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植樹造林技術與管理方法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又稱為植樹造林,使用根系完整的幼苗樹木做為造林的材料進行造林。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適應較差的環境,抵御各種災害的能力較強,后期生長比較穩定,因此這種方式對林地的要求相對不高,樹苗種植之后樹木的成活率比較高,苗木的適應性較高,后期的生長穩定。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是不受樹種的限制,總之,到目前為止這種方式是植樹造林使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之一。
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又被稱為分生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樹木的枝干等具有生殖功能的營養器官以及竹子的地下根莖作為造林的材料。這種方法的特點是能夠節省很多育苗的時間和不必要的開支,培養簡單、操作方便,成活率相對較高。樹苗幼期生長速度快,且能夠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患病率較低。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能夠進行營養繁殖的樹種,例如楊樹、松樹、柳樹、泡桐樹等樹種,采用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材料來源廣。缺點是如果母本的數量較少且分布情況受到限制時,不適宜應用分殖造林法進行大規模的造林。此外分殖造林法對林地的條件要求較高,需要林地的土壤濕潤、疏松,有利于插穗生根成活。
二、植樹造林的管理措施
1.幼林的撫育管理幼林撫育通常指的是林區造林完畢之后到郁閉前的這一段時間采取的各種撫育措施和各種技術。新種植后的幼林一般要經過緩苗期、幼苗生根、成長并逐步進入生長旺盛期的過程。林木在生長過程中,這個時期是最關鍵的節點,對以后的產量有著重要的聯系。同時,這個時期的幼林基本處于散生狀態,林木出現最主要的問題是林木與外界環境的適應問題。幼林撫育的根本任務是為幼苗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滿足林木對水、空氣、肥料和光熱的需求,使之能夠迅速的擺脫危險期并迅速成長,達到較高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適時郁閉,為林木后期的生長和高產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幼林撫育管理的主要內容應該從土壤管理入手,通過松土、除草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排除雜草、其他高大樹木對幼林的競爭。另外,對林木自身也要進行必要的控制,如對其進行間苗,修枝等,使之能夠快速成長。在以前,由于管理者對幼林撫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以及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很多幼林撫育管理的水平很低缺乏有效的撫育,以至于嚴重影響到了造林的效果。
2.封山育林管理
封山育林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種獨特的育林方式,這種方式主要是對具有天然下種或者萌蘗能力的硫林、灌叢、采伐跡地以及荒山、荒地,進行封禁或者人工輔助,使其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夠成為森林或者灌木植被。這種造林技術是我國勞動人民的獨創。經過多年來的實踐創造,封山育林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可以加快綠化的速度;其次,造林花費成本較低;最后,林區的生態系統完善。通過封山育林建設的林區大多是樹木種類多樣,林層結構完整的復合林,對于保護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防止病蟲害、保護生物多樣性都十分有利。因此,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資源,加快綠化進度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各個地區應該因地制宜的進行推廣和實施。為了進一步的加快封山育林推廣的進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原林業部就頒布實施了《封山育林管理暫行辦法》對封山育林管理制度進行了規范。封山育林必須堅持以“封山育林為主,封育結合”的原則。兩者只注重哪一個方面都達不到育林的目的。封育結合,缺一不可。
3.退耕還林措施
退耕還林就是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的耕地,有計劃的停止農業耕作,并逐漸恢復森林植被,以減輕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實施退耕還林是國家站在國家發展和人民長期發展的利益角度,著眼于國家民族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著眼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因地制宜,面向新世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作者:王瑞攀劉芳輝單位:河南省安陽市林業局
第二篇 1當前國家的林業資源狀態淺析
在我們國家,木材的加工業發展的不是很快速,現在還處在初期,面對著生產機械不先進,單位規模不大,產品的品質較低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嚴重的干擾了行業的進步。而且,因為總的生產率太低,國內的產品供應不足等等的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導致我國的人造板工藝和世界上先進的工藝之間存在很大的距離。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的人造板工業如果想要躋身國際行列的話,很顯然是要面對很多困難的。
2當前使用頻率較高的造林措施
2.1播種造林法
該措施是說直接的把種子種到地里,任憑它自然生長。這個措施很簡單,而且也不需要很多資金,非常的適合大規模的種植工作的開展。不過該類措施對林地環境有著非常嚴苛的規定,而且對后續的管控活動也有一定的要求。適合播種造林的樹木種子需滿足以下基本條件:種子成活率高、生長環境要求較低、發芽率高、種子供給充足,例如茶樹、泡桐、核桃、杏子等都適用該種造林方法。對播種地的要求有:各種蟲害相對較少、遠離人口居住區、土壤松軟、土地肥力適中。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塊狀播種、穴播、縫插、條插和撒播等。
2.2分殖造林法
這個措施是說將植被的營養部分和其地部分當成是造林的關鍵物質,把它們培養成樹木。這個措施不但能夠縮減苗木從最初的萌芽到生長為樹苗的時間,還能夠減少費用,縮短時間。其對操作工藝并沒有嚴苛的規定,而且操作措施很簡單,小苗的成活率很好,可以通過嫁接設計保留其優秀的基因。不過該措施對造林氛圍有很嚴苛的規定。而且造林材料還要受到母樹的總數以及分布狀態等要素的干擾,這種方法主要用于適用營養繁殖的樹種,如松樹、楊樹、柳樹、泡桐和竹類等。
2.3植苗造林法
上文中講述了兩類十分常見的措施,除了這些方法之外,還可以使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數采用一年生實生苗造林)。
2.4結合所在區域的具體狀況選取樹種
要結合植被本身的生長特性,為其生長創造優秀的氛圍。要結合所在區域的天氣以及自然氛圍,選取優秀的樹種進行造林工作。結合防護客體選取合適的樹種,通常要確保種子有著如下的優點,比如生長速率快,防護水平高,長勢穩定,抗逆性強等。除此之外,又能改變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旅游的觀賞性,豐富森林資源景觀,還可提高植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對于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5造林栽植方法
通常采用挖坑栽培方法,不管是哪一種地形地貌,坑大小都要滿足以下尺寸規格:4565em長寬,深35-55cm,坑底要平整,坑距離保持在13~1.8m為宜,可以保證每畝植株數量不超過兩百株;松、闊株行距為2m×2m,密度達到160~170株/667m左右。栽時苗木要保持端正,根系順向水平舒展,苗梢向山下(不反山)。要適當洚淺,抑制根勁萌蘗,擴大生根部位,增強抗旱能力栽植一年生長苗木(一般苗高在30cm~45em左右)。苗莖人土1/3左右,苗高大于40em的以苗莖入土15em~20em左右為宜。
2.6營造混交林
伴隨著杉樹以及松林等的營林規模擴張,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不能有效的適應環境,容易導致病蟲害,而且這種問題在很多區域都會發生。所以,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杉、松、闊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
3結束語
植樹造林技術是為了讓栽種的苗木能夠順利“成熟”的有效保障,只有把植樹造林的技術掌握好,才能高效的完成植樹造林任務,早日讓我省林區位置更加顯著。筆者認為林業養護工作直接決定了整個林地的綜合經濟效益水平,要做好林地養護工作是保證種植樹種科學合理搭配,單一的樹種抵抗蟲害風險能力較低,經濟效益不高,因此要盡量采用混合種植方法,最大程度提高林地的綜合產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有選擇性的挑選經濟樹種種植,同時適當對樹種進行嫁接和基因改良,以此來起到提高單株樹木的產量的目的。
作者:夏樹單位:東亞布力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