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抗旱造林技術論文(4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上世紀我國許多干旱地區在進行植樹造林時都會出現由于缺乏水分造成林木幼苗成活率較低等現象,而一些地區由于經濟資源不足等原因無法有效改善這一現象。近年來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而人們也不斷重視起干旱對樹木的影響和問題,因此,許多科研小組都成功找出了解決干旱問題的辦法。本文將對干旱樹木結構進行全面分析,并對抗旱造林技術和要點進行探討。
關鍵詞:樹木抗旱;分析結構;造林技術;種植要點
一、樹木的抗旱性和抗旱結構分析
1.樹木的抗旱性分析
氣候條件干燥、土壤的水分不足會嚴重影響樹木的生長,這也是我國目前干旱地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提高樹種的抗旱性能是抗旱造林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樹木的抗旱性主要是指在干旱的條件下樹種的存活能力。為了不受外部干燥環境的影響,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會逐漸縮小葉子的面積,從而達到穩定體內的水分,減少在生長過程中的蒸發,進而更好適應干旱的環境。這也是因為樹木在干旱的環境下生長,就會降低樹木光合作用的能力。從而使得樹木更好的適應干旱條件,減少樹木本身的蒸騰作用,保持樹木自身的水平,從而防止樹木受到干燥環境的影響。由于樹木進行光合作用和自身的水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減少樹木的蒸騰時間能更好的適應干旱的生長環境。還有樹木根系的發達程度是衡量其具有抗旱性的指標,樹木的生長能否獲得良好的營養成分主要由根系的活力程度決定的,當樹木體內缺少水分時,就會對樹木根系的活力程度有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樹木的生長速度。為了在干旱的環境下使樹木能有更好的生長,就必須使其根部的生長充滿活力,進一步提高樹木的抗旱性能,即便在水分不足的情況,樹木也能生長的很好。
2.樹木抗旱性結構分析
(1)樹木抗旱性形態結構研究
在樹木生長環境比較干旱的情況下,樹木因為環境的影響,其就會使自身的葉量下降,同時,也會縮小也葉的面積,這也在干旱的生長環境下,樹木為了更好的生長,會通過縮小自身樹葉的面積來減少水分的蒸發,從而保持樹體內部水分的平衡,更好的適應干旱環境。為了適應干旱環境,這是主要方法中的一個。
(2)樹木解剖構造研究
通過對樹木葉片解剖可以了解葉片內部的結構特征,通過研究可知,葉片的結構對樹木的抗旱性也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樹木的不同部位都具有不同的結構特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對樹木的抗旱性能有更深的研究。而且通過對樹木根系的解剖了解,根系的導管與根莖面積的比值不同,樹木的抗旱性能都會不同,還有根系的橫截面、木質部面積以及韌皮部的面積的比值不同,樹木的抗旱能力都會有很大的區別。
二、抗旱造林技術的種類
1.雨水造林技術
顧名思義,雨水造林技術是利用雨水對樹木進行澆灌的一種技術。利用收集雨水的設備儀器在降雨天氣對降雨進行集中收集和存儲,當遇到干旱天氣時可以利用收集的雨水對林木進行灌溉,以確保能夠促進樹木穩定生長。這種造林技術有以下幾點好處。第一,利用收集雨水對樹木進行澆灌,能夠合理利用雨水,將雨水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這種方法適用于氣候干燥降雨量少的地區;第二,利用雨水進行造林,可以達到減少水資源浪費的效果,并通過合理使用雨水達到維護自然生態平衡的效果;第三,這種造林技術大大降低了用水成本,可以在節省國家財產的同時提高林區的發展效益。
