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產品品牌農業建設論文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產品品牌農業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產品品牌農業建設論文

      1圍繞“五個字”,夯實產業基礎

      1.1“特”特在產業

      就是要圍繞五大特色產業,把鎮江現代農業做大做強。優質糧油產業,穩定16.67萬hm2糧食、33萬hm2油菜種植面積,確保全市糧食自給有余的同時,依托中中儲糧鎮江公司、中海油脂、正大油脂等大型企業,實施“糧油產品集中加工區建設工程”,將鎮江打造成華東地區一流的糧油生產基地。精品茶果產業,按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設施化栽培,加強特色果品園區建設,提高應時鮮果的綜合生產能力,到2020年,應時鮮果面積達1.167萬hm2;以擴大茶葉種植面積、提升茶葉質量、增強茶葉品牌影響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茶業,主打“金山翠芽”品牌,開發系列茶葉產品,到2020年,茶葉面積達到0.567萬hm2。特種養殖產業,重點打造江鮮特色產業,做響“揚中河豚”、“鎮江江蟹”等地理標志產品,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2萬hm2,到“十三五”期末,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100億元。花卉苗木產業,重點發展珍稀鄉土樹種、彩葉苗木、高檔草坪、林下經濟,擴大和新建苗木交易市場,打造以大亞木業、肯帝亞木業等為龍頭的木制品加工“航空母艦”,將鎮江林業產業發展成為復合型產業。休閑觀光農業,打造鎮江市郊都市觀光農業圈、312國道休閑觀光農業帶、沿江休閑觀光農業產業集中區、茅山休閑觀光農業產業集中區四大農業旅游版塊,形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20條精品線路,到“十三五”期末,實現農業旅游綜合性收入40億元。

      1.2“精”精在園區

      就是要提升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水平,推進農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重點是對現有的3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進行有效整合,借鑒湖州、金壇等兄弟城市的做法,提升規劃水平,強化政策引導,推進市場化運作,做到園區與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與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相結合、與丘陵農業綜合開發相結合,帶動一批產值達1億元以上的特色農業鎮、1000萬元以上的特色農業村,把農業園區建設成為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示范和樣板。

      1.3“優”優在品牌

      就是要做響農產品品牌,提高鎮江現代農業的知名度和延伸效益。推進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建設。依托合作聯社、農業園區等載體,對應時鮮果、綠色茶葉的品牌進行有效整合,打響“句容葡萄”、“句容草莓”、“鎮江水蜜桃”、“戴莊有機農產品”以及“金山翠芽”、“茅山長青”、“揚中河豚”、“鎮江江蟹”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果品、茶葉、水產品品牌。加大名牌農產品市場運作。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委托策劃公司,對自有農產品品牌進行包裝設計、市場營銷,提高品牌的市場形象;鼓勵農產品與文化的有效嫁接,提高品牌品質。加強對名牌農產品實施動態監管。對品牌主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實施地方品牌農產品保護行動,保障農產品品牌健康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市省市名牌農產品總量達到100個。

      1.4“強”強在龍頭

      就是要按照“接二連三”的思路,提質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圍繞五大特色主導產業,依托現有市以上農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因地制宜統籌建設市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推動龍頭企業集聚發展,到“十三五”期末,新建成省級以上農產品加工集中區2個,新建成市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10個以上,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過50億元、過10億元、過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分別達到3家、5家、15家、65家。加大農業龍頭企業科技創新力度,明確其在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強化龍頭企業人才創新團隊建設,開展產學研相結合的服務,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完善“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和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積極探索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入股的龍頭企業建設模式,從而建立起彼此穩定的產銷關系和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1.5“美”美在農村

      就是要堅持“生態立農”的理念,不斷放大農業的生態功能。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清潔生產及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到“十三五”期末,全市有效“三品”總量達到900個,“三品一標”認定面積占食用農產品生產總面積保持在90%以上。以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功為新起點,推進宕口復綠、綠色示范學校、綠色社區、綠色企業、綠色鄉村等建設,確保林木覆蓋率保持在26%的水平。加大美麗鄉村建設力度。整合農業生產、農耕文化、民俗風情、豚類保護、濕地保護等資源,并嫁接大旅游資源,建設一批美麗鄉村和農業旅游示范點,走出一條具有鎮江特點的“以旅促農”發展道路。

