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語文微寫作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微寫作成為社會生活中最常見的寫作樣式之一。在新媒體視閾下,探尋微寫作的內涵和特點,分析大學語文微寫作教學開展的可能性,進而提出微寫作的教學策略,將是對大學語文課程寫作教學傳統方式的有益突破和創新。
關鍵詞:
新媒體;微寫作;內涵;特點;教學策略
1新媒體視閾下微寫作的內涵和特點
1.1微寫作的內涵
微寫作是一種新興的寫作概念,但就其寫作形式而言,在中國古代早已廣泛出現。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張閎認為唐詩、宋詞、元曲、古記、寓言、笑話,古典文論中大量的詩論、詞論、曲論,群眾喜聞樂見的楹聯、格言、謎語,都可納入微寫作的范疇。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微寫作開始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2009年8月,中國門戶網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因為寫作字數限制在140字以內,體制微小,寫作輕巧靈便,所以一經推出,便受到人們的歡迎。人們開始以微博為平臺進行短小精悍的文本寫作。百度百科如此定義微寫作:“微寫作”發端于微博。利用微博寫作微型文學作品,叫做微寫作。其文體包括“微小說”“微詩歌”“微故事”“微笑話”等。2014年,北京高考語文試卷新增“微寫作”題型,“微寫作”一詞開始被廣泛使用。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微寫作是指篇幅短小精悍,語言簡潔精練,內容多樣,形式靈活的小型寫作形式,其載體包括紙質文本和短信、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文本。
1.2微寫作的特點
(1)精微性。微寫作就像微雕作品,篇幅雖然短小精悍,但卻是濃縮的精華,要有精彩的主題、精巧的布局、精煉的文字,要在有限的字數中傳遞出無限的內涵,表達出廣闊的空間,釋放出強大的感染力。精微性是微寫作最重要的特點。微寫作是順應時展的精致化的言語實踐,其“形”微而“神”不微。微寫作要有精彩的主旨,要用微話題凸顯社會精神風貌,用微現象折射時代風云;要有精巧的布局,詞與詞的組合、句與句的承接、段與段的銜接,要合乎情景、規范和邏輯;要有精煉的語言,語言不但流利曉暢,更要簡潔凝練,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展現神采風韻。(2)開放性。微寫作講求內容的開放。微寫作可以記錄社會生活事件,抒發心情感悟,評說社會時事,作者通過微寫作進行情感傾訴和理性訴求。豐富多彩的熱門話題,異彩紛呈的見聞感受,都能成為微寫作生動形象的寫作素材。其內容呈現出靈活的開放性。微寫作講求形式的開放。從篇章結構上,微寫作可以是有標題、主題、完整結構的文章類語篇,還可以是單個語句、語段等非文章類語篇;可以是句子、段落組成的連續性文本,也可以是以統計圖表、圖畫等形式呈現的非連續性文本。從文體上,微寫作不僅僅限于文學作品,還包括申請書、宣傳稿、通知等應用文體,以及對特定事件的觀點、評論、建議等。(3)交互性。新媒體搭建了一個功能豐富、高效的交流平臺,突破了傳統媒體單向傳播的功能局限,使得交流更為快速便捷。新媒體視閾下的微寫作根植于一種真實的語境下,有著較強的交互性。
2新媒體視閾下大學語文微寫作教學的可能性
2.1大學語文課程寫作教學現狀為微寫作教學提供了契機
寫作能力是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但目前大學語文課程寫作教學現狀堪憂。在非中文專業中,大學語文課程一直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即使開設此課程,其課時也被壓縮,教師很難在有限的課時中安排有效的寫作課時,且課時不多的寫作教學又多局限于應用文寫作范疇。寫作課時數少,內容枯燥單調,教師沒興趣教,學生沒興趣學,這是目前大學語文課程寫作教學的現狀。
2.2大學生對新媒體的廣泛使用為微寫作教學提供了廣闊平臺
《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6月底,我國微博用戶量達到2.04億,微信用戶量超過6億,獲取新聞資訊、分享心情以及獲取實用信息是用戶使用新媒體的主要訴求。大學生是新媒體使用的主要群體,通過短信、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交流互動、進行微寫作已成為很多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當前大學生微寫作作品數量雖大,但整體質量卻不容樂觀。大多微寫作作品僅僅是個人情緒的宣泄,格調不高,視野狹窄。一些充滿抱怨、憤恨等負能量的情緒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將會影響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大學生微寫作中凸顯的問題,勢必要求我們開展微寫作教學,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微寫作,并由此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提升其語文素養。
2.3微寫作自身的多功能性使微寫作教學價值凸顯
新媒體視閾下的微寫作借助短信、微信、微博、QQ空間等平臺,以實錄、新聞、隨感、評點、對話等多種形式,記錄個人的生活狀態,抒發自己的心情感受;評說社會生活事件,書寫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在寫作過程中,作者還要面對紛繁復雜的媒體世界,甄別判斷海量的媒體信息。微寫作融合了表達自我、審視社會、訓練寫作技能、提升媒介素養等多功能于一身。微寫作的這種多功能性使微寫作教學價值凸顯。通過微寫作教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發展,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審視、理性分析、科學運用媒體信息,在最優化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辨別能力和批判精神,提升媒介素養。
3新媒體視閾下大學語文微寫作教學的策略
3.1教學內容的動機激發策略
