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物理學科滲透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中物理學科教學中滲透藝術素養培養內容,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做深入研讀,對學生學習基礎做深入調查,對教學實踐條件做深入思考,這樣才能做出比較客觀的判斷。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展開合作交流、對接生活推出物理實驗、延伸訓練維度進行實踐應用,都能夠創設藝術素養培養契機,教師要做好對接處理,為學生學科綜合能力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藝術素養;學科滲透
一、關注自主學習,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高中物理學科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自覺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與新課程改革精神高度對接,為學生順利進入主體學習狀態創造條件。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不僅能夠為學科教學注入豐富動力,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符合主體教育原則要求,這應該是藝術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和目標追求。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教師需要借助一些輔助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這是物理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追求,教師需要有放權意識,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機會,以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如教學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運動、空間與時間》,這節內容由三部分組成,機械運動、空間位置的描述、時間的描述。在教學啟動后,教師沒有給學生講解概念,而是發動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物體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自身空間位置也是相對的,借助數學方法,利用點線和時間、時刻的比較,展開自主學習,理順運動、空間和時間等相關物理概念內涵。學生接受任務后,開始了自主思考和合作討論,課堂學習進入深度探索環節。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環節,及時給予方法指導,啟示學生建立參照系,對物體位置進行觀察分析,對物體運動情況做對照觀察。為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求學生列舉一些生活實例,對相關物理概念進行解讀。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對諸多物理現象做深度解析,很快就形成系統性學習認知。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并做出更多學法指導,確保學生自然進入到探索環節。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屬于核心素養重要內容,教師利用教學內容展開調度,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幫助,成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習思維,形成嶄新學習內驅動力。教師針對性做出教學指導,對學生形成心理啟迪,這是比較明智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圍繞學生推出學習任務和活動,其調度作用更為鮮明,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體驗會更為深刻。
二、倡導互助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合作互動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組織時,要對學生學習實際做出準確判斷,積極推出合作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組建學習團隊,在相互協調中展開學習實踐。高中學生有比較獨立的思維,合作意識有所降低,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和發動,借助具體的學習任務進行具體調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合作條件,讓學生在廣泛交流中形成學習能力。教師要在合作團隊組織、團隊運行、團隊調度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合作能夠帶來集團力量,其助學作用會更為突出,教師要做出創新探索,以便贏得學科教學高效率。物理學科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內容,學生能夠借助團隊力量展開攻堅學習,對難點重點突破有重要促進作用,教師要正視合作學習合力作用,給學生提供更多合作機會,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合作互動。在教學《速度與加速度》相關內容時,教師先投放思考問題:百米運動員,利用10s跑完100m,我們用10m/s表示其速度,這是什么速度?學生拿到問題后,自發展開互動交流討論,很快就給出明確答案:這是指平均速度,因為這個運動員不能保證這10s中的速度是不變的,有時1s跑不到10m,有時1s要跑10m多。教師趁機引入“瞬時速度”概念,并推出了探索性實驗:這是利用光電門裝置的小實驗,由遮光板、光電門、電源、玻璃板等組成,具體操控這個實驗,運用極限方法來理解瞬時速度的物理意義。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入到實驗操作環節,對相關觀察數據進行分析,最終得出了瞬間速度概念。教師參與學生實驗操作環節,給出必要的引導,促使實驗順利展開,學生在實驗中獲得豐富體驗認知。教師先做學情調查,學生對百米運動員速跑情況做分析,為后面參與實驗創造條件。瞬時速度需要實驗來驗證,教師推出探索實驗,給學生提供合作機會,通過小組共同行動,對實驗進行對應操作,并在實踐探索中形成學習認知。從學生具體表現可以看出,物理實驗發揮重要助學作用。學生對實驗充滿探索熱情,教師深入研究學情,引導學生展開實驗操作,為合作學習提供更多幫助,確保學生學習順利推進。
