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多媒體技術與課程改革的實踐探討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體技術與課程改革的實踐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多媒體技術與課程改革的實踐探討

      摘要:

      目前“互聯網+教育”已成為高校教改項目研究的重點,越來越多的課程教育從“+互聯網”模式過渡為“互聯網+”模式,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也應如此.該課是本科院校一門重要的通識課程,負責培養學生對多媒體素材的處理和設計能力.文章介紹了課程的概況和教學目的,提出基于“互聯網+”和“微課”模式的課程改革和教學實踐,最后針對課程設計的任務和流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

      互聯網+教學;課程改革;微課;設計實踐

      自總理在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提出“互聯網+”計劃以來,“互聯網+”已經由企業計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淘寶(互聯網+金融)、滴滴打車(互聯網+交通)等多種“互聯網+”技術已經在改變大眾的生活和工作方式[1].隨著移動通信和WIFI技術的普及,智能手機、ipad、平板電腦就成為“互聯網+教育”中學生使用的重要工具和學習平臺,目前中小學的作業大多通過微信平臺和相應作業app來和完成.高等教育因為其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和大數據性,微信平臺可以作為一個學習交流和“微課”學習平臺,目前其教學和作業系統還是要依賴“+互聯網”模式.當然在作業自動評分系統能完善的情況下,“互聯網+”會在課程教學和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OFFICE辦公類內容課程,由于其作業評分系統已經普及,利用手機進行“互聯網+”教學是沒有問題的.下面就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如何進行“微課”和“互聯網+”教學改革進行分析和探討.

      1課程概況和培養目標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是為大部分本科專業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學分一般為4分.它是多媒體技術應用普及的重要通識課程,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對平面靜態/動態圖像、音頻、視頻和動畫等多種媒體的采集、制作和設計綜合能力[2].培養學生熟練掌握PHOTOSHOP平面圖像設計、FLASH動畫設計、AUTHORWARE動態演示系統、音頻錄音和加工、PREMIERE視頻錄影和剪輯等多種多媒體開發工具和設計技能,同時強化學生的多媒體素材采集、加工和合成等多種處理能力[3].讓學生提高實際和實踐操作能力,使其能夠達到相片處理、廣告設計制作、婚紗加工等多種社會中企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它同時為多媒體數據庫設計及其相關多媒體應用系統的開發提供了素材設計和知識的支撐.結合學生專業培養目標,本課程提出要達到的具體知識與技能目標為:1)掌握多媒體技術相關的基本概念及其一些關鍵技術,例如數據壓縮技術、多媒體數據庫技術等.2)熟練掌握PHOTOSHOPCS靜態圖像處理工具、熟練使用鋼筆、套索、路徑、圖層、文字等多種工具.3)熟練掌握FLASH動畫制作技術,包括掌握圖層、運動引導、臺詞、場景等設計元素,構造合理故事情節,產生動漫文件.4)熟練掌握AUTHORWARE演示系統的制作方法,掌握圖片、移動、聲音、視頻等工具按鈕的使用方法,利用其他素材設計并合成一個可演示的視頻文件.課程目標和培養計劃通過“互聯網+”手機微信平臺對學生進行,而教學具體小目標通過“微課”中的視頻或作業平臺進行和教學.

      2基于“互聯網+”的課程改革措施

      2.1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教學改革實踐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教學內容決定其是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圖像處理、動畫設計及演示系統設計等只能通過相關軟件來完成,傳統的有紙化教學和考試是不適宜的[4].多媒體網絡化教學及其相關課程必備的硬件和軟件環境構成一個“+互聯網”模式.而“互聯網+”模式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和系統、實驗和作業平臺、考試系統是本精品課程中進行“互聯網+”教學改革的三大重要任務.多媒體教室和實驗室通過校園局域網與學生宿舍終端及其他公共終端、教學素材提供網站組建一個校園“+互聯網”教學平臺.而遠程教學、廣播教學、師生對話及答疑等教學互動則需要進行“互聯網+”教育改革.通過EMAIL、QQ、“互聯網+”微信等交流平臺進行教學探討,力求搭建較好的教學交流環境提高教學效果[4].遠程教學是課堂固定課時教學外的重要補充和教學變革,學生將成為教學中心和學習主體.借助“互聯網+”,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和“互聯網+”教學軟件平臺實時的發言和提問、在線集體討論,這樣教師在家或者外地也可以及時答疑學生的問題.廣播教學傳統上是教師在機房的教師機上通過廣播軟件實時指導全體或者部分學生在其各自計算機上的操作過程,它通常是指導一些重要的知識要點和難點,時間不宜太久.隨著“互聯網+”教育的完善,廣播教學已經成為“互聯網+”遠程教育的一部分,在校園和社會免費WIFI普及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教師加入了手機教學微信平臺,學習成為有趣的社交和交流話題.在部分高校承認答疑工作量的情況下,教師將有更好的動力在固定的時間進行“互聯網+”遠程教學,但目前它主要還是不定時間的課外輔助教學交流形式.

