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海綿城市在生態園林設計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通過探索海綿城市在城市生態園林設計中的區域層面和城市層面2方面的應用,分析生態雨水廊道、組團雨水花園和道路生物滯留帶3個方面的應用,達到保護原有生態系統、對以往被破壞的生態系統恢復以及低影響開發的目標,建設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生態宜居海綿城市。
關鍵詞:海綿城市;生態園林;低影響
開發生態園林設計是以生態學為基礎,結合景觀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和有關城市生態系統理論,建立清潔、優美、文明的生態環境。而海綿城市立足于水生態,作為一種生態途徑,旨在不同尺度上綜合解決中國城鄉突出的水問題。通過生態性的思路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建設低影響開發的生態排水設施,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從生態園林和海綿城市2個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宗旨一致———人與自然的協調關系,謀求可持續發展,恢復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從而促進城市生態的建設和發展。
1海綿城市
1.1海綿城市的概念
傳統城市建設過分強調鋼筋水泥的硬化作用,城市降水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出,在極端天氣下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等問題。為了應對城市水生態問題,國家提出了“海綿城市”的概念,把城市看作是一塊“海綿”,讓其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海綿城市是一個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生態宜居城市。海綿城市主要通過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和生態排水設施,建立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不同的“海綿體”,通過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來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1.2海綿城市建設原則
1.2.1規劃引領原則。海綿城市整體規劃的好壞是建設項目能否正常有效發揮作用的關鍵。城市規劃需要全局考慮城市的生態系統,先規劃后建設,發揮規劃的控制和引領作用,落實海綿城市建設,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的內容。
1.2.2生態優先原則。生態是海綿城市的基礎,規劃和建設時在考慮保護公園、綠地等生態綠線“海綿體”的同時,還應特別注意保護河流、湖泊、濕地、坑塘、溝渠等藍色“海綿體”,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與低影響開發設施,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和可持續水循環,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維護城市良好的生態功能。
1.2.3安全為重原則。海綿城市應結合城市防洪排澇標準,與工程措施共同構建城市雨水管控系統,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安全,增強防災減災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
1.2.4因地制宜原則。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水文地質特點,合理確定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與指標,并因地制宜地選用各低影響開發設施及其組合系統。1.2.5統籌建設原則。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涉及到多部門、多專業,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要統籌建設,各部門和各專業要分工負責,協調統一,堅持同時規劃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原則,確保落實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指標和技術要求。
2.1區域層面應用: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區域層面強調保護和修復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生態園林規劃設計中,在體現園林景觀藝術特性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其生態功能,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流、湖泊、濕地、坑塘、溝渠等水生態敏感區,留有足夠涵養水源、應對較大強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維持城市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特征。林地、草地、湖泊、濕地的保護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也要作為生態園林設計中考慮的關鍵因素,需要加強生態修復已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和生態調蓄空間,保證整個生態系統的區域性和協調性。
2.2城市層面應用:低影響生態開發在城市生態園林設計過程中,按照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低的開發建設理念,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夠的生態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積比例,最大限度地減少破壞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同時,根據需求適當開挖河湖溝渠、增加水域面積,促進雨水的積存、滲透和凈化。
2.2.1生態雨水廊道。生態園林設計中要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來保證城市水系結構的完整性,優化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同步優化、調整藍線周邊綠地系統布局及空間規模,實現自然、有序排放與調蓄,優化水域、岸線、濱水區及周邊綠地布局,并銜接控制性詳細規劃,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雨水廊道,達到水系及周邊地塊低影響開發控制指標。生態園林設計中要充分結合城市水域、岸線、濱水區,明確水系保護范圍,落實城市總體規劃明確的水生態敏感區保護要求,劃定水生態敏感區范圍并加強保護,已破壞的水系應逐步恢復。生態園林設計中要轉變傳統設計理念,不能將排水功能過于依賴管渠、泵站等相關設備,尤其是要轉變傳統“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的設計方法,應該在城市水系規劃中盡量保護與強化其對徑流雨水的自然滲透、凈化與調蓄功能,優化城市河道(自然排放通道)、濕地(自然凈化區域)、湖泊(調蓄空間)布局與銜接,并與城市總體規劃、排水防澇規劃同步協調。
2.2.2組團雨水花園。組團雨水花園是兼具審美性和生物保水功能的滲透性淺口綠地,被用于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種生態可持續的雨洪控制與雨水利用設施。雨水花園作為一種別致的園林景觀,生態園林設計中要在滿足綠地生態、景觀、游憩和其它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預留或創造空間條件,對綠地自身及周邊硬化區域的徑流進行滲透、調蓄、凈化,并與城市雨水管渠系統、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相銜接。根據公園綠地、附屬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等各類綠地低影響開發規劃建設目標、控制指標和適用的低影響開發設施類型,建立各類的雨水花園形成不同的“海綿體”。雨水收集是雨水花園的重點,屋面、道路、地表是收集的重點部位,屋面雨水從立管到建筑底部的收集槽,道路與地表雨水的坡度等問題需要結合場地具體設計。設計過程中,明確周邊匯水區域匯入水量,提出預處理、溢流銜接等保障措施的基礎上,通過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種方式,將低影響開發設施融入到綠地規劃設計中,盡量滿足周邊雨水匯入綠地進行調蓄的要求。雨水花園設計時,為保證景觀效果可通過合理設置綠地下沉深度和溢流口、局部換土或改良增強土壤滲透性能、選擇適宜鄉土植物和耐淹植物等方法,避免植物受到長時間浸泡而影響正常生長,影響景觀效果。
2.2.3道路生物滯留帶。生態園林設計中根據城市道路,小區道路和景觀道路等不同類型構建道路生物滯留帶,通過滲透、調蓄、凈化方式實現道路低影響開發控制目標。設計中在滿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結合道路橫斷面和排水方向,充分利用城市道路自身及周邊綠地空間建設低影響開發設施。可以在道路的綠化帶、車行道、人行道和停車場等位置建設低影響開發設施,如下沉式綠地、植草溝、雨水濕地、透水鋪裝、滲管等,通過這些生態排水設施構建道路生物滯留帶,通過滲透、調蓄等方式提高道路徑流污染及總量等控制能力。
3結語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和諧可持續生態城市的追求會永不停歇?!昂>d城市”的概念要求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方針政策,符合廣大人民的生活需求。因此,希望通過探索海綿城市在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既能對目前存在內澇和干旱的城市區域有所作用,同時也能為以后城市生態園林設計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袁弘,傅微,喬青,王思思.“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J].城市規劃,2015(6)
[2]仇保興.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J].建設科技,2015(1)
[3]邢雅楠.試論海綿城市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J].城市地理,2016(6)
作者:劉川川 單位:北京林豐源生態環境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