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土壤中甲羧除草醚的吸附與淋溶特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甲羧除草醚是現代農業種植中常用的農藥形式之一。一方面,甲羧除草醚在現代農業種植中可以殺死種植土壤中的部分害蟲,增加農業種植的產量;另一方面,甲羧除草醚的應用也對土壤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和淋溶特性,對土壤的構成成分具有一定的影響。基于此,開展試驗,對土壤中甲羧除草醚的吸附和淋溶特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甲羧除草醚;吸附性;淋溶特性
一、試驗目的
通過對土壤中甲羧除草醚的吸附和淋溶特性的研究,探究現代農藥在農業種植中應用帶來的雙重影響,進一步優化現代農藥的成分;加強對農業種植中農藥應用研究的創新探究,促進我國現代農業逐步實現綠色化發展。
二、試驗對象
土壤中甲羧除草醚的吸附和淋溶特性。
三、試驗材料
甲羧除草醚(純度為98%),東北特有的黑土樣本1份(試驗1號),華北沖擊平原的土壤1份(試驗2號);酸性檢測儀,液相色譜儀,常溫消毒試驗容器,燒杯,檢測中所需的相關儀器和記錄表;無水硫酸鈉、氧化鈉、乙醇等試驗所需的藥品。
四、試驗步驟
主要分兩部分進行試驗數據的收集,一部分是對甲羧除草醚的吸附性進行探究,另一部分是對甲羧除草醚的淋溶特性進行分析。
(一)對甲羧除草醚的吸附性研究在試驗前,首先對試驗所需的用具進行消毒處理,并將試驗材料中準備的2種土壤分別放入試驗收集容器中,分別對土壤進行風干處理,然后將土壤取出,放入準備好的常溫無菌保存箱中;其次,分別取2種試驗土壤放置在試驗瓶中,按照10∶1的配備比重配備水和土壤,將試驗瓶的木塞擰緊,平移震蕩試驗瓶,待水與土壤處于完全融合狀態時打開木塞,在溶液中注入10mL甲羧除草醚溶液,然后將木塞蓋緊,再次平移搖晃試驗瓶,2份土壤溶液分別進行以上試驗操作,平移振動3~5min,然后通過離心管對2種試驗溶液進行過濾處理,檢驗試驗過濾后的溶液中農藥成分的含有量。
(二)對甲羧除草醚的淋溶性研究淋溶特性的試驗研究,則是分別取2種試驗土壤500g,應用注射器將燒杯中土壤的表層濕潤,分別在試驗土壤表面注入10mL農藥溶液,將試驗土壤放置在常溫保溫箱中,當試驗土壤溶液表面呈現半干狀態時,采用淋溶技術對土壤表層進行處理,并對淋溶后產生的溶液進行檢測分析。
五、試驗現象
(一)農藥在土壤中的吸附性探究試驗中將2種土壤分別放入適量的水,土壤與水融合時具有少量的氣泡,當進行平移振動搖晃后,水與土壤能夠完全融合,水溶液的顏色呈現泥土灰色;當試驗溶液中放入適量的甲羧除草醚溶液后,溶液沒有發生劇烈變化,農藥在溶液中融合后,溶液的顏色沒有發生變化,依舊為土灰色。
(二)農藥在土壤中的淋溶性探究燒杯中的土壤注入適量的水分后,表面的土壤濕潤,由原來的松散狀態變為凝固狀態,注入農藥溶液后,表面的土壤無較大的變化,當試驗土壤溶淋后,水溶液的顏色呈現較淺的玫紅色,土壤表層的顏色依舊為灰色,無其他顏色變化。六、結果分析從表1結果可以看出,試驗后1、2號土壤中檢測到的甲羧除草醚含量都含有較高的比重,震蕩后檢測出1、2號試驗土壤中甲羧除草醚含量分別為33%和49%,而試驗溶琳后甲羧除草醚的含量分別為45%和60%,并且檢驗發現經過農藥溶液融合后的土壤中營養成分的受破壞率分別為20%和27%,所占比重較大。表1土壤中甲羧除草醚的吸附和淋溶特性試驗結果七、結論在土壤中注入適量的甲羧除草醚溶液,對甲羧除草醚的吸附性和淋溶特性進行分析,從試驗現象和試驗結果來看,甲羧除草醚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并不會造成土壤表層的變化,但對土壤的內在營養成分和土壤結構造成了破壞,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和溶淋性。
參考文獻:
[1]熊文蘭,陳一兵.農藥滲透污染地下水的監測及管理[J].西南農業學報,2013(S1):43-48.
[2]張偉,王進軍,張忠明,等.煙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與土壤性質的相關性研究[J].農藥學學報,2014(3):265-271.
[3]何利文,石利利,孔德洋,等.呋喃丹和阿特拉津在土柱中的淋溶及其影響因素[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06(2):71-74.
作者:周定芬 楊揚 單位:江西省吉安縣固江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