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杜鵑在園林景觀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立足于我國現有資源與高山杜鵑產業大背景下,高山杜鵑在我國園林景觀應用具有巨大的潛力。生長習性野生高山杜鵑多分布在高山深谷,適應性較強,性喜冷涼潮濕的氣候環境。土壤最適pH值4.0~5.0。當pH值高于5.5時生長受阻;高于6.5植株就會生長不良甚至死亡。高山杜鵑能耐-16℃~-32℃低溫。自然花期在2月中下旬至6月底,依海拔高度和品種不同而異。云南菌子山等地在2月中旬開花,鄂西地區在3月中旬,浙江天臺山在4月下旬左右,山東威海在5月上中旬,云南香格里拉6月下旬依然有花。同一地區的開花早晚與當地冬季溫度有關,花期可能歲歲不盡相同,暖冬則花期提前,反之亦然。
高山杜鵑一般情況下先花后芽,花朵凋謝以后抽春梢。受暖冬影響,也有花苞與葉芽同時萌發。4~7月形成花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高山杜鵑一年一般抽梢2次,產生春梢和夏梢,秋季溫和地區會第三次抽梢,產生秋梢。正常生長條件下,春梢的花蕾大而飽滿,發育程度高,為主要觀賞花,夏梢花蕾稍次,秋梢花蕾小,木質化程度低,易受凍害,一般情況下也能夠開花。應用在園林景觀中園林應用高山杜鵑,一方面展現高山杜鵑的原生態美,將高山杜鵑恢弘大氣的自然風景微縮展現到園林景觀中來,結合當地自然環境水平或進行大面積開闊地栽培,形成壯觀秀麗的仿自然景觀;另一方面根據高山杜鵑的生態特性,結合城市綠化的需要,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積栽培,構成與當地自然環境相協調的山水園林景觀,因地制宜將高山杜鵑的美麗融入城市園林景觀。
根據高山杜鵑花的形態與色彩差異,采用多種喬、灌木杜鵑混合種植,構成立面高低錯落、平面色塊分明的園林組群?;蛐Х伦匀痪坝^,將高山杜鵑花種植于林間或山坡,形成杜鵑山、杜鵑嶺、杜鵑谷等景觀。以杜鵑谷為例,將觀景人行道設置在谷底,坡面上種植高山杜鵑,利用地勢加大植物群落間的高差,花團錦簇,目不暇接。在造景設計,可根據高山杜鵑生長習性,以盆栽、綠籬、花墻、叢植、片植的造景形式應用于園林景觀設計中。林緣種植樹林邊緣部位既有林木帶來的涼爽濕潤的微氣候,又有較高大的喬木為高山杜鵑提供半遮陰的散射光條件。同時高大的林木是高山杜鵑天然的防風屏障,這些都能滿足高山杜鵑對環境的要求,在造景方面別具一格。高大的林木與灌木型高山杜鵑的錦繡艷麗相得益彰,有的林緣部分與草地相接,或三者之間層次鮮明,色彩艷麗,間或點綴蝴蝶花、白穗花、酢醬草、絲蘭、蕨類或菊科植物,視野開闊內容又豐富多彩,形成立體景觀。疏林地種植高山杜鵑適宜在郁閉度60%~70%的疏林地生長。光線太強易造成葉片灼傷、發黃,生長不良;光線不足,高山杜鵑易徒長,分蘗減少,株形松散,花芽分化率低,花苞數量減少;如果通風較差,容易誘發病蟲害。在疏林地區種植高山杜鵑,多選灌木型品種,或裝點林間小徑,或模擬自然生態,既不失其美觀艷麗,又野趣橫生。水景布置水景搭配高山杜鵑在園林觀賞與城區園林美化應用中被廣泛應用。高山杜鵑艷麗多彩的花色與飽滿的樹形,搭配水中靈動秀美的倒影,可得到動靜皆宜的景觀效果。
城鎮綠化選擇株形緊湊、枝葉繁茂、耐修剪的高山杜鵑列植路邊、墻根或花壇草坪邊緣,構成綠籬。東西向道路,則種植于路南側;南北向道路,則種植于路西側。常綠型大灌木高山杜鵑可組成樹墻、花屏。氣候適宜地區,喬木型高大或造型獨特的高山杜鵑可孤植于草坪等開闊地帶。主干細長、分枝稀少的杜鵑可數株叢植,結合園林修枝,形成樹球、花叢。大面積造景則應以片植為主,配以色塊組合,以多取勝,突出高山杜鵑造景主體。因地造景高山旅游風景區是高山杜鵑的故鄉,高山杜鵑可以為那里的松林、巖石、流水增添大色塊。因地制宜、因材制宜,高山杜鵑在園林景觀應用正趨向多元化。應用品種目前,國內應用于園林景觀的高山杜鵑品種主要從比利時等歐洲國家進口,如2008年威海園林建設集團引進國外高山杜鵑5000株,露地栽培條件下正常生長并安全越冬。目前引種試驗比較成功的品種有‘優雅’、‘諾娃’、‘錦緞’、‘凱特’、‘紅珍珠’、‘安娜’等。國內的高山杜鵑原始種質資源豐富,可應用于栽培的種類少。此外,越來越多的野生品種被發掘,在景觀應用上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如大樹杜鵑等,或雄奇俊美,或嬌美艷麗,但都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自然生長下能夠形成景觀。
目前高山杜鵑在國內的應用水平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還未得到大面積推廣。適宜國內栽培的品種成功引入或培育、栽培技術的完善程度是制約我國高山杜鵑園林景觀應用的瓶頸,打破這一瓶頸將打開國內廣闊的市場,同時,挖掘我國豐富的野生資源,培育國產專利品種是高山杜鵑廣泛應用于園林景觀的長遠之路。隨著高山杜鵑的不斷引入,栽培技術的不斷突破,高山杜鵑在國內園林景觀應用具有巨大潛力。
作者:戚海峰舒大慧石姜超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