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概述信息技術課課堂問題的設置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注意設問的層次,要逐步遞進,能引發深入思考
課堂提問應當是一個由表及里逐步上升的過程,而不是在同一層面上的重復提問,上一層次的問題應是下一層次問題回答的基礎,要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搭起一個“腳手架”。在這里可以引入布盧姆結構,從知道、理解、應用、評價、綜合逐步設問,問題分為內容問題、單元問題。例如,在學習信息技術網上搜索這一課時,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安排了以下一系列問題:你知道哪些搜索引擎?什么是搜索引擎?你了解網上搜索引擎的發展歷程嗎?搜索引擎如何使用?你能用搜索引擎解決哪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課堂教學一般依問題為主線依次展開,這些問題的設置層層遞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知識會逐步得到深化。最后提出“通過分析搜索引擎將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哪些變化”,以激勵學生進一步思考。在提問過程中應當注意,單元問題是在對內容問題理解的基礎上提出的,例如如果不了解“搜索引擎如何使用”,學生就無從分析解答“你能用搜索引擎解決哪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由此可見課堂問題的設置需要科學的規劃,層層鋪墊,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殿堂。
二、貼近生活,引發興趣,注意學以致用
在教學高中信息技術時,所提問題的內容應符合該地區學生的生活環境特點和學生的知識結構特征。課堂問題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出現。這就要求在提問前先要針對提問對象進行分析,例如在教學《信息技術》wps表格“數據排序與篩選”一課時,如果提出讓學生分析比較中、美、德、日、印度、巴西六個制造業大國各自的優勢所在,從人才質量、市場健全程度、國家政策等多個方面去展現這六個國家各自得以躋身制造業佼佼者的背后緣由,學生會很茫然,甚至不知如何下手。但如果讓學生收集近幾年來當地產業各項收入的數據并分析盈虧的原因,結果會怎樣呢?學生分析身邊的事情會更加得心應手,更能引發探究的興趣,能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知識的意義在于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由此可見,對同一個知識點的學習由不同的問題引出,學習的效果完全不同。
三、為學生搭建一個開放民主的回答平臺
由于課堂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在長時間內是相對固定的,在這樣的客觀情況下就形成了一個“熟人環境”。除了教師對學生的個別評價以外,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顧忌,例如在讓學生進行課堂評價的過程中,學生會想:我如果把教師的分數打低了,教師會不會對我有意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也是如此。如果那樣我們的課堂就會失去一個寶貴的民主氛圍,久而久之學生的思想就會受到禁錮。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有義務改變這一環境,打破禁錮。目前網絡教學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我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提問,由學生投票,回答問題都在背對背的環境下完成,這樣我們得到的答案會更真實有效。在實際課堂實踐過程中,學生對于這樣的回答方式興趣濃厚。
四、積極評價,觀點明確,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必須嚴格把關,既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要防止學生的發言漫無邊際、正誤不分。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審時度勢,及時、積極地評價學生的回答,明確觀點,從而優化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對回答正確的學生,其原有的認知結構就會得到肯定和強化;對回答錯誤的或不全面的學生,教師給予及時調整、糾正,會改變其原有欠缺的認知結構。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任務實踐查找“目前中國有多少家博物館”,首先帶領學生分析“目前”指的當前或離現在最近的時間;“多少家”指的“數量”;“誰的”數量,即“博物館”的數量。從中分析關鍵詞、提煉關鍵詞及使用關鍵詞,從關鍵詞的選擇中去評價學生。其次通過學生搜索到的結果,從信息的時間、者的權威性、甄別信息的角度進行評價。最后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制作“網上博物館之旅”幻燈片,從學生搜索信息的準確性、展示作品的藝術性、呈現信息的完整性等方面進行評價。
五、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鼓勵學生建立信心
教師是課堂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思考的積極性,教師的情感表述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站在學生的旁邊和中間,而不是站在他們的對面,要讓學生自然地把教師當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語氣和手勢,注意傾聽學生,及時糾正補充。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教師的提問要盡量避免使學生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教師可超前性地追問或再次遞進提問,讓學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給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有話盡說。總之,在信息技術課中有效地進行提問,不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地位,讓他們成為了學習思考的主體,鍛煉了他們今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他們打開了一扇思考、創新的大門。
作者:朱生貴單位:青海省格爾木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