三、對接生活實驗,培養學生操作能力
物理離不開實驗的支持,教師在實驗設計和組織時,要關注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給學生提供更多探索操作的機會。物理實驗與學生生活有更多對接點,教師不妨給學生準備一些生活化的實驗內容,要求學生借助生活條件展開實驗操作,并在探索驗證基礎上建立學科能力。教師要在實驗材料準備、實驗環節設計、實驗效果評價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實驗操作過程之中。學生對實驗操作有更強參與興趣,教師不妨吸收學生參與意見,對實驗方案做出創新設計。教師在教學組織和設計時,對接學生生活認知,往往能夠形成豐富學習激發動力,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展開學習探索,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認知會更為直觀。在教學《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信息,要求學生觀察圖片,展開物理實驗:很多人都坐過過山車,過山車行進中,其速度是變化的,在急速前進時,讓人產生更強恐懼感。利用身邊的物品,小組合作,設計一個過山車實驗,對其速度變化情況做實驗探索。任務下達后,學生開始尋找實驗材料,對相關細節展開研究。教師巡視班級,給學生提出一些建議,要求利用課桌、板凳、書本等進行搭建操作,利用乒乓球做過山車,觀察其運行速度。因為沒有動力源,教師引導學生做手動操作,雖然得到的數據不是很準確,但從實驗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啟示。學生對生活實驗有特殊參與積極性,教師要求學生自行設計組織過山車實驗方案,給學生提供難得實踐機會。不管實驗結果存在什么樣的偏差,學生從具體操作過程中得到了學習體驗。過山車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娛樂項目,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跟進指導,給學生實驗操作提供更多技術支持。物理實驗未必要準確的數據,參與實驗操作過程,也能夠帶來豐富學習認知,教師切準學生學習心理展開對應組織。
四、延伸訓練維度,培養學生應用技能
物理與生活有太多對接點,教師在物理訓練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踐基礎,做出更多對接設計,無疑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探索契機。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展開生活觀察、社會調查,結合自然條件進行物理研究,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學習探索機會,還能夠培養學生生活化學習意識,促進學生藝術素養的成長。生活化學習,注重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物理訓練設計中滲透生活內容,其適合性更高。在教學《重力與重心》這節內容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認識“力的三要素”,引導學生對重力進行測量,確定物體的重心。在實驗操作環節,教師先利用圓錐向“上”滾的實驗,對物體重心進行穩度的研究。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圓錐向“上”滾的時候,其重心反而下降了。在課堂訓練設計時,教師推出了生活探索內容:利用生活材料展開實驗操作,找到模型玩具小汽車,放置在鋼絲上,讓其行走,會出現什么情況,解讀這些情況的存在,注意從重心和穩度的關系。學生接受訓練任務后,開始展開生活實驗探索。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小汽車玩具,也能夠利用一些鐵絲制作懸空的“鋼絲橋”,推動小汽車,小汽車肯定會不穩定,出現傾斜和傾覆都是常態。學生對這些現象做解讀。因為小汽車的重心和其姿勢有關系,在懸空鋼絲上,小汽車姿態不平穩,其重心出現了傾斜,自然會傾覆下來。在訓練檢查環節,教師鼓勵學生做實驗解讀,學生有了實驗經歷,其響應度很高。教師推出了生活化實驗內容,要求學生借助生活材料自主展開實驗操作,并給出具體要求,學生都能夠在生活條件下展開相關操作,對重心和穩度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形成的學科能力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設計、選材、操作、調整、分析、歸結、內化等多方面的能力,與學科藝術素養培養高度契合。教師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積極推動其課外實驗操作,教學效果顯著。物理學科教學中滲透藝術素養培養因素,符合主體教育理念基本要求,教師需要有融合意識,對學科內容做深入研讀,對教學活動展開篩選推介,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成長。藝術素養關注生本學習感受、實驗體驗、評價歸結、創造能力等的培養,教師圍繞學生主體推出更多教學應對策略,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激勵,全面打造高效物理課堂,鍛煉學生多種能力。
【參考文獻】
[1]趙義祥.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新教育,2020(20).
[2]劉立雪.5個版本高中物理“緒論”的比較和啟示[J].物理通報,2021(02).
[3]李興,陸妍.進階理論視域下高中物理問題鏈的設計—“牛頓運動定律綜合應用”教學的探索[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1(Z1).
[4]盧文福.學習進階理論下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學調適[J].中學課程資源,2021(01).
[5]劉軍.趣味物理實驗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1(12).
作者:吳曉玲 單位:福建省南安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