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給水排水專業工程建設標準化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標準是開展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維護和運營服務全過程工作的基礎,通過對我國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標準化體系發展的梳理與歸納,分析其存在問題,并給出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標準體系表,為標準化改革后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標準的發展和團體標準的編制發展提供導向支持。
關鍵詞:建筑給水排水,標準化,體系表
建筑給水排水系統是實現建筑使用功能、滿足使用需求、保證人們身體健康安全的重要設備系統之一,也是在建筑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工程建設領域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給水排水系統作為銜接市政給水與市政排水的中間環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人們提供滿足使用水量、水壓、水質要求的生活用水,又將日常生活使用過后的污廢水和建筑與小區雨水有組織的排入市政管道。在整個給水排水大系統中,建筑給水排水系統是直接與每一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截至2020年,全國已有13個省份的城鎮化率超過國家平均水平60.60%[1]。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建筑種類和功能也日益復雜,建筑內部的建筑給水排水系統種類和使用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也越來越多,因此近20年來編制了大量的不同級別的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產品標準和工程建設標準。為了保障建筑給水排水系統在工程建設各階段質量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對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標準化體系構建應當從頂層設計入手,結合技術發展的方向,不斷建設并加以完善。為了更好地統籌規劃和梳理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標準,從而應用于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維、管理方面,通過以《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13號)、《關于印發深化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改革意見的通知》(建標〔2016〕166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2017年修訂)的文件為基礎,對建筑給水排水行業現行國家、行業標準歸類、梳理,整理形成標準體系框架,以期更好地指導建筑給水排水標準化的發展。
1建筑給水排水專業標準化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建筑給水排水標準從以學習借鑒前蘇聯相關建筑衛生學標準出發,逐步開始自主編寫制定符合我國使用情況的標準規范。1962年成立《室內給水排水和熱水供應設計規范》(以下簡稱“64版規范”)的編寫組,1964年6月26日由國家建筑工程部報國家經濟委員會備案后公布《室內給水排水和熱水供應設計規范》(BJG15-64),全國通用部頒試行標準。64版規范是我國第一本建筑給水排水行業的設計規范,是建國15年來我國對于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科研、工程設計實踐的一次較全面和完善的技術總結,更為重要的是,64版標準也是我國在建立建筑給水排水技術標準體系上邁出的第一步。64版規范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給水設計、排水設計、熱水及開水供應設計等四部分,共4篇17章49節378條。此后歷次修訂版本的章節體系結構設置均以64版規范為基礎,分別是1974年的《室內給水排水和熱水供應設計規范》(TJ15-74)、《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15-88)、《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15-88(1997年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飛速發展,來源于蘇聯原有的一些標準及參數要求已經不能滿足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的需求。在64版規范發展和修訂到《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的過程中,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產品標準和工程建設標準不斷涌現,得到了大力發展。頒布實施了一大批涉及到新材料、新設備、新裝置的國家及行業產品標準和新工藝、新系統的國家及行業工程建設標準。與ISO、歐美和日本等國標準體系不同,我國實行工程建設標準體系。世界上發達國家大多數采取的是技術法規與技術標準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基本沒有專門的工程建設標準或對工程建設進行規定,常通過對產品質量、方法進行規定。我國則是通過對工程項目分系統或者分階段進行規定,相對較為詳細完善。隨著標準化改革推進,為向技術法規過渡而編制的“強制性條文”,標志著工程建設標準體制的改革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2]。2015年實施標準化改革以來,明確提出了建立強制性標準體系,逐步以全文強制性標準替代目前散落在各標準中的強制性條文。《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是37項國家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體系中唯一一本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城鄉建設部分設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該規范已于2020年完成審查。
2建筑給水排水標準化體系
2.1建筑給水排水標準現狀
目前我國適用于給排水的現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共有約880項,其中國家標準約210項、行業標準約670項。這其中直接涉及到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產品標準約140項,工程建設標準約26項。此外,還有一些歸口于相鄰行業標準化機構管理的標準,在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設計、施工、驗收等方面也需要應用。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產品標準和工程建設標準又分別可分為國家標準和城鎮建設行業標準,其歸口管理部門見表1。為了更好地掌握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標準現狀,需要梳理建立專業標準化體系圖表,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合理規劃整個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標準化體系框架。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的作用主要是:①便于了解工程建設標準的整體、全局以及每項工程建設標準在體系表中的分類位置和層次。②便于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者制訂工程建設標準近、遠期計劃。③便于工程技術專業人員掌握本專業的工程建設標準、項目以便指導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等[3]。研究通過對由全國城鎮給水排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34)、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給水排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的標準進行梳理匯總,將建筑給水排水專業涉及的工程建設標準總結歸納,形成了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標準體系表(見表2)。該體系表不包括建筑水消防標準規范,不包括其他相鄰專業管理部門或其他相鄰歸口專業標準化機構制定的、部分內容可用于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標準規范。