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程改革下高中地理課堂中情感體驗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目前,雖然我國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推行素質教育,但是從實際來看,仍舊未能全部擺脫長達一千三百多年的應試教育制度,不過學生學習的目標由“求仕”變成了“求大學”,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失讓教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停滯,甚至倒退的現(xiàn)象,大批學生出現(xiàn)厭學的心理,甚至有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因此進行課程改革,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很重要。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因素之后,發(fā)揮情感的積極作用來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寬松和諧的交流氛圍是進行情感教學的基礎,只有和諧的交流氛圍才能夠讓教師得到充分的教學反饋,讓學生認知更深刻。教學不應該是枯燥和單調的記憶,而應該是學生與書本的精神上的溝通,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從高中生所處的年齡階段來看,高中生對于外界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認知,心理上處于抽象理性思維為主的階段,但是情感仍舊處于發(fā)展的階段,而高中生最缺乏的其實是社會性情感。這里的社會性情感主要指的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高中生的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可以說對于外界社會的了解并不深入,因而社會性情感缺乏。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與社會性情感有關的內容有很多,如地理教育中強調的環(huán)境倫理觀、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全球意識、尊重自然等屬于道德感;地理概念、原理、規(guī)律、過程等抽象概括性知識屬于理智感;地理教育中的區(qū)域差異、人地和諧、地圖的空間形象美等屬于美感。高中地理教學內容中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存在讓高中課堂中的情感教育成為了可能。而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情感教育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二、課程改革下加強高中地理課堂情感體驗的價值
我國的教育經歷了由傳統(tǒng)教育向現(xiàn)代教育的轉變,西方教育模式對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影響很大,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和西方教育的碰撞之中,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出現(xiàn)了奇特的融合。我國傳統(tǒng)的讀書、應試、求仕、飛黃騰達的文化模式與西方理性至上、客觀標準的觀念進行了不健康的嫁接,從而形成了獨特的教育模式。在這種獨特的教育模式之下,人的科學與道德背離、知識與能力反差、認知與情感失調,以犧牲情感、個性、身體與精神健康為代價的升學教育造成了大批學生的被動學習行為與態(tài)度。毫不隱晦地說,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應試作為唯一的教學目的,教師乃至學校追求單一的教育目標,重視知識的灌輸,輕價值傳遞與情感陶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校更加注重教師的單項傳授和師道尊嚴,難以為師生之間創(chuàng)建平等交流的條件,學生的情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培養(yǎng)。在種種因素互相作用下,學生對于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被嚴重地削弱了。在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中同樣是如此,想要喚醒學生對于地理的興趣和潛能,讓學生主動地吸收知識,需要用情感教育來形成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讓學生體驗到地理的魅力所在。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轉變教學的理念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之前的教育成果均優(yōu)于西方國家,但是大學之后的階段,教學的成果遠不如西方,這是我國科技發(fā)展落后于西方的客觀原因。而長期以來錯誤的教學理念的灌輸,讓高中生的興趣特長得不到發(fā)揮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也得不到及時地釋放,這些因素極大地影響了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自主思維能力差、創(chuàng)造力不強、獨立性差、缺乏社會責任感。而想要改善上述現(xiàn)象,首先應該改變教學的理念。地理是一門豐富而極富趣味性的學科,許多學生卻覺得枯燥,這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無關系。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上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利用與之相關的人和事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當然,當代高中生長期處于傳統(tǒng)教育中,其心理具有豐富性、含蓄性的特點,因此需要教師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
(二)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交流氛圍
一個和諧的師生交流氛圍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主宰著學生的一切,對于教師來說這樣的教學模式更適合管理學生。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模式極大地限制了自身思維的發(fā)散。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學生的作用,而想要實現(xiàn)教師角色的改變,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交流氛圍很重要。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教學的成果只能通過考試來檢驗,而這個時候往往已經晚了。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交流氛圍,能夠讓教師及時得到教學的反饋,知道學生哪些地方不懂,并及時加以彌補,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今天的高中地理教學,往往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其實質是教學的過程中缺乏情感教育,學生的情感得不到抒發(fā),對于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也有所降低。高中生正處在情感豐富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地理教學必須做好情感教育,才能夠培養(yǎng)出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作者:吳紅平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