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龍蝦養殖論文:小龍蝦病毒感染的病理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朱斐1呂夢園1許梓榮2作者單位:1浙江農林大學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2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
結果與分析
1WSSV感染后螯蝦的死亡率及PCR檢測結果
WSSV口服感染螯蝦15d后,投喂病蝦組螯蝦的死亡率達到90%。而對照組未出現死亡。PCR檢測結果顯示投喂病蝦組的病毒陽性檢出率為100%(30/30),而陰性對照組的陽性檢出率為0%(0/20)。死亡率=死亡個數/總個數×100%。PCR檢測結果顯示,病死螯蝦的肝胰腺、中腸、肌肉、鰓、性腺、淋巴六種組織的PCR結果均為WSSV陽性,而對照組健康螯蝦的各組織PCR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光鏡和電鏡觀察也發現與健康螯蝦比較病死螯蝦的肝胰腺、中腸、肌肉、鰓、性腺、淋巴等組織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病變并發現有WSSV病毒粒子存在。
2組織病理學分析
對照組健康螯蝦肝小管外壁由單層扁平細胞包圍,各肝小管之間有結締組織與脂肪組織包裹與分隔,并伴有血管分布(圖2a-1)。攻毒瀕死螯蝦的肝胰腺組織病理學變化十分明顯,光鏡下可見肝胰腺組織廣泛受損,吸收與分泌細胞大量地解體并空泡化(圖2a-2)。肝小管的管腔擴大或破裂,肝小管之間的結締組織發生缺失,脂肪細胞大量溶解,血管大多破碎。對照組健康螯蝦的肌肉組織肌纖維規則均勻,細胞核大小一致分布均勻,未發現異常癥狀(圖2b-1)。而攻毒瀕死螯蝦的肌肉組織呈現波浪化紋理,細胞核大量減少,且固縮變形(圖2b-2)。健康螯蝦的中腸內壁為高柱狀上皮組織,具纖毛刷狀緣,腸內壁向腸腔突起許多皺褶。肌肉層與腸內壁之間有大量結締組織與脂肪組織填充(圖2c-1)。與健康螯蝦的中腸組織相比,攻毒后瀕死螯蝦的中腸組織病變主要表現為腸內壁高型柱狀上皮組織嚴重損傷和壞死,上皮細胞大量萎縮、細胞核大量減少,脫落高型柱狀上皮組織與結締組織相剝離,攻毒后期腸腔中可發現有崩落的上皮組織塊、壞死的上皮細胞和大量的空白區域(圖2c-2)。性腺和心臟也被認為是WSSV感染的主要器官,光鏡下攻毒螯蝦的性腺和心臟組織細胞核腫脹,核濃染并固縮,細胞致密變化,細胞排列雜亂無章,界限消失(圖2d,e-2)。而在對照健康螯蝦的兩種組織內細胞排列有序,細胞界限分明,細胞器完整(圖2d,e-1)。對照組健康螯蝦的鰓組織細胞分布均勻,細胞器十分完整,細胞核很規則,染色質分布均勻(圖2f-1)。而攻毒后瀕死螯蝦的鰓組織發生嚴重病變,核染色質發生碎裂、邊緣化,核仁的形態很模糊,細胞的分布也不均勻(圖2f-2)。在光鏡下發現,健康螯蝦的血淋巴中含有大量的顆粒細胞和透明細胞,細胞結構完整,分布均勻。而攻毒螯蝦的血淋巴中透明細胞和顆粒細胞消失,只有少量細胞碎屑,細胞核碎片化(圖3a,b)。透射電鏡下觀察從病蝦體內抽取的血淋巴,發現有WSSV粒子存在于血淋巴里(圖3c)。電鏡觀察發現,在攻毒螯蝦體內,肝胰腺組織內細胞器的大量損傷、壞死使細胞質中呈現大片空洞,在肝胰腺細胞內未發現病毒粒子,但周圍的結締組織內卻發現大量病毒粒子(圖4a),說明病毒粒子主要侵染結締組織。肌肉的結締組織內出現少量的病毒粒子,大量結締組織空泡化(圖4b)。攻毒后螯蝦的中腸組織病變主要表現為上皮細胞大量萎縮,細胞核大量減少,細胞內有大量的病毒粒子,并伴隨著細菌的大量滋生。說明螯蝦在受到病毒侵染后,自身機體的抵抗力下降,細菌乘機在腸道細胞內繁殖(圖4c)。鰓組織被嚴重感染,大量的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細胞膜內外可見大量的黑色粒子,染色質消失,細胞核膨脹,細胞質崩潰(圖4d)。
討論
與對蝦感染白斑綜合征病毒不同的是,克氏原螯蝦感染后的死亡率為90%,而陽性檢出率卻是100%,說明有10%的螯蝦是存活的白斑綜合征病毒攜帶者。現有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克氏原螯蝦是南美白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的中間宿主和越冬宿主,也就是說池塘里的克氏原螯蝦能攜帶白斑綜合征病毒鉆洞過冬,并且在來年再傳染給南美白對蝦[8]。因此在實際養殖生產中,特別是發生過白斑綜合征病害的池塘,要充分利用冬閑處理的時機,徹底清除池塘里的克氏原螯蝦。有研究指出WSSV先感染宿主血細胞,再通過血液循環將病毒粒子傳播到宿主體內的其它組織[9]。本研究也發現WSSV可以感染螯蝦的血細胞,并使血細胞大量減少,這與李鈁等[10]的研究結果相同。WSSV感染的細胞主要分布在外胚層和中胚層起源的組織,如表皮、鰓、肌肉、前腸、后腸、胃、性腺、淋巴組織、心臟、觸角腺以及神經系統的相關細胞等[11-13]。由于甲殼動物特殊的攝食方式,感染WSSV病蝦的肌肉等組織很容易被其它甲殼動物攝食并在水中釋放出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可以經鰓部感染宿主,而鰓也被公認是WSSV感染較嚴重的部位。本研究也發現WSSV在鰓組織的細胞內大量增殖,同時中腸的細胞內也發現有WSSV的大量增殖,中腸是螯蝦腸道中與消化、吸收密切相關的部位,也被認為是WSSV感染螯蝦的主要部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