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了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和創新能力,文章從教學方式簡單,形式單一;實驗內容缺乏綜合性和創新性;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三個方面分析了現有的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據這些存在的問題,結合具體案例針對性地提出了實驗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模式;課程改革
模擬電子技術是電類專業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既注重理論又強調實踐。實驗教學作為這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能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隨著新技術的應用,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當前模式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模擬電子技術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實驗部分不僅對理論教學起到輔助作用,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和創新能力,但是就目前來看仍然存在不足。第一,教學方式簡單,形式單一。傳統的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大多采用教師先講解實驗步驟和方法,甚至進行演示操作,然后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數據的測試。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雖然使學生完成了實驗內容,但是學生卻不能完全掌握實驗的目的和實驗反映的理論知識,更無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第二,實驗內容缺乏綜合性和創新性。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設置了較多的驗證性實驗,有的實驗內容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已失去先進性。學生只是被動地完成電路構建和數據測量,缺乏數據分析和處理的能力。長久以往,當學生真正面對綜合性電路時就無所適從,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第三,缺乏有效的評價機制。學生實驗能力的評價主要依據實驗報告。而實驗報告不能反映出學生實驗的過程,僅僅只能從文字上看到學生的實驗結果。同時,學生為了獲得更高的評價而編造、抄襲數據,缺少了對實驗現象、數據的思考,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提高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灌輸式的實驗方法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教學質量低下。所以,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例如,設計多級放大電路實驗,先回顧各種單級放大電路的特點,然后提出如何獲得同相輸出、反向輸出,引導學生再次回顧輸入輸出阻抗等問題,做到實驗內容相互獨立而又環環相扣,讓學生學習每個單元電路的同時,也了解了綜合性電路設計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革新教學內容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內容應刪減掉落后的部分,增加前沿的內容。同時,盡量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實驗,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堂課布置大型作業,即涵蓋模擬電子技術大部分內容的系統電路,如“串聯型直流穩壓電源”這個題目。完成大型作業由課內和課外兩個部分組成。課內部分:每次教學內容涉及到“串聯型直流穩壓電源”的,教師講解下電路的要求、方法等。課外部分:根據課堂講解的要求、方法,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電路設計、制板、安裝和調試等一系列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出現的疑惑進行解答,并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雖然這種綜合性實驗有一定難度,但對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其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改革考核方式,加強對學生實踐過程的考核
僅憑實驗報告考核學生實驗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應采取客觀有效的評價機制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考核方式既要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驗的熟練程度,更要注重學生在實驗過程表現出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己朔绞揭唬好看螌嶒灳褪且淮慰己?。每次實驗,根據學生完成情況評定等級,包括實驗方法的熟練程度、理論掌握程度和數據處理能力等;考核方式二:以問答形式進行考核。教師講解某個問題時,可以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提出對問題的看法、存在的不足、解決方案等。通過這種考核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實驗掌握情況,以便在后續實驗中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有效提高實驗的質量;考核方式三:大型作業。大型作業是綜合檢驗學生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掌握情況的重要措施,重點考核學生在設計電路時有無改進、創新,通過這種考核方式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結語
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對理論教學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同時也能檢驗學生綜合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創新教學模式,為模擬電子技術課程適應新時代的需要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馮曉艷,謝子殿,郭明良,等.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5(23):249.
[2]張小林,周美華,李茂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7):94-96.
[3]常春耘,陸南.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235-237.
[4]劉艷,朱昌平,宋鳳琴,等.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110-112.
作者:周永強 梁金 單位:四川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