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就業觀問題及措施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的就業觀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成效,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有助于解決大學就業難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觀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和改善大學就業觀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觀問題措施
就業觀是關于個人自身職業選擇的觀念、態度和認知,反映個人的職業傾向。在特定的階段內,就業觀具有穩定性,但是隨著所處環境、經濟發展、個人觀念等條件的改變,就業觀也隨之而發展變化,而由于每個人成長的環境、個性、興趣愛好、教育程度等不同,每個人的就業觀都具有其獨特性。就業觀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表現,正確的人生和價值取向能幫助個人找到準確的職業定位,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
1.好高騖遠,盲目追求精英就業
過去的高等教育模式是精英教育,但是隨著高等教育實行大發展后,高等院校不斷擴招,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這就使得高等教育之前的精英光環已經被去除。但是很多大學生還是無法擺脫“大學是精英教育”的意識,在就業的過程中,期望值過高,無法正確的自我定位,好高騖遠,認為只有外企、世界五百強企業、高職位、高薪資才能與自己的學歷相匹配,而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好的企業、待遇高的職位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經驗,這就使得理想與現實相去甚遠。而一些家長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也存在求高的心理,認為好不容易供你上完大學,不找個好單位、工資高的工作就白費了,這樣的心理也給大學生就業形成了不小的壓力,只是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時高不成低不就,無法在大城市找到各方面條件都好的工作,又不愿回到小城市里去就業,這樣的落差,使得就業問題變得困難重重。
2.自主意識不強,存在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缺少自己的想法,不能堅持自己,只會盲目跟隨大眾,別人做什么自己就跟著做什么。當前大學生在就業時就存在從眾心理,主要表現為就業目標不強,缺乏自主意識,容易受他人影響。很多大學生在就業時沒有分析好自身的情況,看到別的同學選這個工作就跟著去選擇,別人一說這個工作不好,也不自己進行分析,就盲目放棄。這樣的就業觀太過隨意、盲目,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會使自己失去很多好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平臺,使得自身的才能被埋沒。
3.缺乏職業規劃能力,目標定位不清晰
在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很少有學生會先對自己進行分析,明確自身的優劣勢、個性特征、興趣點、能力以及關于工作選擇的喜好,然后根據分析出的綜合情況進行工作定位,確定就業目標,做出擇業就業計劃。就業目標和定位不清晰,對自身情況不了解的情況下去進行就業,就會出現盲目投簡歷,然后面試,等待用人單位通知,最后又隨意毀約。這樣的行為也使大學生的誠信度受到了損害,使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產生反感。
4.服務社會意識不強,不愿意去基層就業
當前大學生就業觀中,存在理想功利化的傾向,社會服務意識不強,在選擇職業時往往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將職業分為三六九等,按貴賤區分,很多人不愿意去基層就業,不愿意去中西部欠發達的地區就業。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深入以及新農村建設的發展,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基層需要大量的人才去發展建設,但是由于大學生在就業時出于利益的權衡考慮,寧可在大城市里擠得頭破血流,痛苦不堪的找工作,也不愿考慮到農村、基層去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施展自己的才能。
二、大學生就業觀的解決措施
1.增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就業觀教育
大學生的就業觀是其價值觀、人生觀的具體表現形式,指導大學生正確實現就業和社會化。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可以通過增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大學生就業觀的改善。大學生就業是大學生認識和了解社會的過程,同時也是大學生自我認識和了解的過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大部分的大學生在就業時,既希望可以服務社會、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他們也希望能擁有良好的工作、發展環境和穩定豐厚的報酬,可以說當前大學生就業觀的主流既強調奉獻社會的精神,也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應該將大學生的就業觀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里,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從而促使大學生就業問題得以解決。
2.發揮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的導向作用,完善大學生就業觀
社會文化導向會對大學生的就業觀具有指導作用,因此,應該讓大學生了解社會的主流文化和當前的就業環境,通過加強社會文化的導向作用,完善大學生的就業觀,讓他們可以按照自身的職業規劃實現職業目標。在社會文化的引導方面,政府具有主導地位,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大學生就業的保障力度,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加強對大學生就業指導部門及中介部門的建設,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鼓勵大學生實行多元化的就業策略,鼓勵學生到基層以及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關系全社會發展的問題,應該動員起全社會的力量,與高等院校一起,為大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條件和就業機會,傳播積極、正面的社會輿論,給大學生提供良好、和諧的就業氛圍。
3.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調適和教育的能力
解決大學生就業觀的問題,除了要發揮高校和社會的教育引導功能外,最關鍵的還是要提高大學生自我的調適和教育的能力,發揮大學生的內因作用,充分調動起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從大學生自身的內部進行教育、改善。通過大學生就業觀的自我調適功能,可以使大學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進行有效的自我分析,排解心理困惑,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從而更好的解決困難,總結經驗,順利就業。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以靈活的方式進行就業,敢于到基層和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工作,敢于創業,既要發揮自身專長,也要注重自身的長遠發展;也應該對自己的條件和就業環境進行認真的評估、分析,為職業定位做好準備,設定好職業生涯目標,制定求職計劃;還應該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總之,大學生就業觀的轉變和改善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過程,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需要社會、高校、大學生自身等多種力量進行共同協作努力。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高校大學畢業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將會越來越嚴峻,因此,應該加快大學生就業觀問題的解決,改善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使大學生從自身出發,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從而保證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謝安國.大學生就業觀調查與就業觀教育新探[J].繼續教育研究,2011(3)
[2]馬瓊.淺析就業觀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人民論壇,2012(5)
[3]高靜,祁仁前措.大學生就業觀的現狀與轉變——以西安高校大學生就業觀為實證分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4]翁秀琴.大學生就業態度、需求調查研究——基于莆田高校問卷調查分析[J].文教資料,2011(25)
[5]安書江.改善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幾點思考[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3)
作者:三智卓瑪 單位:共和縣就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