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原林業資源開發及發展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存在的問題
1.1整體森林生態系統薄弱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不斷對森林進行不合理地開發,外加自然界自身的原因,致使青藏高原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同時沒有進行很好的治理和恢復,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平衡發展。青藏高原孕育著豐富的資源,但是森林植被相對來說比較匱乏。森林的覆蓋面積只有13%,其中,青海、西藏的森林覆蓋率只有0.35%和6%,很多地方由于砍伐和放牧過度,使山體變得荒無人煙,河水污染嚴重,導致水土流失。生態環境嚴重惡化,給很多區域的人們生活帶來飲水困難。
1.2開采和種植比例不協調,忽視苗圃建設,加重造林任務
在森林的開發中,森林管理單位思想偏差,最初只注重森林開發帶來的經濟效益,忽視了森林的再種植和開采后帶來的生態效應。“只采不孕”,或者“只造不管”,這種經營方式致使很多曾經森林興旺地區的林地變成牧地。同時,青藏高原地區開采林地后建設的苗圃極少,全區的建設范圍不到1萬hm2,這些苗圃不能滿足該地區對林業再造的需要,嚴重阻礙了該地區林地的可持續運用和發展。
1.3沒有系統的經濟林生產管理模式,科學技術水平較低
在青藏高原區域的經濟林中,云南和四川的油料林和果樹林發展比較快速,但是其它的經濟林發展緩慢。特別是管理單位不能根據當地的水土、氣候情況引進相適應的樹苗,盲目引進不相適宜的樹種,使再造林的樹苗成活率較低。除此之外,管理單位對先進的科學技術重視程度不夠,不能利用先進的技術植樹造林,同時,在樹種管理的方法上存在漏洞,從而產生一系列問題。有相關數據顯示,云南的低產果樹林地面積占全區經濟林面積的41%以上,而其它地區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經濟林苗圃面積少,樹苗短缺,優良品種稀少,直接關系著該區域經濟林的規模性發展。
1.4亂砍濫伐現象頻繁,導致資源嚴重浪費
青藏高原常年處在高原氣候中,早晚溫差大,氣候變化莫測。同時,該地區的煤炭儲存量較少,不能滿足該地區居民的生活需求,大部分居民都用木材作為生活燃料。有數據顯示,西藏是木材消耗量較大的省份,平均每年的年耗量在23萬m3。該地區的森林資源出現了嚴重供不應求的現象。云杉、冷杉、柏木等都是比較稀有的森林資源,是良好的建筑木材,該區域用它們來作為燃燒的材料,大大浪費了森林資源。
2青藏高原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2.1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平衡的原則,建立系統的管理體制和法律法規,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體系
在高原林業的開發中,應當堅定不移的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并存的原則,以保護性開發為方針,利用先進的科學生產技術進行生產,生產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產品。同時,建立系統的管理體制,改變林地的管理方式。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對一些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行為進行針對性的懲處。另外,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綜合利用當地的優勢,把林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協調好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平衡關系,使開發利用和植樹造林均衡發展,建立生態型林業系統。
2.2加大對天然林的保護程度,利用生態工程建設林地
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等諸多流域的發源地,由于人們的亂砍濫伐,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同時很多珍貴的樹木和稀有物種頻臨滅絕。所以,為了生態的平衡發展,本區域的管理單位應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自然保護區,使稀有的動植物和天然林得到相應的保護,加大植被的種植和培育,利用生態工程對水域進行治理,退耕還林,嚴禁采伐天然林。
2.3合理開發經濟林業,提高非林業產品的經濟效益
經濟林是創造經濟效益的重要方式,合理開發和種植經濟林是本區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該區域適合種植經濟林的土地大約有110多萬hm2,退耕還林的面積也在逐漸增加。所以,經營單位應該對這些地產林地進行合理地改造,種植品種優良的樹種,提高林果的產量。例如,在云南地區可以多種植一些熱帶果樹和油料林基地;在青海東南部地區可以種植產量較好的蘋果樹和柑桔樹,以此提高果業的經濟效益來代替木材的經濟效益。
3結語
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的高原林業資源地域之一,是長江、黃河等流域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的重要屏障。合理開發和保護高原森林資源,保持生態平衡,是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作者:余家慧 單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