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自主學習高中語文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學生具有獨立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血肉軀體,有自己的感官頭腦,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有自己的知識行為等。正如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這是別人不能替代、不能改變的。包括教師,絕對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感知、思考,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只能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學習;積極引導學生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學生明白事理,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二、學生具有獨特性
在教育前提下,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獨特性,由于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性格、智能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側重,“人心不同,各有其面”。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應該成為我們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視之為一種財富而加以珍惜和開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可見,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要關注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給予不同的指導幫助。
三、學生具有發展性
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包含三層意思:第一,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教師要掌握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教育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第二,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學中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因而對教育好每個學生要充滿信心。第三,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作為發展的人,就意味著不成熟,是正在成長的人。不成熟就會有許多的不足,成長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教育中教師不能求全責備,要熱心幫助。
四、學生在學習和發展中具有主體性
教師教育的對象不是物,而是人,是發展中的具有一定能動性的活生生的少年兒童。作為具有能動性、主體性的人,從來不是被動地接受“改造”的,而是把施教活動,包括施教主體作為對象加以認識和反思,就是在這樣的交互作用中發展其主體性。況且,教育不僅僅是“改造”,教育也是“啟蒙”和“喚醒”,這種“啟蒙”和“喚醒”正是客體作用于主體的過程,是使學生成為發展主體的過程。當學生成為認識的、反思的、發展的主體,教師就與其他教育資源一樣,成為相對與學習主體的客體而被認識、占有、利用,以使學習主體得到發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首先表現為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具有獨立的主人公意識,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自覺的學習態度,能夠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獨立探索。同時,學生自覺地把自己看作是教育的對象,積極尋求發展的機會。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往往受目標和內在動機的支配,較少關注外部的獎勵和他人評價。他們善于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追求最大程度地發揮自身潛能。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勇于向他人質疑、請教。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主體性、創造性是學生自主性充分發揮的結果。從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來看,學生的學習必須由他主變為自主,我們可以從人性的角度去分析。人既是主、客體的統一,又是能動性與受動性的統一,也是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他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上面;自主學習則把學習建立在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上面。新課程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為宗旨,在學習方式上強調和倡導自主學習。那么,自主學習是一種什么樣的學習呢?我國學者余文森先生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方面的含義:第一,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第二,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學習。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元認知監控的學習。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即在學習活動之前,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做好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后,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并養成習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五、結語
可見,自主學習與他主學習是截然不同的學習方式,它能夠使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因而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有著重大意義。因此,由他主學習轉變為自主學習是新課程的必然要求。
作者:李妮 單位:山西省運城市臨猗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