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美術教學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除了基本美術技能和知識的學習之外,還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著重分析了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見和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問題策略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需要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的不斷改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高中美術欣賞課,它的開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它還能夠發揮出德育、智育難以發揮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為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必須積極尋求切實可行的教學辦法,促進高中美術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一、簡析高中美術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美術教學過于功利性。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很多高中教師一味的以高考為教學導向和目標,由于美術不是高考科目,所以便忽視了美術鑒賞課程的重要性,甚至不斷壓榨美術課時,導致美術教學時間有限,教學活動流于形式。第二,美術教師專業技能較低,難以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很多高中學校普遍對美術學科缺乏重視,在教師資源的配備上,投入很少,出現很多有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美術教學的現象,即使有專業的美術教師,也主要分配到對美術特長生的教學工作上,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難以有效提高。
二、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1.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他主張讓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的體驗。”讓大自然啟發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師應常常帶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里尋找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參觀人文藝術品,認識到大自然和創造藝術的美好之處,初步樹立科學的審美意識,形成正確的審美價值觀,陶冶情操,培養自己的人文情懷和道德素養。美術教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審美價值觀念。或者在講解美術作品時,可以向學生介紹美術作品的幾大流派,并針對性的分別進行詳細講解,甚至還可以對比他們之間的相似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對這些不同類型的藝術風格進行深刻理解和感悟,受到藝術魅力的感染,強化自己的審美能力。
2.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審美教學
當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現代教育教學的需求時,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努力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創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多媒體技術是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影像等各種媒體信息與計算機集成一起形成的一種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多媒體集成系統,是一種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能及時、直觀、生動地把各種圖、文、聲、像大量信息展示在同學們眼前,從而增大教學容量,極大地滿足美術欣賞教學的特點和需要,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以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視聽效果、快捷開放的信息資源和互動的教學功能等特點,為培養探究型、創造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為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式,推動美術教育向高層次、多元化、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美術作品和相關理論都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和想象上具有一定的難度。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呈現和演繹,能夠使美術作品更加生動和形象,幫助學生對其進行理解,使學生能夠較快接受所學內容,調動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積極性。尤其是有些美術作品,創作年代距今相差甚遠,當時社會背景和思想潮流和當今社會截然不同,即使是處于同一時代,對于有些西方美術作品來說,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在創作理念和表現形式等方面,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學習起來難度很大,更不提進行有效審美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呈現當時的社會環境,對當時人們的想法觀念進行理性認識,在了解了創作背景的前提下再去接觸藝術作品,使學生對這些作品感到不再那么陌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斷思考和探究,激發自身的審美潛力,對作品從多個角度進行全方位審美練習。例如,以《蒙娜麗莎》為例,《蒙娜麗莎》這一作品的點睛之筆就在于那似笑非笑的一抹微笑,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蒙娜麗莎的微笑進行放大處理,讓學生對此產生聯想,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和理解。
3.科學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審美
美術作品流派眾多,涉及的種類和數量十分繁雜豐富。再加上美術課堂時間有限,要想對每一副美術作品都進行詳細講解和鑒賞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對美術作品進行合理篩選,盡可能地選擇一些具有經典代表意義的美術作品進行講解,以點帶面地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幫助學生分析作品高超的創作技巧,領略作品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和人文情懷,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當學生在欣賞和分析西方繪畫作品時,教師應該根據流派、年代以及國家等對西方繪畫作品進行科學歸類,并相應的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盡可能減少純理論知識講解,而將教學重心放在繪畫作品本身的展示方面,使學生身臨其境的觀賞這些作品,體會到美術作品的高雅,擴展自己的藝術情懷和審美認識,提升自己的鑒賞品位。
4.創造寬松和諧的審美環境
新課程設計對欣賞課要求擺脫舊的教學模式,不再是單純的美術或音樂課,而是在教學內容上綜合了舞蹈、文學詩歌、數學、自然及朗誦藝術等學科知識,培養他們從發現美、表現美、到創造美和追求美的能力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既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教學通過活潑、內容豐富的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我們在滿足學生表現欲的同時,注意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力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藝術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悅性。在玩中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一百個人眼中便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對于同一件美術作品,每個人審美的看法和角度不同,并沒有傳統說的標準答案,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者。
因此,在美術課程的審美教學中,教師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來要求學生,而應該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審美環境,鼓勵學生積極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自己的理解對作品進行審美,并在完成審美過程后勇敢的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看法。例如,陶瓷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藝術創作,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要求學生自行選擇某一年代的陶瓷作品進行充分交流和討論,然后總結出小組意見和觀點。通過合作探究模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挖掘學生的審美潛能和創造力,還能樹立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藝術魅力,對陶瓷藝術產生文化認同感。
參考文獻:
[1]丁美霞.淺談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4,(18).
[2]沈明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06).
[3]王力軍.高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J].美術教育研究,2014,(22).
作者:王曉靜 單位: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