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舞蹈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舞蹈是形體藝術,它通過人體藝術化的動作,抒發豐富的情感內涵,因此舞蹈是以情喚美的藝術?!懊烙谋举|體裁是情感的教育”,也就是說,通過審美教育使人的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常成為人格品質完整的高尚的人。而在眾多的藝術形式中舞蹈卻具有獨特的美育教育作用。人們長說舞蹈“長于抒情,拙于敘事”,這道出了舞蹈的特征。也有別于其它任何藝術形式。古人云:“情動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可以說人類感情發展到最強烈時的表現形式可謂舞蹈了。人們通過對舞蹈韻律的把握產生抒情、聯想與想象,從而喚起美的感覺,美的欲望,美的理解,進而起到美育的作用。舞蹈蘊含的動態性,揭示出人生美。舞蹈是動作的藝術,舞蹈的動作是以虛擬、象征、寫意、夸張、濃縮、擴大、變形等方式處理表現的,以點和線連接的舞蹈動態。這種用動態表達情感的藝術,不僅可以將蘊含在人的心靈深處的真善美,通過人體姿態表現出來,而且還可以把人生哲理熔鑄于美化了的有節律的動作之中,蘊含了無限的人生美。舞蹈的和諧律動性,體現了人生美。舞蹈的律動性是指舞蹈過程中的全部人體的形體動作,是按一定的節奏有規律的流動的。而這種有節奏的律動把強弱、長短表現出來,也就把內心的情感傳達給了觀眾,使人從視覺和聽覺上體驗了韻律美,受到藝術表現的感染。感染所產生的功能可能使人振奮、動情、入情達到身心和諧發展。舞蹈巧妙的虛擬性,表現出生活美。舞蹈將人或物運動的狀態用虛擬象征性的手法表現出來,使欣賞者了解事物的內情實質。這種象征性的表現手法,為舞蹈體現生活,表現生活,也使人產生聯想、想象,從美的藝術享受中得到心靈上的感應和凈化。
二、舞蹈教學對智力因素的培養
1、觀察力?!斑@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的高級知覺形態,這是一種積極的能力”。舞蹈的“形”是指形體的外部動作,它表現為形形色色的體態。千變萬化的動作及動作間的連接,舞者必須進行仔細觀察,才能領悟到其韻律、風格、特點。同時還必須學會觀察生活,觀察各類舞蹈活動,才可能有一個良好的舞蹈外形。如各民族的舞蹈,都有不同的特點,像傣族的“三道彎”,蒙族的“鷹”的動勢,朝鮮族的“鶴”的動感,以及中國古典舞的“圓”,芭蕾舞的“長”的感覺都是經過全面的準確的觀察得到的。學生經過長期的訓練,有助于提高觀察力。
2、注意力。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老師在做舞蹈動作時,學生必須記住它的動律、點和線、節奏、內在的韻味,并很快作出反映,因此必須要培養高度的注意力。而舞蹈的動作和內在的情感又是多變的,客觀上就是要求學生們高度注意,常年累月進行這種訓練,使學生養成高度注意的習慣,培養注意力。
3、記憶力。記憶是經歷過的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學生在學習舞蹈時不僅要記住音樂形象與音樂節拍,還要記住舞蹈動作和動律,以及舞蹈情感的變化。沒有良好的記憶力是無法完成一個舞蹈、一部舞劇中的若干舞段的。舞蹈者驚人的記憶力還表現在對舞蹈直接和間接有關的一切知識的記憶能力,長期培養就可提高記憶力。
三、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1、獨創性,突出表現是與眾不同,不雷同于人,也不雷同于自己,每進入一次新的創作活動,都有新的發展,取得突破性的結果。
2、思維的深刻性,編舞是在大量感性材料基礎上,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提煉,為作品找到準確的“內核”,這種思維品質對選擇題材,確定主題是很重要的。
3、思維的敏捷性,是指思維過程的速度,對事物能作出迅速而正確的判斷,這種思維對進行內容裁剪形式結構時是極為活躍的。
4、想象力。創作是一種有意圖、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它的想象是積極的創造性的想象。以上素質是實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例如在教漢族民間舞的十字步時,讓學生不要走成方塊,而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編舞發展動作技法去延伸想象,去進行空間節奏、力度變化的想象,結果產生比教材中更新穎、更獨特的秧歌步。
四、實踐能力的培養
1、以音樂特有的形式和內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種特定內容,進行編舞,能隨著音樂即興編舞,學會確立主題動作,進而變化和發展主題動作,并注意音樂色彩結構及音程關系,知道如何開頭,如何時動作體現高潮,動作與音樂溫和或體現不同,如何設置結局等。通過舞蹈短句和舞蹈小品的習作,再編成相對穩定的舞蹈組合,最后發展成為舞蹈小節目。鼓勵學生自己提出設想,提倡個性的差別和審美的多元性,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全方位的提高舞蹈創造能力。
2、相互觀摩活動,根據舞蹈的特點,定期開展以班、小組為單位的觀摩活動。目的是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經常在一定的觀眾范圍內或大庭廣眾之下登臺表演,以鍛煉其舞臺膽量,增加實踐經驗,提高表演能力。這樣時學生在創作表演、心理素質以及意志毅力等反面得到較全面的提高。
3、加強舞臺實踐機會,以班為單位,學校能通過組織藝術界、慰問福利院等活動,增加實踐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作者:劉燕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