2.固體水種植技術
固體水種植技術是一種新型科學技術,通過將水的形態改變,達到長期存儲的效果。將水分子重新排列,從液態轉變成固態,在使用時將固態水放在樹根處,利用降解原理將水從固態恢復到液態,從而達到灌溉樹木的效果。這種種植技術較為先進科學,目前在許多干旱地區得到運用,不僅效果明顯,而且對于長期儲存水源也有一定幫助。但由于技術含量較高,許多經濟不夠發達的地區無法利用這種技術進行林木種植,因此廣泛性較低。
3.容器育苗造林技
術容器育苗技術比較適合干旱地區,因為干旱地區的水土條件較差,不僅土壤肥力不夠,而且土質也容易受到外力條件的破壞,從而導致一般的樹木的難以生存,即便存活下來,生長的質量的也不是很高。因此,必須選擇一些抗旱性能較好的樹種,才能適應氣候條件惡劣的干旱環境。容器育苗技術的優勢就是容器本身能保持幼苗所需水分的平衡,還能涵養幼苗的養分,保證幼苗根部的營養和水分,從而促進幼苗的生長,而且在苗木進行移植的過程中,要想幼苗能更好適應林區的土壤,必須將容器底袋破壞,從而使苗木的根部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三、抗旱造林技術的注意要點
1.樹種選擇
適地適樹是進行科學造林的基礎。如果選擇的樹木不具有抗旱性,讓其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環境下,樹木的成活率得不到保證,這樣的造林也沒有效果。因此,要選擇合適的樹種,以適應干旱的環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同時也可以將樹木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在實際的造林過程中,對于樹種的選擇,要結合對林區和環境的雙重考慮,使樹木既適應土壤環境,又適應干旱的環境,從而能夠健康地生長,以便獲得較的經濟利益和生利益。
2.整地
整地是造林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之一,一般林區都會選擇在造林的前三個月進行整地工作。首先,整地不僅能夠提高樹木幼苗的存活率,提高幼苗的根部發展能力,對于提高土地蓄水能力也起到重要組用;其次,合理的進行整體可以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提高有機物質和其他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對于促進樹木生長具有一定幫助;第三,在整地時規劃種植密度,不僅能夠促進樹木光和作用,更能夠提高樹木吸收土壤中水分和營養物質的能力,對林區發展起到基礎作用。
3.起苗
首先,在進行起苗時要選擇在水分和溫度較為充足的天氣進行,以確保林木幼苗在初期能夠獲得充分的水分和營養;其次,樹木的根部在生長中起到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是樹木生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起苗過程中必須保護好根莖;第三,在起苗過程中如果發現樹苗過高,要及時對幼苗枝葉進行適當修建,要保證樹苗的高度不超過80cm,以確保樹苗能夠健康生長,而在修剪后用塑料等不透氣的材料將切口處扎緊,并在切口處涂抹適當的保濕物質,確保樹木幼苗能夠保持自身水分,為提高林木存活率提供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黃朝珺,聶雪花,李永兵,高承兵.抗旱造林技術在民勤干旱沙區造林中的應用研究[J].甘肅林業科技,2013(03).
作者:李金龍 單位:單位:黑龍江省黑河市頭道嶺林場
第二篇:干旱地區楊樹大苗造林技術
