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文教學下群文閱讀教學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十分重要。語用能力的培養,基于廣泛的閱讀,基于良好的語感以及學以致用。基于語用視角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通過進行多元整合,培養語文感受力;注重互容互通,激發語文想象力;引發閱讀聯系,培養語文概括力;引導對比分析,培養語文辨析力的策略,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實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用視角,群文閱讀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學科的教學重點在于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同時要展現學科的綜合性以及實踐性等典型特征。基于這一觀點,不僅界定了語文學科的性質,也指明了語文教學的方向,那就是語用。語用能力的培養,基于廣泛的閱讀,基于良好的語感以及學以致用。在組織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需要突出強調的重點在于針對語言文字的運用,這樣學生才能在穩固扎實的聽說讀寫訓練中習得知識、提高能力,才真正有助于發展思維的條理性、提高閱讀習得的全面性,這樣的全文閱讀才具有張力和實效。
一、進行多元整合,培養語文感受力
語文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是學生在面對語言文字時所生成的感知能力,也是語文學習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石。語言是由語言文字組合而成,并非是單一的疊加,需要作者靈活運用表達技能,對文字進行再創造。由此可見,其間充滿了作者的表達智慧,對學生而言,具體的閱讀過程實際上就是和文本之間所展開的深度對話,這也是一種創造過程,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由學生自主建構,這樣才能以文本為對象,展開多方面、多維度的斟酌梳理,并對其中所涉及的關鍵要素進行整合,體會其中所描繪的情境和韻味。以“戰斗英雄”為例,在以此為主題展開的群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將重點著重聚焦于學生的感受力,其中所編排的內容包括《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舍身炸碉堡》。在這些文章中,是對英雄人物的贊頌,但是與其相關的時代背景學生并不了解。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其講解相應的戰斗背景,幫助其了解當時局勢的緊迫以及復雜特點。這樣就能夠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質感,也能夠拉近其與英雄人物之間的距離。之后,由學生靜思、默讀、完成批注,主要聚焦于為學生留下深刻感觸之處,寫下此時此刻的感受。上述內容結束之后布設交流,教師可以選擇關鍵之處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啟發,為學生留有充足的表達機會,特別是對人物形象的感知和體會方面。經過點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感官,也能使學生自主聯想生活實際,以此生成個性化獨特感受。針對這組文章的閱讀可以配上音樂,也可以鼓勵學生關注使自己深受觸動之處,結合實踐說一說個性化感悟,這樣學生就能夠體會作者蘊含于其中的情思,還能夠將其轉化為個性化的真情實感,既能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其聯想,使其產生情感共鳴。
二、注重互容互通,培養語文想象力
陸機認為“觀古今于須臾,扶四海于一瞬,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在這句話中,實際上非常直觀地描述了想象的神奇,由此可見,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其關鍵重點在于如何喚醒學生的想象,如何使學生感受想象的魅力。對于學生而言,想象這種方式就是要大膽、具有創新性。針對所解決的問題,只有展開具有創新式的研究,才能夠快速且高效地探尋有效的解決辦法。由此可見,在創新思維中,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語文教師則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喚醒其想象潛能。在教學時,群文閱讀這種方式能夠突破單篇教學的局限,能夠以一篇帶一篇或者擴展到多篇,真正呈現閱讀教學的改變。當然,也需要教師精選文本,要聚焦于有助于啟發學生想象能力的文本,同時要架構思考原點,使文本之間可以實現互通互融,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更好地喚醒其想象能力。在以“星星”為主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精選的群文文本如下《夜晚的天空》《夜晚》《磨刀石》《星星》四首,這是四首兒童詩,針對這些文本的教學,可以設計以下流程:首先為學生創設交流環節,要求學生說一說眼中的星星像什么;其次引入導讀《夜晚的天空》,說一說在這首詩歌中星星像什么,并在這一過程中體會比喻的表達特點;其三,在小組內自主完成另外三首詩歌的學習,思考在這三首詩歌中針對星星的比喻。在這一過程中,還要相機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蘊含于其中的奇特想象,使學生可以緊扣文本主題及線索,充分放飛想象,體會比喻的表達特點及表達效果。最后就是由學生自主創作兒童詩,寫一寫自己眼中的星星。群文閱讀這種方式能夠極大地拓展閱讀內容,也能為學生提供想象的源頭,在培養其想象能力方面具有獨有的優勢。實際教學過程中,只要能夠準確把握有助于喚醒學生想象的關鍵觸發點,再結合多篇閱讀,便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也能夠保證想象源頭的活水。文本中所揭示的弦外之音以及言外之意,實際上都是啟迪學生想象的關鍵土壤。
