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服裝專業實體化創新教學模式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等院校的部分設計類專業存在著與行業脫節的現象,本文旨在創新實驗一種教學模式,希望能拉近學業與行業之間的距離。在實驗的過程中,看到了項目制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成長,但同時也發現了學校師資力量一線經驗不足、學生團隊精神欠佳等問題。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需要長期的探索和改進,本文初探了這種教學模式,找到了學業與產業結合的一種方式,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繼續研究探索和改進。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是浙江傳媒學院較新的專業,在專業建設時教研組曾多次討論如何縮短學校教學與行業之間的磨合期,提高學生的創作及思考能力,實現學業與產業之間的“零縫隙”。在主旨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創新實驗一套符合我院體制的教學模式過程中,參考了現階段國內服裝類專業院校已經啟用的項目制教學。項目制教學是將企業或者實際案例引入到課堂中,學生通過實體項目的操練了解行業規則,對專業能力進行自測和反思。這套教學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問題,卻有很明顯的被動性和個性發展的禁錮性。實際操作上真正對學生有益的項目較難引進,商業性的限制和企業的要求往往與院校秉持的創新與思考在一定程度上相違背。從行業發展前景來看,現階段及未來可以看到很多眾創空間、工作坊、品牌孵化平臺等在時尚業的發展前景。時尚業的組織形式和時尚產品的開發方式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基于這些變革,時尚業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變化。
一、創新實驗教學的主旨
課程創新性的將虛擬項目情境化,帶學生進入設計公司或者工作室情境,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虛擬品牌孵化,保留企業中優勝劣汰的運作模式,施行團隊崗位競爭制及末位淘汰制。通過項目孵化的形式將課程轉變為品牌孵化的第一平臺。這套方法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課程模式,將課程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由學生自主進行調研分析市場、尋找項目、研究開發設計等環節,教師成為“引路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項目的發展進程,激勵學生課程模擬完成新品牌的季度開發設計方案,將學生引入到設計開發行業標準方法的系統中。課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調研能力,及對自身未來就業方向的思考。通過項目孵化的形式將課程轉變為品牌孵化的第一平臺。
二、實驗主體的具體舉措與分析
1.項目設計課程設置的具體實施及實驗效果
課程的任務是通過市場調研進行分析從而孵化一個“新品牌”。課程由學院派的設計風格轉向實用、商業化的路線,講述服裝產品研發的核心要素,并且在企業化的工作模式下完成一個主題系列的產品研發流程。其中工作內容包含:品牌調研、品牌創立企劃案、季度開發主題、產品線規劃、創意面料實驗、設計圖紙繪制與篩選、品牌推廣、宣傳等。課程中的學生與老師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教與學的關系,而是模擬創業環境中的創業團隊與投資人或者客戶的關系。教師在課程中扮演的角色給予的是更多思考和發展的空間,以及對于孵化項目的審核。把握整體項目的思路連貫性和完整性,及整體項目在當前市場中的可操作性與發展前景是需要教師做出合理判斷與指導的重要部分。學生團隊在調研品牌與孵化新項目的過程中始終需要思考的是項目必須有贏利點和商業出口;有信息支撐和技術支撐;有商業邏輯。課程整體設置給予學生的自由度很高,但同時行業規范及商業限制也很多。在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一些困惑或者瓶頸,故而具體細化拆分任務講解尤為重要。實際課程中各組進度無法同步,每組需按照所在團隊的進度循序漸進,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導致項目后期脫節。
2.團隊合作制的具體實施及實驗效果
課程由抽簽進行隨機分組,由4-6個學生組成創客組。這種分組形式一來可以有效的避免成績較好的同學或者關系較好的同學抱團合作。考慮實際的團隊合作形式無論畢業以后進入企業工作或者創業的過程中都需要與不相識的人合作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培養有效的溝通方式,學習包容與分享。二來在合作過程中取長補短,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長板,利用“水桶”原理將合作效應發揮至最大。實踐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對此受益,但是也必不可免出現了矛盾與問題。教師在此過程中需及時進行溝通與疏導,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及矛盾主因,并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調整。
3.項目任務崗位競爭制的具體實施及實驗效果
這個創新的立意在于幫助學生尋找個人興趣專業方向和提前規劃未來就業方向及意向職位。一個完整的項目中涉及到行業的各種職業及人才需要。學校專業的教育目的也不是培養單一的職業人才,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找準未來就業或者創業的方向。首先授課教師需對班級學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根據行業的設計團隊組成架構培養不同特長學生的個性發展。課程模擬行業實際操作模式,實行崗位競爭制和末位淘汰制,以此培養學生競爭意識,使其始終保持高度緊張狀態。課程初期由組內自薦或者推薦的形式自行選拔組長。中期進行小組匯報并設置末位方案解體整組解散環節,解散組由其他小組以聘用的形式進入不同品牌組工作,如無人聘用則為淘汰。各組內部根據前期工作表現重新競爭崗位,分配下階段任務。課程考核最終由團隊合作成績與個人成績兩部分組成。這個模式給予了團隊組長較大的權力和責任,故而組長角色不僅要求較高的專業素養能力,更要求有較好的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來確保團隊順利的完成任務。這項創新是課程中較為大膽的實驗,從學生的整體表現來看實驗的結果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十組團隊中有5-6組工作順利,實現了整體大于個人的項目成果;有2組團隊因為崗位責任及分工問題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內部矛盾從而導致整體項目流產。部分學生認為這樣的形式非常有益并享受合作及競爭的關系,也有個別同學壓力較大或認為無法實現個人的價值。
三、結語
從服裝項目設計這門課中可以看到這項創新實驗的幾項成果,一是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大部分學生主動的學習思考,并且勇于承擔工作內容和團隊責任;二.部分班級中往常成績較為普通的學生表現出了比預期更加優秀的成績;三.學生開始正視自己在專業中的優缺點或者專注興趣方向所在。但是這項實驗的結果還是存在一些需要繼續調整和提高的部分,一.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有較為豐富的一線經驗,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進行項目制教學,否則只會適得其反;二.組長的權力及負責范圍需要重新思考和調整,在學生被帶入行業情境時,部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欠佳的問題尤為突出,在合作模式上需要再探討。總體來講,虛擬項目實體制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學生逐漸有了以行業的思維來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后進入行業奠定了些許基礎。但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可行性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特別是學生畢業以后的信息反饋尤為重要,是此教學模式可行與否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作者:許家樂 單位:浙江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