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課堂提問在中學語文課堂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提問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已經有很長的歷史。近年來隨著學生主體意識的突出,提問受到很大的關注。通過對近些年來國內有關教師對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研究的分析后發現:教師提問的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課堂提問的功能與作用、課堂提問的忌諱。課堂提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要求,針對相關教學內容,設置一系列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從學生方面來看,它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誘發學生多問、敢問的治學精神,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養成從容沉穩,應對自如的表達能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藝術提問;教學
1目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的有以下著作:陳桂生在《漫話“滿堂問”》揭示因提倡“師生互動”而產生的“滿堂問”現象,指出教師提問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提問次數過多,且大都是老師問學生答,所提的問題又過于簡單,所提的問題幾乎只有一個標準答案,很難見到學生主動發問。錢正昂在《談語文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一文中提出語文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所問問題太復雜,所提的問題不是一個真實問題,不明確自己提問的目的,只接受自己期望的答案,自己提問自己回答。坎波伊的《課堂問題分析與解決———成為反思型老師》闡述了中小學教學之中需要分析和解決的多種典型課堂問題,既包括學生的學業成績低下、學習障礙、學習動機不足、行為不端、注意力缺失等問題,也包括文化沖突、高利害評價、社會經濟、家長會、雙語教育等其他問題。書中提供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有助于教師打下解決真實課堂問題所需的知識基礎。
2設計提問應遵循的原則:
2.1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與思想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來巧選角度,精心設問、發問。
提問要盡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談,不能總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上繞圈子,而應該注意采用比較新穎的說法,從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問題富有形象性、啟發性,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比如教《蠟燭》,要理解標題的含意,可以變換一種問法:要贊美反法丙斯同盟各圍戰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戰士的深厚感情。為何不用“友誼”而用《蠟燭》作標題呢?然后,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到蘇聯紅軍戰士為解放南斯拉夫,一位戰十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一位南斯拉夫母親不忍紅軍戰士曝尸戰場,冒著連天的炮火,掩埋了這位烈士,并把她惟一珍貴的珍藏了45年卻一直舍不得用的結婚喜燭,點在了烈士的墳上。用以表達對烈士的悼念、敬愛之情。用《蠟燭》作標題,足以表達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戰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已沒有了國界,達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這燭光,是紅軍烈士生命之光;這燭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圍人民戰斗友誼的象征。可見蠟燭的意義非同尋常,也是表現文章的寫作手法———象征的手法?,F行的語文教材深入淺出,可讀性很強,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平鋪直敘地提問,學生就會感到索然無味。這就需要教師力求避免所提的問題太直太露,而要做到直題曲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求知的熱情。如教《美麗的西雙版納》,如果直接問:文中描寫了西雙版納哪些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就很難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采用曲問法,假設場景:如果你是一名導游,正帶著游客游覽西雙版納,那你將如何向游客介紹西雙版納的美景?這樣提問,就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學生們爭先恐后的來當導游。
2.2提問要注意問題設計的順序,層層深入的原則。
層遞式提問將幾個連貫性的問題由易到難依次提出,前一個問題是后一個問題的基礎,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深化,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步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教者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扣一環地問,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展,這樣的提問處理,學生肯定樂于接受。
2.3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特點,找出能誘發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來問,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們的心“竅”上。
因此,教師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一般來講,“是什么類型”的問題適合提問基礎薄弱的同學,“為什么類型”的問題適合提問學習能力高的同學,“怎么辦類型”的問題適合學生共同討論回答。比如,教學《荷塘月色》,絕大部分同學都能說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是直接抒發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是文章的文眼,但要回答作者為什么不寧靜的問題,則只有對背景和作者有更深了解的同學才能回答,至于作者怎樣才能真正擺脫那種心境,則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問題,應該作為專題研究的課題由學生具體研讀,共同解決。
總結:
課堂藝術形式提問是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是推動學生實現目標的重要控制手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來及時掌握反饋信息。激發學生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在教學前應精心設計提問問題,控制好它的適用性,符合學生思維規律,同時課堂提問也是衡量教師義務能力的一個重要尺度,我們要認真研究,使教研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周小江.《“問”出語文課堂的精彩—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方式例談》[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49:10
[2]劉娟花.《課堂提問的價值及其實現》[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9:52—53
[3]范國強.《初中語文提問藝術探索》[J].好家長.好教.育2007,4:48-49
作者:奚芳 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育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