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以創新的文化打造安全型煤礦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煤礦積極推行安全培訓“六法”,全面系統地對職工進行安全知識培訓,提高了職工的整體安全知識水平。
基礎培訓法
狠抓新工人三級安全培訓,即礦、區隊和班組三級培訓。在培訓中不但要注重理論學習,更要注重實踐操作。新工人經過安全知識考核,合格后方可分配到生產區隊。區隊結合新工人的文化水平、安全知識掌握情況,將其分配到合適的班組。班組為其指定師傅,簽訂師徒合同,合同期滿經考核合格后方能獨立作業。
互動學習法
煤礦積極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經常組織安全大討論,讓職工參與其中,從而實現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對“三違”人員,除了給予經濟處罰和思想幫教外,還要對其違章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有針對性地從思想、培訓等方面對“三違”人員進行幫教;在現場操作時,基層班組之間開展互動學習,管理人員主動在現場進行安全知識“傳、幫、帶”,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區隊之間、班組之間經常組織現場觀摩學習活動,互相取長補短,提高職工的安全操作水平。
親情感化法
煤礦組織職工與工傷人員、“三違”人員進行交流,讓職工在無形之中接受安全教育。職工違章后,煤礦不只是對其進行處罰,還要查明思想根源,有針對性地提出幫教意見。管理人員還到職工家中進行家訪,結合其家庭背景,做好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此外,煤礦還積極推行“模擬法庭”式教育,讓違章人員講述違章經過及其事后認識,安監員介紹其違章行為的性質和危害,安監處長組織學習相關的安全規章制度并提出處罰意見,工會主席對違章處罰的金額提出意見和建議,違章人員所在區隊負責人針對違章行為、違章處理結果進行總結,違章人員可對不合理處罰進行申辯,同班組的職工或區隊安全意識較差的職工也可以參與旁聽,接受安全教育。
自我反省法
煤礦結合事故案例給職工算安全賬,從經濟、情感等方面細算事故可能給個人、家庭、企業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算安全賬,讓職工明白搞好安全生產不僅是為了企業,還是為了自身和家庭。職工違章或受傷時,管理人員除了對職工進行處罰和當面教育外,還要督促職工寫違章或受傷的經過,談自己的認識,讓職工在深刻反省中增強安全意識。
案例學習法
煤礦每年除了組織學習達竹公司下發的安全事故案例外,還要組織力量編寫本礦的典型事故案例手冊,在案例手冊中介紹事故經過,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讓職工在學習中吸取事故教訓。
手指口述法
煤礦對各崗位、各工種的操作標準進行簡化,提煉形成了涵蓋各工種的手指口述內容。職工從班前精神狀態確認、入井安全檢查、行走路線、現場作業的每一道工序進行手指口述安全確認,使人的注意力和物的可靠性達到了高度統一。
創新安全管理模式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煤礦通過創新安全管理模式,推行班組自主管理,規范職工操作行為,不斷夯實安全管理基礎,提升礦井安全保障能力,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實施制度創新,推行親情化管理模式。煤礦大力開展“揭、評、述、亮、幫”活動。“揭”就是在班組內部互相以無記名的方式揭發各級管理人員未發現的違章行為;“評”就是職工針對揭發的違章行為進行評論;“述”就是讓違章職工利用學習時間到各區隊進行巡回宣講;“亮”就是在宣傳專欄上貼上違章職工的照片,讓礦區職工家屬對違章職工進行監督;“幫”就是區隊長、黨支部書記對違章職工進行思想教勺吮.月O推行班組自主管理,提高職工安全生產主動性。煤礦賦予班組長抵制違章指揮權、組織安全生產權、考核獎懲權和工資分配權,班組的事由班組長管理;實行安全質量標準化和隱患、違章自治管理制度,職工在工作中自主檢查工程質量、安全隱患和違章行為,及時進行處理,確保本班安全生產;推行職工積分制,職工每個班的工作情況由班組其他職工提出建議和意見,班組長每天進行評估打分,并在安全信息系統上作好記錄,為月度、季度和年度推優評先提供依據;開展班組月度勞動競賽活動,各區隊每天對班組進行考核,月底評出最佳班組和最差班組,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規范職工行為,提高技術水平。煤礦對每一個工作崗位都制定了行為規范,實行準軍事化管理;推行干部職工同進同出制度,職工入井必須打著班旗,與班組長、值班隊長一同下井,工作結束時,相鄰職工要相互檢查安全和質量,最后由班組長、值班隊長檢查,檢查合格后等待其他職工一起出井;規范了職工的班前學習行為,召開班前會實行“八步曲”:第一步是班前答題,第二步是介紹集團公司和本礦的安全生產形勢,第三步是管理人員指出上一個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第四步是班組長進行自主管理點評,第五步是職工講解事故案例和演示手指口述內容,第六步是學習安全精細化管理條款,第七步是管理人員講解當班現場安全生產要求;第八步是管理人員檢查班前會召開效果。2012年9月20日至今,煤礦杜絕了重傷及以上安全事故的發生,輕傷事故大幅度下降,為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文作者:周承紅潘廣平作者單位:川煤集團達竹公司礦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