摘要:在乾安縣干旱立地適宜造林的品種楊為白林1號、白林2號、黃快楊、小黑楊系列品種,苗木規格為二根二干或三根二干,適宜采用深溝栽植。水分是楊樹大苗成活關鍵外在因素,運輸時要澆水并覆蓋保濕,栽前澆一遍水,栽后澆兩遍水;及時撫育,確保成活成林。
關鍵詞:干旱地區;楊樹;大苗;造林
乾安縣位于吉林省西北部風沙鹽堿區松嫩平原腹地,處在松花江、嫩江匯合處以南,屬松花江第二和第三階地,有“乾安臺地”之稱。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6℃,日照時間2866.6h,無霜期平均145d,年均降水量420.6mm;總體立地環境具多風、干旱和沙地、堿地多的顯著特點。乾安特殊立地只適合楊樹、柳樹、白榆等少數平原樹種生長,尤以品種楊最為速生。近些年來,按照吉林省林業廳要求,積極培育楊樹大苗進行造林,主要特點是成活率高、見效快。本人通過多年實踐,認為必把握好如下技術要點。
1整地
首先選好造林地塊,然后進行平整,使用重耙耙地1次,使土壤疏松,以增強通透性能,減少水份蒸發,提高地溫。土地整平后,采用機械拉溝,溝要直,避免彎曲;深度為50cm左右開口寬度可以達到60cm左右,溝與溝的距離一般為3m,之后在溝底挖50cm×50cm植苗穴。
2苗木選擇和準備
樹苗選擇要堅持適合當地氣候、土壤,同時要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相結合,適合農民增收相結合。根據當地條件和造林目的,優先選用抗旱抗逆性強、速生的優良楊樹雜交種,要求做到即起、即運、即造。①造林品種。適宜乾安立地生長品種主要有白林1號、白林2號、黃快楊、小黑楊系列品種,不能采用其他品種楊。②規格。選擇根系完整無缺損、苗干通直二根二干(或三根二干)大苗,胸徑1.5cm、苗高200cm以上無病蟲害的健康苗木。③樹苗運輸。從起苗到栽植一般要經過一段運輸時間。這個期間一定要加強苗木運輸管理,主要是保持苗木體內的水分不流失,不蒸發,需要對苗木進行保護和處理。苗木保護重點是保證苗木根系不劈裂,采取的主要措施有起苗前將苗木灌好水,要澆足澆透,起苗時避免傷害根系,確保根系完整;對起出后不能及時運走的苗木,要采取保水和遮蓋等措施進行處理,苗木運輸時對路途較遠的要聯系水源,適時進行補澆水或蓋好篷布以免水分過度蒸發,對路途不遠的地塊造林也要用篷布遮蓋。④苗木處理。苗木運輸到造林地塊后,對根系較長者要適當修剪,然后用清水充分浸泡,浸泡苗木時間至少2~3d。在栽植之前,利用甲基托布津溶液(50%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對苗木整株進行殺菌消毒處理,以防止生長期間發生病害。
3造林時間
東北地區可在春秋兩季進行造林,但春天從驚蟄到清明是春季造林的黃金季節。春季造林的關鍵是要掌握一個“早”字,宜早不宜遲,應在土壤化凍后立即開始造林,即“頂漿造林”,在苗木體內樹液流動后、萌芽前造林最為適宜,尤其對大苗而言,可有效提高造林成匯率。
4栽植方法栽植
株行距2m×3m,栽植密度為1667株?hm-2。栽植時要嚴格遵循“三埋兩踩一提苗”的作業程序,即先回填一層表土,然后將苗木置于穴中央扶正,填表土1/3深,提一下苗,以使根系完全舒展并踩實,最后填土至地表再踩實,但樹坑不能完全填滿土,需預留出10cm澆水圍堰。
5栽植后的管理
由于乾安地區干旱嚴重,水分是楊樹大苗成活關鍵外在因素;澆水一般澆三遍為宜,即底水、苗口水、催芽水,后兩遍水對苗木成活最為關鍵,必須做到澆水要及時,更要充分澆透;澆水后要及時疏松土壤以確保墑情。秋季干旱時亦要對楊樹幼林進行灌水,灌水量根據干旱程度而定,灌水量要大些,以灌飽為止(土壤達到最大持水量)。同時要加強幼林撫育,按規程要求及時除草松土、培土,適當修枝;加強病蟲害防治,重點對白楊透翅蛾和青楊天牛作好預測預報,發現后及時除治,以提高造林保存率,確保成林。
參考文獻
[1]張欣,許剛,王建民,等.春季楊樹大苗抗旱造林技術[J].吉林林業科技,2009,38(6):36,49.
[2]趙紅軍,劉艷輝.春季抗旱造林技術要點[J].林業實用技術,2004,(3):22.
