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教育行業的蓬勃發展,各個學科都在積極尋找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質量的教學方式,在stem教育理念之下,小學科學教學也有了新的突破。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該對STEM教育理念有深入的了解以及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科學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習成績,推動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STEM教育理念以及STEM教學理念的特征,隨后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STEM教育理念;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學生的科學教學是指在常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之外,通過教師更具創新性的教學方式,來了解知識的綜合性以及科學性的學科。所以,在學習這門學科的時候,如果教師按照傳統的方式去教學,學生一定會感覺到枯燥且厭倦,因此,隨著STEM教育理念的出現,教師和學生應該重新打造科學的課堂,通過綜合性、探索性、實踐性和協作性四方面特征,來建造高質量的小學科學教學環境,只有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才能夠改善小學科學教學當中所出現的問題,以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習的學習效率及質量。
一、STEM教育理念的概念
“STEM教育”理念是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合理結合,以這四種學科為核心來培養、教育學生。學生處在人生的懵懂與探索期,他們對一切事物都保持十分強烈的好奇心,這也是對學生自信心與思維邏輯有效培養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貪玩與好學是學生具備的兩種特點,雖然兩種個性呈相反的狀態,但卻可以在小學階段相輔相成,協助學生取得學習與生活上的巨大進步。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教師與家長必須時刻了解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STEM教育”理念下開展小學科學課程,可以使學生學習到生活中的奧妙,塑造自我的思維模式,這不僅使學生的思維邏輯與判斷能力都有所提高,還會養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心理。小學時期是人一生的起點與重要階段,教師與家長必須嚴格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與行為活動,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與人生道路奠定堅實基礎。
二、STEM教學理念的特征
第一,STEM教育理念的重點是有關各個學科之間的交互以及合作,傳統教學模式是將各個學科都進行嚴格的分類,每一學科都在各自的方面有針對性以及專業性,但是其中學習的內容比較單一,所掌握的技能也比較有限,學生不能夠融會貫通,不能了解每一學科之間的聯系。但STEM就能夠將各個學科進行整合,解決了教學方面的問題,讓學生更加注重學習背后的文化理論以及實際的應用效果,讓學生能夠從各個方面以及各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有自己的思維邏輯方式,面對問題的時候也能夠清晰且快速地找到解決辦法。第二,STEM教育理念的提出,能夠讓每一學科都有一套科學嚴謹的實施方案流程,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標和任務,然后在此基礎上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和方案,最后要交流反思,學生在掌握某個知識之后,要反復思考其中的含義,并且學生之間也應該相互交流,師生之間要保持溝通,學生應該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對其中發現的問題要不斷地探索與分析,最終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第三,實踐性學習是學生思維發散,并且能夠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學習途徑。實踐學習是STEM教學理念中最注重的一點,要結合學生的親身體驗和實際的應用來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識,學生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學科的實用性和科學原理,在STEM教育理念的幫助之下,學習到真正的知識,并且賦予知識實際行動,直觀感受學科之間的魅力。第四,團隊合作精神也是STEM理念背后需要強調的一個特征,在術業有專攻的角度上來說,即使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比較強,各方面的能力也很好,但是也沒有辦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STEM教育理念的提出,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當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他們能夠有相互合作的意識,提高彼此之間的合作能力,并且改正自己存在的問題,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學生一定能夠建立良好的性格和世界觀。除此之外,STEM教育理念強調的團隊合作精神,一定要延續到教師、學生和家長當中去,讓三者之間與社會相互協作與配合,共同來完善教育教學。
三、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
(一)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
STEM教育理念是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對某項內容感興趣,但是卻沒有很好的自律能力,所以盡管有興趣卻不能夠持續,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有可能對以前很感興趣的內容失去了興趣,而很容易喜歡上另一件事情,這樣不利于學生開發腦筋,養成良好習慣,也不利于學生專注能力的培養。目前,很多學生在學校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在回到家中之后,就會將這種好習慣拋之腦后,沒有辦法長期的保持一些行為習慣,這很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展開。因此,教師和學生家長應該相互交流以及合作,讓學生家長也能夠深入了解STEM教育理念,與教師一起配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行和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小學科學《不同材料的餐具》這一章的內容時,學生就應該在家中和家長一起觀察平時使用餐具的各種材料,全面地體現出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需要發揮的作用,以此來增強教育質量。家庭環境能夠培養學生的各種習慣,并且科學就是來自于生活的,學生在觀察餐具材料的同時,還會對生活中的科學有不一樣的領會,然后將所觀察到的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教師和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思考,去完全領會這一章的基本內容,并對科學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新STEM教育理念的教學目標
科學這門學科對于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是讓學生了解世界,了解生活,了解周圍一切的主要途徑,但是這其中也包含著許多知識點,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這種形式來展開教學的話,很容易讓學生對科學這一門學科產生厭煩心理,不利于后續學科內容的學習。而科學這門學科是無處不在的,在生活中有著極高頻率的應用,學生都應該學好這一門學科,從而了解生活,積累生活經驗。在生活中有許多現象都能夠以科學的知識來解釋,比如人在太陽下行走的時候會產生影子;不停地呼吸新鮮空氣;天氣總是陰晴變化的;水低于零度的時候就會結冰;天空總是藍色的等現象,學生都能夠在學習科學這門學科之后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小學科學教學和STEM教育理念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在小學課堂當中,如果能夠采用STEM教育理念的一些內容,可以使小學科學教學課堂更豐富多彩,并且教學質量也能夠有所提高。因此,將小學科學和STEM理念合理地融合,能夠將二者之間的優勢發揮到最大,使得學生很好地掌握這一學科的內容。教師也應該肩負起教育的職責,不斷創新STEM教育理念的教學目標,讓小學科學課堂迸發出新的創意和靈感。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小學科學《時間的測量》這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就應該基于STEM教育理念制訂出教學目標,讓學生完全掌握時間這一科學名詞,可以用水來測量時間,也可以讓學生去自己研究時間的測量方式,全面了解時間這一概念。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學的質量,所以在本章內容開展之前,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明確接下來學習知識的范圍和內容,以此提高教學的質量。
(三)創設STEM教育理念的教學環境
在STEM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都能跟隨此理念的腳步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但想要發揮出STEM教育理念的巨大作用,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習此理念的相關知識,了解它的主體思想,才能夠創建出與STEM教育理念相契合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到新的知識。教師要準備豐富的教學道具,讓學生在科學課堂當中,增強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去認清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之間的聯系,掌握科學這門學科,教師也應該設計一些游戲活動,便于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實踐和操作,并且認識到科學這門學科的具體意義。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是教師要去奮斗的目標,小學科學的學習是離不開實踐的,學生對一些事物都充滿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種經歷是成年人缺少的。因此,在合理的情境當中學習科學知識也是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打造STEM教育理念下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置身在這種情境之中,用自己的頭腦和實際行動去解決問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對科學這門學科有更好的認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豐富自己的頭腦。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小學科學《校園里的植物》這一章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校園內去觀察植物,讓他們對身邊的一些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討論一下花的顏色、品種、花瓣的形狀、數量等,也要為他們講解根莖葉的作用,學生相互討論之后作出記錄,最終了解到文章的學習內容。
四、結語
STEM教育理念是新時期教育智慧的結晶,更是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標志,它能夠使教學更加完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質量。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應用STEM教育理念,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科學這門學科,并且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冉松.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探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5):10.
[2]田淑翠.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策略的探討[J].新作文:教研,2020(4):1.
作者:張艷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金筑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