三、引發閱讀聯系,培養語文概括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單元板塊的編排以主題為核心,這樣能以此作為整合文本資源的重要依據。將相似主題的文本整合在一起,以主題為核心詞架構群文閱讀教學,能就此打開具備深度的閱讀,促使學生生發積極主動的思考,生成深刻的體驗。在這一過程中,筆者認為聯想二字是其中的關鍵點。以“自然奇觀”為例,這一主題下編排了四篇文本。以下以《觀潮》《火燒云》為例,闡釋對群文閱讀的具體流程:首先為學生建立自主閱讀的環節,充分喚醒想象。在開始群文閱讀之前,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展開自主閱讀,這樣讓學生對這兩篇文本的內容擁有初步了解,放飛想象,嘗試分析這兩篇文本的相似之處。學生也能結合個性化感悟生成各自不同的想法和結論。有學生認為兩篇文本都是描寫景色的,也有學生認為在這兩篇文本中語言生動形象,還有的學生關注的是觀景的具體時間。根據學生的反饋可以發現,雖然學生展開了聯想,但是還表現于相對零散淺顯的狀態,沒有準確把握群文閱讀的核心關鍵。盡管如此,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了聯想的意識,這對接下來群文閱讀活動的推進具有良好的助力作用。其次以問題為引導,組織學生展開科學的聯想。為了使學生的聯想具有條理性科學性,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指向性的問題,更易于學生發現兩篇文本的相似之處,例如:兩篇文本在描寫順序上是否存在相似之處?在修辭手法上是否存在相似之處?在閱讀之后大家產生了怎樣的情緒或者感受?兩篇文本能夠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基于上述問題的引領,為接下來的閱讀以及聯想指明方向,學生便能聚焦于寫作順序、修辭手法,情感態度以及寫作技巧四個不同的維度,對其展開全面綜合的分析,這樣就能對寫景文章形成全面的了解,也能夠把握正確的閱讀策略,了解蘊含于其中的寫作技巧。由此可見,教師以主題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抓手,既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四、引導對比分析,培養語文辨析力
針對相同體裁的文本,教師大都偏向于趨同教學,就是由學生自主發現這些文本的相似之處,當然針對文本的文學特點也由學生自主總結,這種方法能使學生了解不同體裁的特點,但是如果過于趨同,顯然還會掩蓋不同文章的獨有光彩。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基于以下兩個維度努力,建立群文閱讀教學:首先,在相同體裁的文本之間建立對比閱讀,使學生發現一類體裁的相同之處,也能夠關注其中的不同之處,更易于其把握不同體裁的典型特征,體會每一篇文本獨有的特色;其次,針對相近體裁的文本建立對比閱讀,就能夠針對不同體裁的概念及特征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夠在反復閱讀過程中提高閱讀力、理解力和鑒賞力。以《陶罐和鐵罐》和《獅子和鹿》為例,這兩篇課文同在《科學的思想方法》這一主題下,都是寓言,所講述的道理也非常相近。可基于以下途徑展開群文閱讀,幫助學生建立對比,體會各自不同的文學魅力,深化學生對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特點的認知和理解。首先,發現相同體裁文本的相同之處,在學習這兩篇課文之前,可以簡單闡釋寓言這種文體的概念、特點,并提出要求,結合自己對寓言的理解,探尋兩篇文本的相同之處。這樣就為學生建立了對比的機會,也能夠進一步發現其相同之處,如文本短小、寓意深刻等,以此揭示二者的相同特征。其次,針對相同體裁的文本,發現其間的不同之處,當學生能夠初步了解寓言的典型特征之后,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建立對比,發現兩篇文本的不同之處。可以展開小組討論并完成梳理總結,有學生認為:在《陶罐和鐵罐》中,大都以語言對話的形式呈現;在《獅子和鹿》中,更多的體現于內心描寫。也有的學生認為:《陶罐和鐵罐》中所蘊含的道理很深,讀完之后需要仔細品味才能體會,但是《獅子和鹿》道理淺顯,因為小鹿心里的話已經充分闡釋了寓意。通過學生的討論及交流,不僅能充分展現這兩篇文本的特色之處,也能使學生體會潛藏于其中的寓意。寓言和童話具有極高的相似性,只要體現于語言、形式及內容等方面。所以,還可引入之前所學過的《丑小鴨》,再次建立群文對比閱讀,使學生自主探尋寓言和童話之間的區別。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展開了有效的群文閱讀,也深化了學生對體裁及其特點的認知。在當前的語文課程中,群文閱讀的呈現為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樣式,突顯了語用的特點。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建立對比分析的平臺,有助于提高學生比較整合語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對其思維深刻性的有效鍛煉。群文閱讀教學方式不僅關注學習方法的習得,還著重體現科學素養、人文素養,使學生可以實現綜合全面的發展,使其知識和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進而形成語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袁華顏.關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課外語文,8.
[2]郭鳳.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實踐探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1(01):23.
[3]項小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8(03):-63.
作者:陳俊煒 單位:江蘇省啟東市萬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