      2.2“互聯網+”和“微課”作業平臺

      學生作業和實驗設計是學生進行課程實踐的主要方式,電子文檔和視頻是其主要形式.傳統的紙質作業已經不適應本課程設計要求,無紙化電子化是其發展趨勢.目前多媒體素材處理和設計要求實驗平臺提供PHO-TOSHOPCS4-6版本、FLASHCS4、AUTHORWARE7.02等多個多媒體設計軟件,同時提供視頻設計案例教程供學生參考和設計模仿.根據教學實驗目的,提供對應設計軟件和基礎的多媒體素材,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操作方法并能通過軟件處理和加工素材,最終產生滿足實驗要求的多媒體設計文件和作品.由于多媒體作業內容主要是圖片和視頻,較難用文字來描述,這樣就非常適合進行“微課”教學[5].將作業分解為一些短而小的視頻,學生瀏覽視頻進行模仿和學習.為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需求,本課程也購買了實驗和考試平臺軟件,它是互聯網模式軟件,而非機房局域網作業系統.客觀題系統自動批改學生作業,而設計題仍需要教師評分.

      2.3“互聯網+”考試系統改革

      考試環境和考試內容也需要進行教學改革,避免考試設計單一化和答案的標準化.除一些基本的理論題目有較為統一的答案外,其他設計性題目則要求發揮學生的個性并設計出不同方案的作品.目前考試通過校園局域網進行,通過網絡平臺考試文件,最后學生通過網絡終端提交考試文件到網絡服務器,就是“+互聯網”模式的.“互聯網+”考試模式是學生利用手機、ipad、電腦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分位置進行的考試,在大數據考試題庫和多媒體素材的多樣性的情況下,實行“互聯網+”無考場考試是可行的.

      3基于“互聯網+”的課程設計實踐

      3.1課程設計實踐的分配

      多媒體技術課程設計是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的補充獨立設計課程,學分1分,主要考察學生的多媒體項目開發和設計能力.它是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它需要利用理論課程中的多種設計方法,將不同的多媒體設計軟件串聯起來,并通過多人組隊的方式,結合軟件開發流程最終生成一個可以播放的視頻文件.課程設計實踐為一周,總學時為20,以提交作品為考核評分依據,成績一般為5級制,即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由于多媒體應用系統及演示系統的開發內容繁多,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軟件開發通常需要多人組成一個小組來完成,每個組通常為5~8人,由老師或者組長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題目進行設計,每個成員應有獨立的設計方向和子題目.

      3.2“互聯網+”下設計實踐的任務和流程

      利用“互聯網+”微信平臺設計參考題目,每個項目組也可自擬題目,自行組建隊伍并分派子任務給每個組員,要求每人有不同的設計內容,組員均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設計才能.題目通常包括風景、民俗、運動、人物、飲食等內容,要求有利于圖片采集,動畫制作,臺詞設計等.設計主要體現學生圖片處理能力、動畫設計能力、語言臺詞設計能力,效果要求圖片要美、語言幽默風趣、動畫觀賞性高.項目設計需要先設計整體思路和統一風格,組員采集其子任務需要的圖片,強調作品和素材的原創性.最后編寫項目任務結題書,文檔編寫能力是除設計能力之外的另外一個重要能力,因為目前軟件企業對文檔要求很高.每個組員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流程和軟件處理過程編寫文檔,并在文檔中插入一些圖片進行對比.組長再將各成員文件匯編成一個完整的有機的文檔,添加項目的介紹和成員的任務分配表,并標注重要貢獻人信息.

      4“互聯網+”教學改革后的教學效果

      教學改革的效果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行為、學生行為和教學成績效果等多個方面.通過“互聯網+”教學改革后,相比較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的目標通過課程大綱和模塊化實驗體現得更加充分;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多元化;教師能通過“互聯網+”更好地指導和教學,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從被動學習過渡到主動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更強,更能提出問題和交流解決問題.學生的成績也有較好的提升,下面通過表1比較本人教學中不同專業學生在傳統和“互聯網+”教學后的數據情況,數據分析的是學生原始卷面成績.從上表數據看2013級是傳統的教學方法,而2016級引入了“互聯網+”教學方法,學生的平均分和最高分有提升,不及格比例在降低,高分段學生比例增加.標準差有降低說明成績差距在增加,因為最低分還沒有提高,但數據都較大說明整體分數差距不太明顯.

      5結語

      “互聯網+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但也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水平和網絡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受到年青人的喜歡,課程中需要制作的“微課”小視頻成為亮點.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課題數據研究表明,設計技術越貼近社會對多媒體技術的需求,學生越有學習的動力,教學也迫切需要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并努力培養社會需要的多媒體設計應用型人才[6]

      參考文獻:

      [1]任靖娟.“互聯網+教學”時代的翻轉課堂教學應用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6(8):18-21.

      [2]毛一心,蒼志智.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12-25.

      [3]鐘玉琢.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基礎及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6-78.

      [4]周兵.以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計算機專業課程考試改革[J].湘南學院學報,2016(2):82-85.

      [5]彭繼順.“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基礎微課教學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2):258-259.

      [6]薛冰華.應用型地方高校新聞a學專業改革實踐與探索—以湘南學院新聞學專業為例[J].湘南學院學報,2016(4):116-120.

      作者:祝庚 單位:東莞理工學院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婷婷香蕉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在人线aⅴ免费毛片|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亚洲电影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亚洲第一页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乱码| www.亚洲色图|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精品|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国产亚洲成av片在线观看|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