      2圍繞“七個重點”,突破“瓶頸”制約

      要把鎮江現代農業做特、做精、做優、做強、做美,必須突破制約發展的七個“瓶頸”問題。

      2.1以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

      著力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突出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范、提質。2015年完成省、市、縣三級示范社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名錄的建立,建立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動態運營監測體系。拓展農民合作社發展形式。著力培植10個產加銷一體型合作社、10個“托管式”綜合服務型合作社、10個跨區域聯合型合作聯社;依托“蘇合”銷售合作聯社,培植一批市場聯結型合作社,并開展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積極推廣“戴莊經驗”,開展“四位一體”示范社創建,實現具有“戴莊經驗”特點的行政村轄市(區)全覆蓋。積極支持發展家庭農場。堅持“兩個主要”(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主要主收入來源),規范發展家庭農場,引導和鼓勵有一定規模的種養大戶成立家庭農場,強化對家庭農場開展分類指導和跟蹤服務,到“十三五”期末,示范家庭農場總量達800家,其中種糧類占比不低于60%。

      2.2以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為重點

      著力解決科技支撐的問題充分發揮鎮江境內5所農業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依托重點農業產業園區,創建現代農業產學研聯盟。我們的設想是,圍繞五大特色主導產業組建“1個科研院所專家團隊+1個本地農技推廣小組+若干個經營主體”的產業聯盟,創立“1+1+N”的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的新型農技推廣模式,實現高校科研與基地產銷的無縫對接,并制定出產業聯盟專家組工作目標考核辦法,根據實績考核獎懲。通過建立“1+1+N”的新型農技推廣模式,激活農技推廣機制,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引進、示范和推廣應用,強化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

      2.3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為重點

      著力解決農業投入不足問題一方面,按照“政府搭臺、銀社唱戲、共謀發展、實現多贏”的思路,充分發揮“惠農貸”、“助農貸”、“富農貸”、“金農貸”的作用,緩解農民發展農業生產“融資難”問題。我們將適時舉辦銀企、銀社、銀場、銀園對接會,向金融部門推薦農業生產經營單位,并會同金融部門對其資格、信譽等嚴格審查,確保信貸資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開展專題招商、小分隊招商、網上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種形式的農業招商活動,吸引更多的工商資本投資我市農業,同時,加強對工商資本投農的監管,防止土地“非農化”問題的發生。

      2.4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重點

      著力解決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的提前下,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于2016年總體完成,2017年全面完成,2018年融入城鄉房地產一體不動產登記體系,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動產登記制度。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要求,從我市實際出發,進行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2017年完成試點工作,2020年底前全面推開。創新土地轉移形式,推動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推進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試點,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探索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等。培育和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市場。

      2.5以農機和標準農田為重點

      著力解決物質裝備和基礎設施水平不高的問題實施農藝農機相結合的技術發展戰略,從基礎設施建設入手,以集約化生產的思路,實現農藝技術與農機研發兩個方面相向推進,不斷提高農機裝備、農機作業、農機服務三項水平,到“十三五”期末,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60萬kW,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達到90%,機械化收獲水平達到98%,全市農機服務經營年收入達到14億元,各類農機服務組織作業面積、服務農戶數分別占全市總作業面積和農戶數的65%以上。以丘陵山區為重點,著力在荒山荒地開發、丘陵旱地合理利用、三級以上缺水稻田的優化布局上下功夫,“十三五”期間,將有計劃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吸引一批社會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新建1.33萬hm2。

      2.6以加速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為重點

      著力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把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作為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促進農村勞動力創業就業的主抓手。做大做強本土農產品網上銷售平臺。建設好“亞夫在線———中國鎮江農業合作經濟聯盟”電商平臺,支持“原味生活超市”實現爆發式發展,推廣“基地+網絡+消費者”的會員制農產品營銷模式,并向市外輻射。大力發展本地農產品同城化網絡銷售。依托“亞夫在線”、“蘇合”、“原味生活超市”以及鎮江本土農產品銷售QQ群、微信群、網絡論壇等,充分利用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開展農產品同城化網絡銷售,打造“4小時農產品消費圈”。以丹徒高橋、句容天王唐陵花木市場、句容后白西馮村為重點,培育一批以農產品網銷為重點“淘寶村”。

      2.7以開展學習趙亞夫活動為重點

      著力解決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在農業系統內繼續開展學習趙亞夫主題活動,實施農業科技人員與“戴莊經驗”試點村結對掛鉤活動,為試點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同時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領辦、引辦、合辦農業園區、龍頭企業等,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為農服務平臺的運作。配合好組織部,建好農村遠程教育網絡平臺,進一步發揮該平臺的技術培訓、推廣功能;配合好市委農辦,推進亞夫在線聯盟的運作,把我市農業生產單位生產的優質農產品推薦上網。實施強村富民精準扶貧服務。對經濟薄弱村,堅持項目化幫扶,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對低收入人口,堅持精準扶貧開發,有創業能力的幫助其落實增收項目、實現創業,有就業能力的幫助介紹安排務工、實現就業,確無勞動能力的落實保障政策、實現“兜底”,因病因災或因殘返貧的幫助落實社會救助、實現救急難。從而實現農村扶貧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作者:何培樹單位:鎮江市農業委員會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成人免费网站|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成在人线av|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亚洲|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