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本科教學論文:本科民俗文學教學變革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本科教學論文:本科民俗文學教學變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科教學論文:本科民俗文學教學變革

      本文作者:吳新鋒作者單位:石河子大學中文系

      民間文學教學教法的改革與實踐

      1讓學生在課堂中進入民間語境

      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中進入的民間語境,才能讓他們初步體會民間文學的魅力。具體而言,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方式來達到這個效果--教師具體相關理論的講述和學生對家鄉故事傳說的講述。教師具體相關理論的講述是指教師應該對民間文學中“民間”(folk)進行詳細的梳理,讓學生了解民間文學中的“民間”是誰、在哪。在這方面,筆者直接繼承了北京大學陳連山先生的相關論述,讓學生明白“民間是一種日常的生活狀態”④,民間文學--曾經是先輩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在作為一種獨特的“遺留物”多少仍遺存在他們身上--就在他們身邊,。讓學生講述家鄉故事傳說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置身于自己熟悉的家鄉文化傳統中來理解那些他們貌似非常熟悉、事實上又有些陌生的民間文學傳統。講述的過程是對其家鄉民間文學知識的回憶,更重要是對學生自身對民間態度的一次檢視。筆者希望學生能夠通過這些講述,在重新理解家鄉民間文學傳統的同時,能對更多民間文學文本保持一種敏感的感悟力。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如果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具備這種對民間文本的感悟力,在課間、在他們的業余生活中也能夠保持著這種敏感;那么筆者讓學生在課堂中進入民間語境的課堂實踐就算成功了。事實證明,大部分認真的同學確實做到了。

      2讓學生自己體驗豐富、真實的民間文學場

      “作為民間文學工作者,不能只在字里行間把握和認識民間文學。”⑤作為民間文學的學習者,更不能停留在民間文學的記錄本上,雖不能像專業研究者那樣“浸潤”(deepimmersion)在民間文學場中,但至少可以自己來體驗豐富真實的民間文學場。但在體驗之前,教師的理論闡釋和經驗介紹也是必要的。正如馬林若夫斯基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導論中所言:“……我必須學著如何行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有了何謂舉止好壞的‘感覺’……我開始感到我確實是與土著人接觸上了。這當然正是田野作業得以成功的初始條件。”⑥盡管讓學生體驗民間文學場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間文學田野作業,但是無論作為研究者還是體驗者,學生先行了解這些“初始條件”畢竟沒有壞處。學生以正確的視角觀察日常民間文學場域中的傳承人或普通民眾,才會深入認識和理解這個豐富真實的民間文學場。從根本上,筆者的這種嘗試還是源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民間文學教學傳統的實踐,或者說得更遠些是對北大歌謠運動精神的一種繼承。學生“到民間去”是對自身所掌握的民間文學理論知識的實踐,同時也是民間文學課堂的延伸--課堂與民間的對話。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民間去搜集民間文學文本的活動或許是一個開啟通徑的有益嘗試。

      3讓學生自己反思“民間理性”

      讓學生自己反思“民間理性”是指讓學生正確認識民間文學的價值,尤其是那些與歷史相關的民間文學文本。筆者之所以重點強調這一點,緣于課堂上與學生的一次對話討論,討論的主題是關于一個同學講述的歷史傳說的真實性問題。當時討論很熱烈,學生分成了兩派:一方認為傳說是虛構的,一方認為傳說是真實的。這次堂課討論卻讓筆者一直在思考學生的一句話“民間傳說是沒有理性的,沒什么價值”。這種觀點代表了一部分同學的真實想法,因此如何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正確認識“民間傳說的理性”的問題變得十分重要。一方面,筆者通過理論闡述,辨明神話、史詩、傳說中的歷史真實與虛構是有理性的,這種“民間理性”實質上就是民間的歷史觀;另一方面,筆者通過讓學生梳理自己調查所得的傳說文本對“民間理性”進行反思,從而正確認識不同種類的民間文學文本的價值。

      4讓學生自己參與到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語境

      前文所述,本課程的設置的大背景是國家掀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浪潮,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會不時關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筆者的理念是要讓學生自己參與到當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語境。漢文07級的兩個學生跟隨筆者在阜康、吉木薩爾、奇臺、木壘、巴里坤、瑪納斯等縣市做了一個月的田野調查,對自治區非遺項目阜康天池西王母神話傳說有了深入的了解,其中一個學生的畢業論文便以阜康天池西王母神話傳說為題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的切身參與調查永遠要比課堂講述來得豐富、真實。筆者贊同長江大學“非遺”社團的家鄉調查,這是一個參與“非遺”保護的好方式。如果在各方面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學生完全可以深入了解一個“非遺”傳統的歷史變遷,通過對那些非書面的傳統如何被激活、被創造的觀察和思考,來反思那些“非遺”傳統與當下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發生的種種關聯及其隱含的內在意義。或許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客觀地觀察和認識當下這個變動的繽紛世界。

      民間文學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實踐

      1傳統教學手段的運用

      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固然十分必要,但傳統的教學手段亦不能丟;這對高校民間文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故事講述能力,或者說良好的“口頭表演”的能力。無論講述神話、史詩,還是講述傳說或民間故事,教師都應該把學生的帶入民間文學文本的“天空”,正如美國學者麥地娜•薩麗芭所言:“據說,不論在什么時候,只要開始講故事,夜幕就會降臨。帶著特定的意圖,用特定的方式講述某種特定的故事,可以召喚出那繁星點綴的夜空,還會有皎潔的月亮從黃昏或從天邊升起,懸掛在聽故事的人們的頭頂上方。”⑦如果教師能夠“召喚出那繁星點綴的夜空”,我們說他已經具備了較高水平的“頭口表演”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會運用或了解更多民間文學類別,特別是民歌、民間說唱和民間小戲。教師在課堂中的現場展演要比相關的理論講述豐富、生動得多,還會激發更多學生對民間文化傳統的興趣。因此,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僅丟不得,還應該提高、加強。

      2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

      多媒體手段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講述、闡明民間文學的理論知識,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民間文學課程的興趣和熱情。首先,適度、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手段。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對民間文學教學而言更是如此。其次,要盡可能多地使用教師原創性的多媒體素材,教師可以把自己田野作業的圖片、音頻和視頻靈活地運用于教學過程,讓學生切身感受民間文學的魅力;因為教師自己的田野材料更客觀、更可靠,對學生也更具有說服力。最后,教師要慎重地使用影視中的視頻片段,因為影視中的敘事往往與真實的民間文學敘事有差距和隔閡;即使要使用一些影視片段,也要給予深入的辨析。

      3多媒體素材庫的建設

      民間文學教學多媒體素材庫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根據筆者的經驗,我們要充分利用三個平臺來構建多媒體素材庫:一是與高校所在圖書館合作,充分利用其紙質、電子資源;二是與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和博物館緊密倆系,共享他們的民間文化資料庫;三是與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機構展開緊密合作,充分利用“非遺”普查的民間文學第一手材料。除此之外,教師自身平時的積累和田野作業材料也是素材的重要可靠來源。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嫩模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lv|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制服河南实里| 亚洲成AV人片在|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导航| 4444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avtt天堂网手机版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亚洲无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亚洲大码熟女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残暴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