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型多角體病毒森林病蟲害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以微生物治蟲
1細菌治蟲
通常細菌是隨害蟲取食樹葉,而進入蟲體內。在害蟲體腔內的細菌逐漸繁殖,能產生芽孢和一種蛋白質毒素,這種毒素會破壞害蟲的腸道,引起昆蟲癱瘓,并很快停止取食。隨著細菌大量繁殖,引起敗血癥,害蟲很快死亡。蟲子死后變褐色或黑色,有的軟化腐爛,有臭味并帶粘性。目前,工業上大量生產的細菌殺蟲劑有青蟲菌、松毛蟲桿菌、殺螟桿菌等,對松毛蟲、柳毒蛾、柳天蛾、黃刺蛾、大袋蛾、美國白蛾等防治效果很好,對人畜十分安全。
2真菌治蟲
在能引起昆蟲疾病的微生物中,真菌約占半數,因此,真菌在防治害蟲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和潛力。真菌是通過體壁侵入害蟲體內,大量繁殖后又以菌絲穿出體壁,產生孢子,繼續傳播。死蟲身體往往僵硬,多呈白色、黃色、綠色或紅色。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白僵菌。培養這種病菌的原料容易得到且價格便宜,需要的設備不多,因此可以就地大量生產。在外界適宜的條件下,落在蟲體上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多會長出芽管,穿過蟲體皮膚,在體內形成菌絲和圓筒形孢子,破壞害蟲的組織和機能,使害蟲死亡并逐漸僵化。當自然界濕度較大時,死蟲外表可見到一層白色粉末狀的分生孢子散布于林間,又可侵染其他蟲體。引起害蟲白僵病大量流行的環境因子主要是高濕條件,一般要求相對濕度在90%以上,白僵菌對溫度要求不嚴,一般在氣溫18℃~25℃時防治效果較好。因此,放菌最好選陰雨連綿、濕度較大的季節。白僵菌能造成松毛蟲、松毒蛾、金花蟲等林木害蟲大量死亡。此外,用綠僵菌防治地下害蟲,用蚜霉菌防治蚜蟲,都有一定效果。
3病毒治蟲
病毒在自然界的昆蟲群體中是經常存在的,有時還能引起昆蟲的流行病,起著抑制害蟲大量發生的作用。包括核型多角體病毒、質型多角體病毒、顆粒體病毒和細小病毒等,其中最多的是核型多角體病毒,如松毛蟲、天幕毛蟲、舞毒蛾、楊尺蠖、大袋蛾、黃觸蛾、美國白蛾等害蟲的核型多角體病毒。有的病毒具有很強的致病力,能造成害蟲大量死亡,少數感病不死的幼蟲,化蛹后也不能成活。少數能變為成蟲的,體內也帶有病毒,產卵時,卵面常附著病毒,可將病毒傳給下一代。得病死去的幼蟲,常見的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害蟲食欲減退,動作遲鈍,進而蟲體發軟,體內流出沒有臭味的液體,(患細菌病的蟲體一般有臭味)。
二總結
有些種類臨死前,以尾足緊抓住小枝,整個身體倒掛在樹上,這種情形多見于感染核型多角體病毒的幼蟲。另一種是有病的蟲體比正常蟲體小,發育很慢,有時顯得頭大兩且毛長,死亡時身體收縮,多見于感染質型多角體病毒的幼蟲。生產上,常采集害蟲到小樹上,噴灑預先準備好的病毒,使害蟲感染,再把快死的蟲子搗爛,過濾后加水,選陰天或傍晚噴到樹上治蟲,也可將死蟲晾干后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