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時代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網絡的高速發展,教育平臺如雨后春筍,教育平臺上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和在線視頻的出現,為學生排憂解難,更是有效加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本篇文章將系統分析網絡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并深入探索網絡時代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的新路徑。如此文章對高中地理的教學有所幫助,我將不勝感激。
【關鍵詞】高中地理;網絡時代;教育平臺
高中地理教學包括兩大部分:必修模塊與選修模塊,是高中九門重要教學課程中的一個。也是文科學生和選擇高中地理作為高考科目的學生的必考課程之一。在眾多的教材知識點中,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記憶力極其重要。這就需要不斷訓練與加強學生的這兩點能力,以便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牢記高中地理知識。對于許多高中生而言,高中地理屬于文科中的理科,知識點較為抽象,很難一次就融會貫通。特別是地理必修一的內容,知識點繁雜,難以理解。高中地理不僅僅對于學生而言,對于教師的教學也是極大的考驗。教師往往需要結合洋流地圖和世界地圖等一系列資料來教學,這便增大了教師的工作需求和增加教學能力的難度。
一、網絡時代對高中地理教學的影響
1.加強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靈活運用能力
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多種新型媒體方式的出現,使得教師可以運用各種網絡技術。而多媒體就是其中之一,也是現在各個高校中普遍使用的一個網絡技術。多媒體可以將網絡上的有關教學內容的圖片和視頻,將宇宙行星、太陽、地球的分布運轉、地理風貌的轉變以三維立體的形式,更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各國各地區的氣候特征、水循環、洋流知識等。極大地減少了學生錯誤的記憶點,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往往在各種考試中,地理試卷上有圖的題目是比較多的,大多數為地圖、地形地貌圖、洋流圖等。如果學生對這些圖不熟悉,無法寫出正確答案,甚至亂寫一通,造成分數的偏低。例如,洋流與氣候問題,像形成南非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這類題型,許多學生只能回答是因為處于迎風坡地段,受暖流和信風的影響等。卻說不出是什么暖流什么信風等更加詳細準確的答案來。能寫出是由于赤道逆流的增溫增濕和西南季風帶來了大量的降水和處于西南季風的迎風坡地段的答案的學生很少。多媒體的出現,結合圖上的視頻,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更加容易明白、掌握和運用知識點,加強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讓學生腦海里有一定的立體形象,從而大大提高分數成績。而且多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備課的難度,提高了教師上課的效率。需要輔導幫助學生合理的作用網絡,讓網絡成為學習的助手,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現如今,基本人人都在使用QQ、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這類社交軟件的出現,讓人與人的距離大大縮短,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課下交流。在節假日,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軟件,向教師提問,也可以與教師說說心里話,極大地縮短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能更容易的形成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學習環境。更何況,高中地理是一門較難的文科知識,學生在課上的學習,一時半會無法理解掌握,就算在家中也可以詢問教師、其他同學或者網絡搜索,來解決問題。甚至可以與教師和同學創建學習討論組,來互相分享學習要訣,從而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些軟件與學生或者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更好地了解掌握學生的情況的性格,在學校里可以因材施教,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
高校中不少貼有“天道酬勤”這樣的標志來激勵學生。每門課都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不管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不斷地學習,來加強自己的知識理論,地理教學自然也是如此。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國內外的資源可以共享,為教師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和資源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去了解更多的內容,開拓自己的眼界,豐富人生閱歷。教師可以在網絡上的一些知識評估平臺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文章以及觀看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案,讓自己的專業水平得到提高與社會認可。
二、網絡時代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方法
1.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網絡時代下,大量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設備的共享使用,為高中地理教學輸入了新能量。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優秀的,適合學生現階段的網絡資源去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案。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和電子白板將地理知識生動形象的立體的顯現出來,方便學生理解。課本不可能年年都裝訂新版本,有些數據內容可能不符合現實中的實際情況,而網絡上的數據是實時更新的,可以查詢到最新內容。網絡資源還可以為課本中沒有實例的知識點提供圖片或者視頻的實例,讓學生能夠記住、理解、掌握、運用這些知識點。如在學習西歐溫帶海洋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時候,學生只知道溫帶海洋氣候全年溫和多雨,冬季溫和多雨,但不知道其中的緣由。這時候,教師應該結合課堂時間來播放一些與這些氣候有關的視頻與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其中的差異,知道溫帶海洋氣候適合生長多汁的牧草,地中海氣候適合種植葡萄、橄欖和柑橘等水果,讓學生真的融會貫通。
2.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網絡的迅速發展,平臺的增加,互聯網全球通,使得國外的資源可以共享,國外國內教師可以相互學習。網絡資源的增加,讓教師有更多選擇的同時,也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刪繁就簡,選擇適合學生和現在教學的資源去備課。教師也可以在網絡上結合優秀教師的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講課。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上的資料課程,去提前預習課程,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不過萬事都有利有弊,學生通過網絡尋找資源的同時,應該提高自己對游戲或者一些不良網站的抵抗力和避免自身養成一遇到問題就尋求網絡幫助,不愿意自己深入思考的壞習慣。
3.不應過分依賴網絡技術
萬事皆有利有弊,不能過分依賴也不能十分排斥。教師和學生在利用網絡資源的同時,不能過分使用和依賴網絡,從而降低了自身的思考能力。教師應該好好利用網絡,來不斷提升自我素養和專業能力。學生應該利用好網絡資源,來提前預習,查漏補缺。如若教師和學生都過度依賴網絡,會導致教師專業水平降低,學生喪失興趣,不愿意聽課不愿意思考的現象。教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不能過分依賴網絡技術,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因此老師要合理運用網絡,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結語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文科中的比較難以理解一門課。將網絡技術和資源運用到高中地理的教學中來,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識點的系統化記憶,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多媒體的運用不僅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地理教學達到立體化與生動化。讓學生和教師的關系變得亦師亦友,十分和諧。開展網絡時代下高中地理教學的新出路,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不斷優化自己,提高專業水平,優化教學方法尋求更合適學生的方法。學生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自主學習,鞏固知識點,完善知識體系。不過分依賴網絡技術。這樣才能不斷完善教學模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清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6):64.
[2]張素娟.基于核心概念和學習進階分析的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銜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15):19-21.
作者:彭彥 單位: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