、考核標準等環節調整情況,進一步健全完善。
四、改進措施
(一)改進勤務模式
將“三全”執勤編組定位于路面執勤、應急處突機動力量,并按照日常管理與敏感期管理兩種模式分別組織實施。日常管理中,保持重點區域局控的前提下,將“三全”警力配屬屬地支、大隊,由屬地支、大隊和“三全”警力所在單位共同負責任務部署、管理考核。重大安保、重要專項維穩等敏感期間,全局“三全”警力統一調配使用。
(二)規范勤務制度
堅持“問題導向、警意導向”,在崗位選取上,由屬地支、大隊重點圍繞中心區和四環路以內道路,特別是管界警力無法覆蓋且亟需加強管理的堵點、亂點,提出局“三全”警力上崗需求。在崗組分配上,根據管控需要、崗位需求,結合住地位置,按照就近上崗、相對固定的原則,統籌安排“三全”執勤編組配屬。在崗位安排上,按照突出自主警務、等級差異、人崗匹配的原則,由屬地支、大隊結合路面管控需要,與“三全”警力所在單位統籌會商確定具體崗位、力量投入和職責任務。在勤務調度上,由局梳理細化“三全”執勤編組并分配電臺呼號,一般情況通過支、大隊分中心指揮調度,突發敏感警情落實“一報、直報”。
(三)強化勤務管理
以“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為導向,建立“嚴格的工作規范、統一的考核標準、信息化的管理平臺”,由指揮中心負責明確崗位執勤執法規范,秩序處負責確定管控效果考核標準,科信處負責建設崗位信息化管理平臺,政工、督察部門制定獎懲措施,屬地支、大隊和“三全”警力所在單位共同負責落實崗位管控效果的申報、評估工作。從當前工作進展和社會反映情況看,“三全”機制符合客觀現實需要,總體方向正確,北京交管局將堅持“邊實踐、邊總結、邊完善”,不斷豐富內涵、細化措施,全面提升全市交通管理水平,為維護首都安全穩定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作者:孫鈁 單位: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