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科技資金績效審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積極引入信息化審計手段
一是利用審計業務數字化工作模式,創建科研項目或課題數據大集中數據平臺,開展各類科技資金數據的縱向歷史分析,橫向關聯分析,為績效審計提供技術支持。二是利用統一組織審計項目管理模式,啟動信息化條件下大項目審計管理方式,在審計項目的組織和實施人員之間建立有效的協調溝通機制,對審計項目進行統一組織和管理,實現資源共享、業務協同、整體聯動。三是利用總體分析和分散核查審計模式,變局部分析為全面分析,變經驗抽樣為各類科技項目數據的縱向歷史分析和橫向關聯分析。四是推動建立聯網審計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手段,將科研管理部門、項目承擔單位的科技項目的項目數據和財務數據與審計系統聯網,對科技項目進行實時監控,實現審計關口前移,提高審計覆蓋面,縮短空間距離。
二、建立科技資金投入績效評價體系
科技資金投入績效評價體系可以從績效目標、績效指標、評價標準三個方面來建立。績效目標。分為長期總目標和年度目標兩大類。長期總目標是科技資金投入在一個較長的時期中的所要達到的基本任務,可以不要求以定量的形式來表述,但其設計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年度目標是服務于長期總目標,需要確定年度投入資金規模,項目數量以及實現的成果。設計原則需要以客觀、可量化和可衡量的形式表述。績效指標。可以從投入和產出兩個層面設計,每個層面包括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投入層面以財政科技投入金額和資助項目數量等為基本指標。產出層面以科技直接產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基本指標。通過獲得論文專著數量、專利授權以及培養高級人才數量等指標評價資助項目的科技直接產出水平含量;通過成果轉讓額、技術貿易出口額、創匯、增加產值等指標評價資助項目的經濟效益;通過帶動社會和企業資金投入、增加就業崗位等指標評價資助項目的社會效益。評價標準。是對績效指標進行評價的參照系。可以對每一類績效指標結合不同的績效目標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可以參照我國歷史數據和國外同類數據設定合理的評價標準。在設計過程中要避免設計成千篇一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
三、創新審計組織方式
針對科技資金管理部門多,資金規模大,時間跨度大,承擔單位多,資金管理使用環節多等特點,在審計組織上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以下方式:作為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的組成部分開展專項績效審計。即在財政審計大格局模式下,結合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在審計署相關司局統一指導下,各派出局作為參與局,選擇部分科技專項的某個方面,如政策引導類計劃及專項中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火炬計劃或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等,在相關管理部門和項目承擔單位展開專項績效審計。作為審計署年度審計計劃的單獨項目組織實施。即采取“上下聯動”的審計模式,由審計署統一組織,派出局和特派辦共同參與,選擇如863計劃或973計劃等專項進行績效審計。派出局負責中央管理部門科技資金的管理、資金分配等方面的績效審計,特派辦負責分布在各地方的科技專項的具體執行情況。審計資源和信息共享,審計結果匯總反映。作為全國性審計項目組織實施。采取“上下聯動”、“點面結合”的審計模式,由署有關業務司統一組織,派出局、特派辦和地方審計機關共同參與,對我國財政科技資金開展全面完整的績效審計。派出局負責中央層面的財政科技資金管理和分配使用,特派辦負責省級及省會城市的財政科技資金管理和分配使用,各地方審計機關負責地市、縣級及以下財政科技資金的管理和分配使用。搭建大項目管理平臺,上下聯動、點面結合,審計資源和信息共享,審計成果匯總反映。
作者:琚濤單位:審計署駐太原特派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