通過體系表可以看出,建筑給水排水系統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主要由綜合標準、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專用標準四個方面組成。建筑給水排水領域的綜合標準為《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50788-2012),規范適用于城鎮給水、城鎮排水、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利用相關系統和設施的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維護和管理等,該規范全部條文都為強制性條文。隨著標準化改革推行,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深化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改革的意見》(建標〔2016〕166號)關于構建我國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以下簡稱工程規范)體系的要求,在工程建設領域的各專業開始制定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建筑給水排水領域是《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已報批),該規范作為建筑給水排水領域唯一的一本全文強制性工程建設規范,主要規定了建筑給水排水行業涉及到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基本需要的技術要求。工程規范又分為項目規范和通用規范兩類,主要內容為項目建設的規模、布局選址、功能、性能,以及必要的關鍵性技術措施,是工程建設的控制性底線要求。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后將替代現行《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50788-2012),以及其他規范的強制性條文,并作為約束建筑給水排水領域的推薦性標準和團體標準的基本要求。基礎標準、通用標準、專用標準又可根據具體涵蓋方向和應用范圍細分。體系表中的基礎標準主要包括在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過程中所應用和涉及到基礎性的規定與要求,比如行業使用的基本術語、符號、制圖要求等最基層的信息;通用標準主要包括適用于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整個過程或某個階段過程的標準,目前體系中已有規范包括整體的設計過程及驗收過程,節水專項設計、抗震專項設計、運行管理過程等;專用標準主要包括建筑給水排水領域中各個單獨系統的設計技術標準、管道設計應用標準、節水應用標準等。并可根據行業的技術應用,隨著新系統、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發展不斷豐富和完善專用標準的體系框架。
2.2建筑給水排水標準現狀化體系存在的問題
2.2.1標準涉及的歸口管理部門多
目前由政府相關部門直接管理的涉及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標準化歸口管理部門主要有:全國城鎮給水排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34)、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給水排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管路附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37)等。從事開展制定建筑給水排水專業團體標準的社會團體包括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學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土木工程協會、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等。很多在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工程建設領域應用的新材料、技術、設備、綜藝系統等,目前大多在上述社會團體申請立項、制定,這主要是因為社會團體的標準管理更加靈活,立項編制到審查的周期較短,符合申請立項單位將新材料設備工藝盡快的標準化,從而推向工程建設市場中應用的初衷。但是這些社會團體在管理的嚴格程度上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各團體標準制定也很難從建筑給水排水的標準化體系大框架出發。
2.2.2標準覆蓋的系統種類多
從《室內給水排水和熱水供應設計規范》(BJG15-64)實施以來,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建設領域涉及到系統與工藝設備材料已經得到了極大發展,從最早的室內給水、熱水、排水、雨水系統,到現在已經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分區供水、分質供水、可再生能源熱水、再生水和雨水利用、不同類型的消防系統,以及不同新型管道、閥門、設備等。工程建設中應用的各種水系統種類繁多、涉及的材料設備種類多樣、各系統之間又較為獨立分散,這是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一個特點。因此為了能更好地指導工程建設,不同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運維需要制定相應的工程建設規范,也需要制定對應的產品標準。因此導致目前建筑給水排水系統的各級別標準數量和種類非常多。
2.2.3標準間存在不統一不協調問題
由于目前建筑給水排水系統的標準體系化還不完善,因此在各級別標準中,內容范圍相近的標準就難免存在協調性較差的情況,甚至不同標準化組織歸口管理的同類標準也存在內容范圍、結構、技術要求方面的較大差異,標準質量參差不齊。比如僅僅給水用的薄壁不銹鋼管道,從國家標準到社團標準,各種產品標準和工程標準有十幾本,彼此之間存在較多的重復,但各自涵蓋的內容又不完善,因此在工程建設項目中選擇與應用容易造成混淆和理解錯誤,設計方、業主方、監理方等由于存在技術和利益差別,在建筑給水排水系統的產品選擇、技術要求、施工控制等多環節分別要求按照對自己更有利的標準執行,從而影響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
3建筑給水排水標準化體系的發展
隨著經濟水平快速發展,建筑給水排水專業的大量創新性技術和成果得以產出及應用,因此將技術與成果實現標準化進而應用與推廣的需求非常迫切。我國的國家及行業標準是采用以政府主導編制標準的模式,從標準立項、編寫、征求意見、編制完成,到最后審查,一般時間都較長,不利于新技術與產品的推廣應用。十二五以來,“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針對建筑給水排水專業方向開展了系列研究與示范工作,涉及到建筑用水定額、二次供水水質保障、管材安全、節水節能、排水系統衛生安全、雨水利用等等,為《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二次加壓與調蓄供水工程技術標準》《建筑與小區管道直飲水系統技術規程》《住宅生活排水系統立管排水能力測試標準》《建筑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模塊化戶內中水集成系統技術規程》等一系列國家及行業工程建設標準的制修訂提供了技術支撐。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中,提出了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培育發展團體標準等措施。從而為解決建筑給水排水專業新技術、材料設備的標準化應用需求與標準化體系相對不完善的矛盾指明了發展方向,建筑給水排水團體標準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明確和發展,各相關標準化團體組織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的激發。作為建筑給水排水專業標準化體系框架中重要的組成和補充部分,團體標準正在逐步走向標準化改革的歷史舞臺,將成為建筑給水排水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支撐和行業創新源泉。在建筑給水排水專業標準化體系后續的發展過程中,各級建筑給水排水的標準化組織應該加強聯系和協作,并且與現有建筑給水排水的國家和行業標準的歸口管理部門保持溝通,更好地管理標準的立項與制定,在建筑給水排水行業工程建筑標準體系框架內開展標準制定工作,以實現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趙鋰.國家工程建設全文強制性標準體系的建立及給水排水專業相關全文強制性標準[J].給水排水,2017(4):43-45.
姜文源.給水排水工程建設標準體系表[J].給水排水,2002(6):87-94.
作者:高峰 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