(1)關注學生所學專業的需求。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不同的專業特色和培養方向,微寫作教學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尋求不同的寫作角度,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不同專業所獨有的特點。比如可以讓建筑規劃專業的學生分析《紅樓夢》中人物性格命運和大觀園建筑園林之間的關系,讓烹飪專業的學生研究《紅樓夢》中的飲食文化。以此加深學生對專業文化的認識,提高寫作能力。把微寫作和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充分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才能從內心真正愛上寫作。(2)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寫作教學的最終指向應該是“人”的發展,而不僅僅是“文”的產出。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在寫作中寄托人文情懷,才能使微寫作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在教學中,可以選擇學生自身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作為微寫作的話題,比如:如何渡過初入大學的迷茫期,如何恰當地與他人交流,如何正確認識愛情等話題。這些話題可以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和激情,讓他們有話可說、有感而發,通過寫作、交流,指導學生坦然應對成長中的各種難題。(3)關注社會現實發展。關注社會現實發展就是要引導學生聚焦社會熱點話題和重大社會問題,關注國運民瘼,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首先,引導學生適時閱讀時評文章。其次,針對時下發生的社會新聞事件和重大社會問題,進行微寫作。
3.2教學途徑的多樣化策略
在教學中,開展多途徑的微寫作教學,將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充分結合起來。(1)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微寫作。在課文閱讀教學中設計微寫作活動。教師在課文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設計與課文內容相一致的微寫作活動,以微寫作進行文本遷移,將語言與文學、閱讀與交流(寫作、口語交際)、文本(課文)與訓練(語文知識、技能的應用)三個維度有機融合起來。例如在學習完人物傳記后,要求學生觀察班級某一同學,抓住人物特點,寫一段人物肖像描寫或語言描寫片段。(2)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開展微寫作。在豐富的校園實踐活動中開展微寫作,如成立語文社團,編印文學報刊,建立文學網站,舉辦演講會、辯論會、書法展等校園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活動形式,讓學生寫演講詞、導游詞、策劃書等。寫作與校園實踐活動相結合,使得微寫作更具有了實用性。(3)在新媒體平臺中開展微寫作。借助新媒體平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利用微信、微博、QQ空間等網絡平臺快速整合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關注微信等公眾號,使學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及時快捷地獲取有益信息,擴大閱讀量,為寫作積累有益的素材。
3.3教學評價的交互性策略
微寫作具有交互性的特點,在教學評價中充分發揮這一特點,將對微寫作教學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1)教師和學生的互相交流和評論。教師和學生的互相交流和評論應該貫穿在微寫作的始終。教師是學生微寫作的指引者、評論者,教師要對學生的微寫作作品做出具體的講解,點撥和提示寫作中出現的典型性問題,讓學生明白如何才能寫出高水平的作品。在微寫作教學的評價與反饋中,教師不是居高臨下地指導,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和評論。教師不僅給予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還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生活和情感,并幫助他們解決成長中遇到的難題。在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師生關系更加融洽,這種融洽的關系反過來會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2)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評論。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評論給學生提供了互相學習的機會。在微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自由交流、有效溝通、相互觀摩、彼此品評。由于彼此年齡、興趣、閱歷大體相似,學生之間的評論更容易讓他們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通過QQ空間或微信朋友圈,學生之間可對彼此作品互相評論,這種多向交流互動的方式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評價的有效性,教師在學生之間的互評中也要做適當的指導,為學生明確基本的評價標準,如語言是否簡潔流暢,主題是否鮮明突出,結構是否新穎別致等。在對基本標準的評判中,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郭素青.“微寫作”教學實踐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2).
[2]謝意.微寫作是文學還是游戲?多情緒發泄不會占主流[N].北京日報,2011-08-04.
[3]何捷.為兒童而教———寫作教學進行時系列談[J].新課程研究,2013(10).
作者:馬艷 單位: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基礎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