作者:賈玉杰 單位:乾安縣第一機械林場
第三篇:荒山造林樹種的選擇與造林技術
摘要:荒山造林是林區重要的生態工程和環境工作。以荒山造林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強化荒山造林工作的理念,闡述了荒山造林中樹種選擇的原則及相應的造林技術措施。希望通過對荒山造林工作的深入研討,推進荒山生態的改進,探尋森林資源總量增加的措施,做到對森林生態效益增強的保障。
關鍵詞:荒山造林;樹種選擇;造林技術
1荒山造林樹種選擇的基本原則
1.1荒山造林樹種的適地適樹原則
應該以造林地的類型劃分作為基礎,科學全面地考慮樹種的種間關系和生態特征,嚴格篩選造林樹種,將適于造林地樹種,適于迅速生長樹種作為目標樹種,以此來提升荒山造林的成活率,確保種源的合理性,為提升荒山造林樹種的抗病能力提供保障。此外,荒山造林樹種選擇中要適當引入外來樹種,特別是群眾喜愛,生態功能良好的樹種,更要選入到荒山造林樹種設計和規劃之中,豐富生態體系,擴展荒山造林林木的功能性,由內而外地提升荒山造林的質量和效益。
1.2荒山造林樹種的生態優先原則
荒山造林樹種選擇中要以生態的維護和建設作為出發點。由于荒山具有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造林難度大等實際問題,在荒山造林樹種選擇中,必須強調物種的環境和生態功能,要選擇根系發達、生態效益好、速生型樹種作為荒山造林樹種,通過林木快速生長實現對荒山生態環境的有效改造,預防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問題的發生,提高荒山造林的效果。
1.3荒山造林樹種的混交原則
要在樹種選擇過程中重視對自然的全面效仿,以混交林的營造為主,建立荒山造林新模式。要結合當地的樹種分布特點和生長習性,挖掘樹種的自然功能和生態潛力,以構建混交林作為荒山造林的主要策略,建立起模仿自然生態的荒山造林工程,以實現對荒山造林目標更為全面而高效地保障。
1.4荒山造林樹種的穩定原則
在樹種選擇過程中,要考慮到樹種在極端天候狀態下的穩定性,要選擇具有穩定性的樹種作為目標樹種,特別要選擇林分優良、生長穩定,對極端天候和各類災害有適應性的樹種。穩定性還應體現在對病蟲害的適應性上,要優先選擇具有抗病蟲害能力的樹種,以此來做到從種源上對荒山造林工程的保障。
2荒山造林技術的主要措施
2.1確定荒山造林的方式
荒山造林過程應該以技術應用為前提,確定基本類型和方式。要根據立地條件優化荒山造林技術,要以荒山造林樹種的繁育確定荒山造林技術的重點,要規范性地使用播種、植苗、扦插等造林方式。
2.2確定荒山造林地的技術參數
荒山造林地技術參數主要以種植密度為主,要根據荒山造林工程的設計,以樹種的干型特點,生長規律,成林穩定性作為基礎,綜合荒山造林工程防護功能、經濟效能和觀賞性能確定種植密度。要以區域人口分布和林企經濟狀況作為出發點,科學確定苗木的行間距和株間距,做到對荒山造林效率、成本的全面優化,以便取得荒山造林最佳的生態、經濟收益。
2.3確定荒山造林的方法
荒山造林一般采用明穴植苗法作為造林的基本方法,在樹穴挖好后要通過相應處理,先在穴底鋪墊一層熟土,再在熟土上方施用設計數量的有機肥和底肥,在肥料上方覆蓋透水性的細土,再將植苗放入樹穴之中。注意苗木根須要分布合理,避免根須彎曲、翹起,再覆蓋濕土和表土,采用分層踏實的方法固定苗木,最后在踩實部位覆蓋虛土一層。
2.4荒山造林的整地技術
在具體的荒山造林工程設計中,要以外業勘測和數據調查作為前提,確定整地的大小,整地的技術和整地的方式,劃分整地區域,確定整地要點。與傳統造林地整地相比,荒山造林整地中要做好整地水平線和坡度的控制,在全面整地中荒山的植被和灌木要予以保留,這是防止荒山水土流失,建立荒山造林生態的關鍵所在。
2.5確定荒山造林的時間時機
確定要以本地林業工程實際作為參考,要以當時氣候特點與造林經驗作為選擇的出發點。一般工作在早春時節開始,利用造林苗木萌生的時期縮短緩苗期,提高苗木對荒山的適應性,提升苗木成活率。對于功能型荒山造林工程,要結合樹種的生長與發育規律,避開苗木生長的關鍵時期,更好地利用當地氣候、水文和地質優勢,提升荒山造林的效果。
2.6荒山造林苗木的水肥管理技術
在荒山造林初期應該做好澆水和施肥工作,要選擇熟土和腐殖土作為苗木的底肥。在荒山造林苗木生長進入到快速期時,要給予苗木適量的追肥和灌溉,澆水以澆透作為原則,追肥以復合肥為主。在苗木生長的第二年要加強水分的技術管理,做好春灌和冬灌,根據荒山造林苗木生長適當追加氮磷鉀等肥料和養分。
2.7荒山造林苗木的撫育技術
荒山造林中撫育最為關鍵,在郁閉期之前,造林苗木需要經過緩苗、生長的過程,特別是枝干和樹葉的加速生長階段,需要為苗木提供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和水肥條件,以此來建立荒山造林苗木的適應性。這就必須做好撫育技術的應用,要以改善立地條件和環境條件為技術的出發點,加快荒山造林苗木的生長,促進苗木成林,形成荒山造林穩定的林分。撫育期的技術環節和重點應該放在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環境管理三個主要方面,要結合荒山造林的期限和季節進行春季和冬季兩次撫育,荒山造林后的第二年在春、夏、冬三季進行撫育工作,主要以補植、修型、割冠、除草為主,為荒山造林苗木提供理想的環境和生長空間。
2.8荒山造林地的管護技術
造林后須設專人對造林地進行管護,其方法采用巡山管護,主要是防止人畜踐踏、預防和減少森林火災,定期觀察幼樹生長狀況和存活情況及病蟲害危害,等等,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以便采取相應措施。
3結語
荒山造林過程中既要結合相關的經驗,也要堅持必要的原則和策略,取得荒山造林技術的強化,這樣才能更好地選擇和確定樹種,使荒山造林過程科學化、系統化和合理化,推進林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增值和增加,從生態上實現荒山的改變和資源的蓄積,為荒山區域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與保障。
參考文獻:
[1]滿曉國.淺述荒山造林主要技術及新方法的應用[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4,(02):122-125.
