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基督教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基督教教義的內涵
愛護環境在《圣經》中也有明確的記載,比如在《圣經》中就有這樣的話:我要在曠野種上香柏樹、皂莢樹、番石榴樹和野橄欖樹,我在沙漠要把松樹、杉樹,并黃楊樹一同栽植。由此可見,《圣經》對社會生活的覆蓋面之廣。流傳千年的《圣經》可以說是一步預言書,比如如果我們早一點植樹種林,我們的土地就不會發生嚴重的沙漠化,我們的居住環境也不會惡化。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人們追求的是生活的質量,這其中就包括居住環境。
二、和諧社會的科學含義
和諧社會是我們對社會發展狀態的一種描繪,是我們最理想的社會生活狀態。具體來說我們建設的和諧社會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協調一致的社會。
(一)民主法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就是民主法治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是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的這樣一種社會狀態。在民主法治的社會中人和人之間才會平等相待、和平共處,民主法治是社會安定有序的保障。
(二)公平正義公平正義不但是每個人做人、做事最基本的準則,而且公平正義是各種利益關系和各種矛盾的調節器,因為公平正義本身就是要求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的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社會矛盾的得到正確處理。公平正義引導著社會積極健康的向前發展,引導著人們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社會,引導著人與社會和諧發展。
(三)誠信友愛誠信、友愛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當今社會我們依然需要誠信友愛。誠信友愛就是人與人之間需要平等對待、相互關愛、融洽相處,全社會要互幫互助、誠實守信。誠信是一個社會最佳狀態的重要標志,友愛是和諧社會中人們的良好道德品質的標志,所以和諧社會中誠信友愛是不可或缺的。
(四)充滿活力社會的發展以及人的發展都需要活力,活力是發展的動力。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發展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只有人的創造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人們的創造能力得到發揮,人們的創造成果得到保護,社會才會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局面。
(五)安定有序自有了人類社會里來,人們便希望在安全穩定的社會中生活、學習、工作。在現代社會中,安定有序的社會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在安定有序的社會中我們的人身、財產安全才有保障,我們才有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我們的才能和愿望才能得到實現。
(六)人和自然和諧相處自然環境是人類衣、食、住、行的保障,人們的生存生活、社會生產發展都離不開自然環境。我們在享受自然環境給我們提供的資源的時候,也要保護我們的自然環境,因為自然環境一旦遭到破壞,我們的生存生活便沒有了保障。良好的自然環境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富裕,居住環境,生態良好、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自然資源。
三、基督教教義與和諧社會的契合點
通過了解基督教教義的內涵和和諧社會的科學含義,可以發現二者之間有許多的相同之處:
(一)以人為本基督教的教義和和諧社會的建設都是以人為本。基督教的教義是通過人來傳播的,而且基督教是用來教化人們的日常行為的。基督教把人視為上帝獨一無二的愛子,希望通過上帝的教導指引人們正確的為人處事,并且最終人人都能夠進入無憂無慮的天堂。和諧社會是人們對社會理想狀態的描述,而且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就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人與人和諧相處基督教之所以能被人們所接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基督教教導人們以包容的心態對待人和事,就是教導人們之間要彼此相愛、真誠對待,這可以說是基督教的一條重要的教義。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它必然要求人們之間要誠信友愛、平等對待。彼此相愛、真誠對待、誠信友愛、平等對待歸根到底就是人與人之間要和諧相處。由此可見,基督教和和諧社會都要求人們之間要和平共處、和諧相處。
(三)人與社會和諧相處基督教能夠在人類社會中流傳2000多年,說明它能夠被人們認可、被社會認可、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并且對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而言就是基督教教化人們以積極的心態和行為為社會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和諧社會就是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社會公平正義必然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都能夠得到妥善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調動人們創造的積極性,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人類應有的貢獻。
(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基督教認識到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所以在《圣經》的開篇便有上帝創造萬物的記載,比如上帝認為人類要繁衍不衰,就不能只造人,還要有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川河流,這樣才適合人類居住。和諧社會也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即人離開自然環境不可能生存下來,所以,它強調人們要要保護自然環境,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要節約自然資源,要建設生態環境,只有這樣人類才能長盛不衰。
四、基督教對建設和諧社會的意義
和諧社會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人與社會之間和諧相處、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還是內外協調一致的社會。我們建設和諧社會不僅需要法律法規、各種制度等等來規范人們以及社會的外部行為,對于人們的內心世界光有法律、道德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借助其他的工具,比如引導人們棄惡從善的基督教就是很好的輔助工具。
(一)基督教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基督教的宗旨就是教導人們發自內心的以無私的愛愛人、愛社會。我們建設的和諧社會是人們的內心世界和外部行為協調一致的社會,所以我們在建設和諧社會的時候不僅需要物質力量,而且還需要精神力量,并且有的時候精神力量是至關重要的,基督教的這種無私的奉獻和愛,完全可以被我們用來建設和諧社會。倘若,人人都用基督教這樣無私的愛愛人、愛社會,那么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將會事半功倍。所以,我們要維護在正常的基督教活動,尊重基督教教徒,為正常的基督教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以此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打下良好的精神動力基礎。
(二)基督教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基督教教義首先就是要求人們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都要得體,一言一行都不要違背社會公序良俗,要關心愛護她人,要避免和他人產生矛盾和糾紛。總之,基督教教義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對人的心靈的凈化使人人都能做到愛人勝過愛自己,使人的一言一行的內心世界與外部行為一致,使人真正做到表里如一。我們建設和諧社會所要求的誠信友愛、公平正義也是使人發自內心的愛人、愛社會、公平正義的對人,并且通過內心的這種愛來表現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基督教這種對人們外部行為的規范要求,正符合和諧社會對人們外部行為的要求。基督教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但是基督教傳入我國不過幾百年的歷史,在這幾百年的歷史中基督教的某些教義已深入人心,比如基督教教導人們互幫互助、無私奉獻等等。我們構建的和諧社會所要求的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社會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與基督教所要求的棄惡從善、友愛互助、表里如一、平等對待、和諧相處等方面有相同之處。總之,基督教的某些教義對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作者:逯艷紅單位:聊城大學法學院