[2]魏賢玲.開展農村荒山綠化的必要性及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03):215-218.
[3]李德武,郭文軍,武秀利.簡析安陽縣荒山造林[J].科技信息,2009,(26):143-144.
作者:胡迪 單位:遜克縣林業局新立林場
第四篇:苗木抗旱造林技術
摘要:干旱是我國大部分區域的天氣特點,也是常見的區域性災難,對于林業造林來講有著直接的影響。將造林工程質量提升作為中線,對苗木造林進行研討,針對干旱問題進行深層次思考,提供了做好林木苗木的選種工作、苗木抗旱的栽培工作、苗木抗旱的撫育工作等措施,希望為旱季和干旱條件下更合理地開展林業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工程;造林;林木;苗木;抗旱
1做好林木苗木的選種工作
苗木種類是決定抗旱能力的先決條件,要在選種和設計階段就注意苗木抗旱能力和適生性,從苗木源頭做好抗旱的準備。
1.1選擇優良的耐旱品種
干旱區域的降水特點是春季降水量不足,為了更好地進行苗木繁育和森工造林,應該做好以林木抗旱能力為基礎的選種工作,要結合樹木品種的生長、栽培和繁育特點,確定具有抗旱能力的優良品種作為目標。同時要力爭在本地抗旱能力強的林木品種內選種,使苗木能夠有效適應干旱條件,做好對抗旱能力的保障。
1.2結合林業工程實際選種苗木品種
在干旱區域地下水資源分布有著不同的特點,進行植樹造林苗木品種選種可以結合林業工程的特點,對于地下水較淺的區域可以選側根發達的品種作為目標苗木,而對于地下水較深的區域,則應該選根系縱向發達的品種作為目標品種,以此來做到對苗木生長、抗旱能力的保障。
2做好苗木抗旱栽培
工作栽培是一連串技術和工種的復雜交織和有機結合,具有靈活性大、專業性強、技術性高的特點,是林業工作中系統而重要的工程。在栽培工種中對抗旱理念的灌輸,抗旱技術的應用,抗旱環節的把握,成為苗木抗旱能力的前提,對苗木栽培效果、栽培質量和栽培效率有著直接的制約作用。
2.1強化起苗環節
起苗環節是將苗木從苗圃中移出過程的統稱,起苗環節中對苗木水分、根系、枝體的保護是重點環節,其中水分的保護和保持最為關鍵,也是提升苗木抗旱能力的基礎。苗木起苗前應該針對不同品種的苗木進行灌溉,使苗木獲得大量的水分,以確保整個栽培過程中不會因水分流失過快而引發緩苗期延長或者苗木死亡。在起苗的環節要力保苗木根系的完整,避免出現劈裂根、主根系受損等問題,以確保苗木水分的平衡。在起苗后,應該對針葉苗木進行蘸泥漿處理,使其能夠避免水分過度流失。應該對闊葉類苗木進行浸泡處理,以確保苗木體內和根本有足夠的水分。同時,對于蒸發量大的苗木要進行必要的剪修,降低苗木水分散失,進而維持苗木的水分平衡。
2.2強化栽植環節
栽植環節要注重打漿技術并進行覆膜處理。打漿技術,是指對于針葉類苗木在栽植時一般要進行的兩次打漿,打漿過程中是在造林地進行。第一,將苗木放入水桶,加適量水,使苗木根部吸收足夠多的水分,保證放苗和栽植過程中水分充足。第二,栽植時把苗木放置在有垂直壁且事先挖好的坑中,適當往上提苗,確保根系展開,然后再向坑中填土,邊填邊踩實,這樣能確保根部水分充足。第三,苗木栽植好后還要覆膜,用地膜覆蓋住栽植穴,讓苗木從地膜中間掏孔露出,膜將整個根部都覆蓋住,確保苗木根部的水分能保持較長時間,保證緩苗時根系生長需要的水分,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提高成活率。
2.3強化覆土環節
為有效防止春季干旱時苗木根部的水分揮發,在栽后的苗根部加蓋一層松土來防止水分的散失,一般是在晚秋來到時進行。我國的許多干旱地區都具有冬季時間長而且春季風又特別大的特點,如果根部缺水容易導致苗木出現生理性干旱,從而影響其生長甚至死亡,進行根部覆土,能確保苗木根部水分充足。
3做好苗木抗旱撫育工作
撫育工作要做到系統、科學、高效,要結合苗木緩苗、立地條件維護和苗木管護等重點環節進行,將抗旱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目標和出發點,以此來組建適合于季節和天氣特點的撫育工作新體系,在確保苗木抗旱能力的同時,提高林木成活率和質量。
3.1做好苗木緩苗期管理
在苗木處于緩苗期的階段,應該以苗木的品種、林業工程特點和區域地質與水資源特點作為出發點,強化撫育工作的重點、細節和要點。要做好苗木的澆水,幫助苗木迅速建立起新的水分平衡,為下一步生長和發育提供前提。要做好病蟲害和雜草的清除,在施肥、打藥的基礎上,為苗木建立起益生的理化環境和生態環境,使林木能夠順利地度過緩苗期。
3.2做好苗木夏季的澆水
干旱區域在夏季可能會出現降水不足的問題,因此要在夏季對水分要求大、地下水資源不足的區域進行苗木的澆水工作。要把握澆水和灌溉的時機,不能在中午蒸發量大、溫度高的時候澆水,以避免對苗木的傷害。在澆水的過程中要確保澆水的位置,一定要對苗木根部進行澆水,避免水資源的浪費,提高灌溉效率。在澆水的過程中對于苗木周邊的生態環境應該做好清理,避免寶貴的水被雜草利用,降低灌溉的質量和效果。
3.3做好苗木立地條件的維護
立地條件的維護是林業工程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確保苗木度過干旱期,應對干旱天氣的主要林業專業性措施。應該在立地條件維護過程中做好苗木周邊的松土工作,破壞土壤蒸發過程中形成的水分蒸發和流失通道,抑制土壤水分蒸發強度,有效保護水分。要結合施肥做好抗旱工作,要結合苗木品種、生長特點、季節狀況進行差異性、科學性的施肥,通過肥料的使用降低苗木蒸騰作用的強度,以便提升苗木對抗干旱的能力。立地條件維護工種要把苗根部的雜草清除干凈,這樣能避免雜草生長過旺,同苗木進行水分和養分的搶奪,提高種植土壤的實際持水能力,最終達到有效抗旱和保墑的目的。
4結語
苗木抗旱是苗木生產和養護工作中重要的季節性工作,對于應對春季、夏秋干旱,提升苗木質量有著重要的價值,特別是對于林業工程的科學化進程和林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直接的保障功能。要繼續強化造林的其他樹穴挖掘、栽培、護理、管護等環節,有效確保土壤的水分含量,做到苗木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和精細化,使水資源得到進一步合理地利用,避免苗木受到蒸發、高溫等方面的影響,為干旱地區、干旱氣候的林企建立起林業新工作的資源、技術和管理新平臺。
參考文獻:
[1]張天祿.彭陽縣節水抗旱造林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5,(10):145-146.
[2]段然.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油松營養杯抗旱造林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24):94-96.
[3]黃朝,聶雪花,李永兵,等.抗旱造林技術在民勤干旱沙區造林中的應用研究[J].甘肅林業科技,2013,(03):150-152.
作者:李賀 單位:遜克縣林業局三間房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